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胶囊里的秘密》,公开曝光了一些药用胶囊生产厂从河北、江西等地购买用工业皮革下脚料加工的工业明胶,代替食用明胶作为原料生产药用胶囊,并将这些胶囊卖到了药企。央视记者在北京等地药店对胶囊类药品进行了买样送检,结果发现包括长春海外制药、修正药业、通化金马药业等九家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13种常用药品铬超标几倍甚至几十倍。(据4月15日央视网)
今年一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要求医药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科学监管的原则,落实药品安全责任,确保药品质量,降低药品安全风险,并且要求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然而,某些药品生产企业老板为了自身的利益竟然置若罔闻有关制度,长年累月地大肆生产铬严重超标的“毒”胶囊,让患者深受其害。我们在强烈谴责不法药品生产企业老板的同时不禁要问,作为药品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到底是干啥吃的?生产的“毒”胶囊为何能顺利地“逃”过药品监督管理局检查呢?药品监督管理局到底去查没有查?为何治不了“毒”胶囊?
其实,原因在于他们工作严重失职,责任心太差,没有完全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工作方式方法欠缺,即使去检查也是大张旗鼓地走马观花;三是他们明知有问题,但为了维护地方和企业的利益,挣一只眼闭一眼;四是他们很可能收取了企业老板的好处,拿人手软。
要知道,“蓝矾皮”是工业皮革废料,重金属铬的含量一般都会超标。铬是一种毒性很大的重金属,容易进入人体细胞,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
药品安全大于天,群众利益无小事,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切实负起责来,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不要为虎作伥、狼狈为奸,更不要拿群众的生命当儿戏。广大人民群众要提高警惕,不要轻易上当受骗。若发现了“毒”胶囊等,要及时检举揭发。(红岩公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