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川东北解家大院的琴音 [复制链接]

2012-05-10 16:14

浏览:1704 回复:0
          142045olg5g1ghv4bvqhz4.jpg

        阔别N年,重返万源市玉带乡,仍是记忆深处熠熠生辉的节孝坊和老宅院。


从1881年开始玉带就与余王氏节孝坊联系在一起了。走进玉带也自然会走进那无与伦比的雕刻艺术和给人无限遥想的古文明之中。此次拍摄与小伟、大军、舜文等几位作家和两位学音乐的模特同行,倒也算沾点文气,得以提高拍摄的文化气息和品位了。


具相关资料介绍,解家大院是由正房、山门、厢房、天井等36间房屋组成,以一楼一底为主,房屋左右完全对称;房中雕花门窗,建筑布局为四合院小天井,属典型的川东北民居大院。昔日所有房门和板壁都绘有壁画,100多年来尽管经历年代久远的风雨剥蚀,仍是依稀可辨,壁画题材有三皇四御、七祖五老、八洞神仙、二十四孝、仙禽瑞兽、吉祥花卉等,大都以人物为主,辅以传统吉祥图案装饰,造型典雅大方,描绘栩栩如生,重视描绘对象内在气质,神型之间极富美感,静静品读这些古老的壁画,仿佛能穿越尘封的岁月和老宅院一起享受太平坎那世外桃源般恒古不变的恬淡和安闲。


而我在多年前曾经到解家大院做过电视节目,苦于当年我还没有照相机,某种视觉表达便以遗憾的方式留存心底。幸运的是在同样的地方,在N多年后,我通过另外的视觉方式成就了关于那个古老宅院的依恋和怀念。


我曾经对于那个古老院子的叙说也变成了报刊或网络的传言:正房大门绘有泥粉贴彩门神。门神,在中国民间风俗中据说能驱鬼辟邪,保障家庭平安,是老百姓用来表达心理愿望,美化生活环境的民俗艺术品,一般民居中多以纸质贴画为主,而解家古宅桃屋上的门神壁画却大别于普通宅院,在川东北地区极为罕见。该门神气势恢弘,威严肃穆,采用泥粉堆画工艺堆制而成,白色的线条如行云流水,极富体感,线条中间镶嵌彩绘,虽然随着岁月的侵蚀,色彩已经斑驳而显得黯淡,但依然湮没不了从前勾金描彩的绚烂多彩。正堂有木雕神龛,周围板壁均绘有各类壁画,窗格檐角以及院内的柱础石均雕刻有精美的艺术图案,无论人物、花草、山水、器皿都造型别致,栩徐如生,走进解家大院晃如走进了雕绘艺术博物馆,又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百多年前的清代。


解家大院内的柱础石成对称分布,井然有序地放置在各间房屋的地基上,数量众多,蔚然壮观。这些柱石样式丰富,工艺精湛,造型多变,雕刻手法颇具匠心,调动了石刻艺术的诸多表现手法,采用圆雕、深浅、浮雕和漏雕等工艺,完美的组合成一件件石刻艺术精品。表现题材广泛,有戏曲人物故事、动物、植物花卉、"八宝"器物和博古图案等吉祥图案等雕饰,每一个雕刻元素都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无论人物、植物、花鸟、龙凤、怪兽都着力刻画出物象的神意,以石得形,以形造意,一丝不苟的展示出它最动人心魄的魅力。特别有一对圆雕石狮,把石础的实用和守护宅门的功能融汇一体,实用性和审美力完美结合。


同时,解家古宅的石雕艺术品大都彩绘,虽然岁月冲淡了原有的靓丽,但依然能感受到昔日的璀璨,传统文化内涵从雕刻物件中透射出来,充分体现了深厚的人文思想,走进解家古宅就仿佛走进了一座琳琅满目的石刻艺术博物馆,就仿佛翻开了一本厚厚的"石头书",一个个古院落无不铭刻着岁月的沧桑,引发我们对那遥远过去的无穷联想……

据考证,解家大院建于清光绪7年,即1881年,文物专家认为,由于该大院所处位置偏远,古宅得以保存完好,而且基本没有遭到损坏。各类雕刻题材多样,应用了深浮雕、浅浮雕和镂空雕刻手法,展现了川东北民居高超的建筑水平和精湛的技艺,为研究万源清代川东北民居建筑提供了重要的史实资料。


整个拍摄得到了玉带乡党委政府、玉带中心校、玉带本土作家喻舜文先生、解大老爷后裔解大儒老人、音乐专业毕业的模特杜天燕女士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的张晓莉女士的支持,以及同行的作家廖晓伟先生和魏大军先生的协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