四川五大精品旅游线之一 嘉陵江之旅 □本报记者 凌华 姜君 / 文 发源于秦岭南麓的嘉陵江,全长1119公里,流经甘、陕、川、渝三省一市,在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嘉陵江是沟通西南、西北的主要水上交通运输线。南充位于嘉陵江中游,嘉陵江南充段全长298公里。嘉陵江已经成为四川省五大精品旅游线之一。 阆苑仙境 江边明珠 嘉陵江色何所似, 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 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 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 阆州城南天下稀。 一首唐代诗人杜甫的《阆水歌》,是对嘉陵江边上阆中城最好的描述。阆中,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伏羲的母亲华胥,传说华胥为伏羲的母亲,伏羲即太皋。文字记载见于《路史》:“太皋伏羲氏,母华胥,居于华胥之渚。”嘉陵江阆中段,古称渝水。阆中民间传说,华胥在阆中南池边孕育伏羲。后来,华胥随部落向北迁徙,越过秦岭到达甘肃天水成县,在这里生下伏羲,后来成长为部落首领,最终成为一代人皇,创造了辉煌的华夏文明,被称为人类“始祖”。 阆中,与山西平遥,云南丽江,安徽歙县齐名为泱泱华夏四大古城,除了其得天独厚的自然、人文、传统旅游资源,三国蜀汉文化,科举文化(贡院),本元文化,还与她的自然地理有很大的关系。阆中名胜古迹、文物保护单位众多:张飞庙、五龙庙、永安寺、贡院、华光楼、巴巴寺、大佛寺、状元洞、观音寺、清真寺、圆觉寺等200多个文物保护点。国家AA级风景名胜区锦屏山公园与阆中古城隔江而“望”,使历史古迹与自然风光在嘉陵江两岸并存,给游人一种从未有过的感受。 处于嘉陵江中游的阆中,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物产丰富的“天府之国”川东北,陆路交通不十分发达的岁月里,水上交通亦成为古城向外联系的主要纽带,于是,古人由脚步丈量和倒骑毛驴的形式翻山越岭穿越天然屏障行走陆路或者坐舟行船随水而下,在清悠悠嘉陵江水的中段沉淀汇聚了上千年文化。如今,这座素有“阆苑仙境”和“巴蜀要冲”之誉的古城,已经成为嘉陵江畔一颗缓缓升起的明珠。 全江渠化 旅游精品 嘉陵江流经了南充市除西充县和营山县的其余7个县(市、区),是南充人民的母亲河。今年,嘉陵江流域生态文化度假旅游区被四川省规划为新五大旅游区之列,根据规划,到2010年,新五大旅游区建设将成为设施优良、服务一流、环境优美、形象独特、享誉国内外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树立四川旅游精品的新形象。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在南充时曾经表示,南充是长江最大的支流流域,经典的丘陵地区。在四川的几条大川中,是代表性的汉历史文化走廊。以这样的定位前提,南充可以成为嘉陵江的代表。这条经典的丘陵地区的大河,区别于其他江河的特色,曲流、曲流景观,山环水绕,山水相依,嘉陵江可以说是全国最秀美的大河,南充可以将嘉陵第一江山,嘉陵第一桑梓,嘉陵第一曲流作为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线路。汉文化历史走廊,强烈的中原文化濡染的过程,使嘉陵江成为长江流域有代表性的亚文化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方式、文化取向都有深刻的地方特点。 如今,以“航道渠化、江水净化、两岸绿化、环境美化,打造绿色嘉陵江”为奋斗目标,嘉陵江再次站在了历史舞台的聚光灯下。“渠化”嘉陵江,通过建设梯级航电枢纽,提高水位,将原来滩多水急的山区河流变成一条水流平缓、通航拖载量大、安全系数高、运输成本低、通讯及其它配套设施完善、达到四级通航标准的高等级航道。嘉陵江渠化工程完成后,千吨级船队从广元可直达上海。其发电效益、航运作用和环境影响已经并将长期受到全方位的关注。1999年,交通部正式批准嘉陵江梯级渠化、航电开发的宏伟计划,省政府发文批准《嘉陵江渠化规划报告》,确定开发从广元至重庆16个梯级枢纽,通航标准为四级。而嘉陵江16个梯级航电枢纽工程中,南充段占了9个。做到渠化开发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受到沿江百姓的欢迎。依托红岩子电站建设,南部县建起规模宏大的“红电广场”,如今已经成为当地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广场建设还极大地推动了当地城市化进程,成为航电开发促进沿江城镇发展的典范。 美国密西西比河以江河渠化开发著称,就因为该工程,贫穷落后的田纳西河流域变成了一个环境优美、工农业较为发达的美国中等发达地区。这项治理工程赢得世界范围的卓著声誉。许多人认为,嘉陵江航电开发就是中国的“田纳西工程”。 寄予厚望 精心打造 在2003年,省委书记张学忠在南充调研后更是提出将嘉陵江打造成中国的“亚马逊河”的要求。市旅游局局长白永强认为,对嘉陵江旅游开发,首先要学的是“亚马逊河”的沿河生态保护,嘉陵江这一江清水的“水文章”应从嘉陵江两岸的屏障式绿化做起。“亚马逊河”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其流域的原始森林密布,野生动物众多。南充在进行嘉陵江沿江旅游开发中,就要从生态保护开始入手。可考虑在进行景区景点开发建设的同时,要不遗余力地搞好沿江绿化。如嘉陵江从市区到青居段,就可以考虑沿江两岸100米内的范围内大面积成排、成片栽植芭茅、芦苇、竹子、青岗树等南充代表性物种,让绿色植物成为沿江两岸的屏障,并把一些景点规划在这些绿色之中。让游客游在江上,耍在岸上,所到处全是绿阴,享受回归自然之美。这才是做好“一江清水”大文章的重要着笔点所在。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廷湘在评价南充时说,南充具有2200多年的历史,千百年来都是地区行政治所,文化发达,人才辈出。汉将纪信、蜀将张飞、王平、宋将张宪名留青史,《三国志》作者陈寿,使南充成为世界三国文化的发祥地等等。南充还有着极其光荣的革命历史,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罗瑞卿和民主革命家张澜等都出生在这里,这些红色人文旅游资源,实际上已经规定了南充人文旅游走向的路径。人类文明确实与江河联系在一起,这与我们祖先逐草而居的历史有关,比如,尼罗河文明、长江、黄河文明等等都是如此。嘉陵江属于长江流域有代表性的亚文化区域,具有地域文化的生长性。 目前,南充市正在努力把嘉陵江打造成为“旅游江”、“生态江”、“文化江”。杜一力指出,南充的旅游资源,在四川除了几个世界遗产地外,比其它任何地方都不差。嘉陵江、阆中古城、朱德故居,都是全国性的旅游资源,整体上比其它地区还要好。旅游资源的认识问题是南充发展旅游第一个必须突破的问题。我们已经认识到现代的旅游资源概念是多形态的,没有固定模式的,可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挖掘、策划,往往在不认为有条件的地方产生了好的旅游产品。一分资源,二分策划,三分打造,四分促销。创造产生旅游产品,也才能使南充的旅游业兴旺和发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