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85|评论: 2

萱堂之思---祝母亲节日快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3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萱堂之思
今天是母亲节,一个来自外国的节日,其实我觉得这个节比耶诞节之类的更值得过,时下的小年轻表达感情很直接,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给自己的妈妈,说:“妈妈我爱你!”,或者给妈妈买一束康乃馨或者买件礼物,这其实挺好。
我的母亲估计是不知道这个节日的,家里也许除了小妹,我和我弟也不会因为这个节日给她节日的祝福。
我的母亲今年57岁了。前几天打电话对我说,她上面的牙齿已经掉光,准备去做一副烤瓷牙,但觉得有点贵。电话里听到她声音,我心里很难受,倒不是钱的问题,因为我想起十八年前我离家时,母亲还能吃炒的硬胡豆,这光阴呀……。
想来,母亲这辈子,应该是过的艰难而满足的。
母亲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她能记事的时候,就是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四五岁的母亲每天提着小篮子到田里扯野菜,尽管如此,挨饿依然是少不了的。
1964年,外公被征调到“三线”工地,同年我的一个姨妈出生,外公思亲心切,想回家看看而不被批准,于是就逃出,结果被抓回,当场被打吐血,肺部受到重创,被遣送回家后就一直吃药医治,根本无法劳作。当时母亲10岁左右,下面一个弟弟,两个妹妹,作为长女,母亲就放弃了读书,协同外婆,撑起那个家。其中艰辛曲折,人情冷暖,可想而知。
1968年外公去世,年仅33岁。死后一月,我小舅才出生。一家人,母弱子幼,受尽悍邻白眼欺凌,母亲更是承担了她那个年龄不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上为母亲(我外婆)解忧,下扶持4个弟妹。辛酸艰难,个中滋味,非亲历者能体会。
75年母亲和父亲结婚,不数日便被分家自立。据母亲讲,我家大概分得谷物三十多斤,小麦数斤,玉米三五十斤,红薯百十来斤,碗三个,坛子一个,当时正值腊月,离春粮出来尚有五六个月。后又怀上我,身体消耗更大,让母亲时常饥馑难耐,虽然父亲当时在小学代课有社办粮,也得等小麦收割后才能领回。所幸我的二婆婆就是我母亲五姨,与我家相邻,我二爷爷是大队书记,家里杂粮还是够吃的,于是母亲便时常去那里蹭饭,不管红薯玉米还是其它,总能吃饱。由于营养不足,我出生时只有3斤左后,按我外婆的话说:“就和那小猫儿差不多大”。
小时候,母亲待我一向严厉。儿时的我顽劣不堪,逗猫肇狗,翻坛倒柜,我大娘说我的就是:“九处打锣十处都有他”,给我母亲添了不少麻烦。作为长女和母亲,她和我父亲共同撑起两个家,也就养成了严厉、独断的性格,对我,自然也就严厉起来。因为我经常捅漏子,她很难得说教,直接打上身,最常用的兵器就是将手半握拳,用指关节敲打我的脑袋。老家把这叫“磕列抓”,后来我做错事,只要母亲一扬手,我首先就双手护住脑袋,因为母亲的严厉,我大娘把她喊“沈铁匠”,母亲姓沈。每次我肇事情,要是被我大娘先看到,她一定会说:“你再弄,等会沈铁匠来了你又要遭”。
80年代初刚田地下户,两家人总算不会挨饿了,但是细粮依然不充足,记得当时母亲做饭,如果是干饭,起锅时她先给我父亲、我和我弟每人舀一碗米饭,而她自己碗里则以粗粮杂粮居多。如果是稀饭,她一定会捞干的给我们。她说父亲教书是脑力劳动需要营养,我和我弟在长身体需要营养,所以让我们吃好点。
母亲嫁给父亲,三十岁前就修了两次房子。我父母亲当初分家时,分了个一进三的房子,三个小房间一个做厨房,一个做客厅兼储物间,一个做卧室,实在是仄逼得很。81年田地下户,生产队的保管室要卖,父亲则去买了一间,那个保管室已经堂穿壁漏,根本无法住人,于是父母亲筹钱,将那间房子拆翻了,修成一进三的房子,还打了水泥地板,墙上刮了石灰,当时可是我们村上最好的房子了。1985年,父母亲拆掉已有的两间房子,举家搬迁到另一个地方修房,工匠、石料、木料、地基、伙食等诸多事情都必须完成,当时父亲又要上班,还要筹钱和监工,家里的事情则有母亲一人承担,记得当时每天每顿家里都有1020人吃饭(工匠要包吃的),持续时间达三个多月。虽然辛苦,但我看到母亲每天都很高兴。
1989年小妹出生,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小妹一生下来,都被抱到外婆家抚养,直到近三岁才回来。这期间母亲一心挂几场,经常摸黑步行一个多小时山路去看看小妹,然后又急冲冲的回来照顾我和我弟。这期间,我二姨、小姨、小舅也都成家立业,母亲作为长女,和父亲一道,全力承担的几个弟妹的婚嫁事宜,而且这几次婚嫁在我们老家周围还算是风光,拿母亲的话说:“不要让人家觉得这家人没有爹,看我们的笑事儿”。当时父亲还是民办教师,工资很低,小妹的奶粉钱、抚养费用这些事情,还加上我的两个姨娘的出嫁、小舅的成家诸多事情,估计当时让母亲也操了不少心。
1993年我离开家,到县城读师范,加上后来读大学,然后在外地工作,回家的次数就慢慢的少了。每次回家,母亲总是想着法变着花样做饭吃,她觉得我在外面辛苦,其实我知道她是想在那段时间把她能为我做的都尽量做了。
这一两年我因为一些事情不顺心,母亲很是担忧,总是隔三岔五打电话过来。告诉我一个人不要喝那么多酒,没人照应;告诉我要注意身体不要生病,没有人照顾;告诉我要吸取经验教训,走稳后面的路……。
母亲今年57了,还在老家劳作。
母亲今年57了,牙齿很不好。
母亲今年57了,很牵挂她的幺女-----她幺女一个人远在离她600多公里的地方。
母亲今年57了,很担忧她的大儿子-----她大儿子也远在离她600多公里的地方。
母亲今年57了……。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2-5-13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萱堂之思


    今天是母亲节,一个来自外国的节日,其实我觉得这个节比耶诞节之类的更值得过,时下的小年轻表达感情很直接,打个电话或发个短信给自己的妈妈,说:“妈妈我爱你!”,或者给妈妈买一束康乃馨或者买件礼物,这其实挺好。


    我的母亲估计是不知道这个节日的,家里也许除了小妹,我和我弟也不会因为这个节日给她节日的祝福。


    我的母亲今年57岁了。前几天打电话对我说,她上面的牙齿已经掉光,准备去做一副烤瓷牙,但觉得有点贵。电话里听到她声音,我心里很难受,倒不是钱的问题,因为我想起十八年前我离家时,母亲还能吃炒的硬胡豆,这光阴呀……。


    想来,母亲这辈子,应该是过的艰难而满足的。


    母亲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她能记事的时候,就是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四五岁的母亲每天提着小篮子到田里扯野菜,尽管如此,挨饿依然是少不了的。


    1964年,外公被征调到“三线”工地,同年我的一个姨妈出生,外公思亲心切,想回家看看而不被批准,于是就逃出,结果被抓回,当场被打吐血,肺部受到重创,被遣送回家后就一直吃药医治,根本无法劳作。当时母亲10岁左右,下面一个弟弟,两个妹妹,作为长女,母亲就放弃了读书,协同外婆,撑起那个家。其中艰辛曲折,人情冷暖,可想而知。


    1968年外公去世,年仅33岁。死后一月,我小舅才出生。一家人,母弱子幼,受尽悍邻白眼欺凌,母亲更是承担了她那个年龄不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上为母亲(我外婆)解忧,下扶持4个弟妹。辛酸艰难,个中滋味,非亲历者能体会。


    75年母亲和父亲结婚,不数日便被分家自立。据母亲讲,我家大概分得谷物三十多斤,小麦数斤,玉米三五十斤,红薯百十来斤,碗三个,坛子一个,当时正值腊月,离春粮出来尚有五六个月。后又怀上我,身体消耗更大,让母亲时常饥馑难耐,虽然父亲当时在小学代课有社办粮,也得等小麦收割后才能领回。所幸我的二婆婆就是我母亲五姨,与我家相邻,我二爷爷是大队书记,家里杂粮还是够吃的,于是母亲便时常去那里蹭饭,不管红薯玉米还是其它,总能吃饱。由于营养不足,我出生时只有3斤左后,按我外婆的话说:“就和那小猫儿差不多大”。


    小时候,母亲待我一向严厉。儿时的我顽劣不堪,逗猫肇狗,翻坛倒柜,我大娘说我的就是:“九处打锣十处都有他”,给我母亲添了不少麻烦。作为长女和母亲,她和我父亲共同撑起两个家,也就养成了严厉、独断的性格,对我,自然也就严厉起来。因为我经常捅漏子,她很难得说教,直接打上身,最常用的兵器就是将手半握拳,用指关节敲打我的脑袋。老家把这叫“磕列抓”,后来我做错事,只要母亲一扬手,我首先就双手护住脑袋,因为母亲的严厉,我大娘把她喊“沈铁匠”,母亲姓沈。每次我肇事情,要是被我大娘先看到,她一定会说:“你再弄,等会沈铁匠来了你又要遭”。


    80年代初刚田地下户,两家人总算不会挨饿了,但是细粮依然不充足,记得当时母亲做饭,如果是干饭,起锅时她先给我父亲、我和我弟每人舀一碗米饭,而她自己碗里则以粗粮杂粮居多。如果是稀饭,她一定会捞干的给我们。她说父亲教书是脑力劳动需要营养,我和我弟在长身体需要营养,所以让我们吃好点。


    母亲嫁给父亲,三十岁前就修了两次房子。我父母亲当初分家时,分了个一进三的房子,三个小房间一个做厨房,一个做客厅兼储物间,一个做卧室,实在是仄逼得很。81年田地下户,生产队的保管室要卖,父亲则去买了一间,那个保管室已经堂穿壁漏,根本无法住人,于是父母亲筹钱,将那间房子拆翻了,修成一进三的房子,还打了水泥地板,墙上刮了石灰,当时可是我们村上最好的房子了。1985年,父母亲拆掉已有的两间房子,举家搬迁到另一个地方修房,工匠、石料、木料、地基、伙食等诸多事情都必须完成,当时父亲又要上班,还要筹钱和监工,家里的事情则有母亲一人承担,记得当时每天每顿家里都有10到20人吃饭(工匠要包吃的),持续时间达三个多月。虽然辛苦,但我看到母亲每天都很高兴。


    1989年小妹出生,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小妹一生下来,都被抱到外婆家抚养,直到近三岁才回来。这期间母亲一心挂几场,经常摸黑步行一个多小时山路去看看小妹,然后又急冲冲的回来照顾我和我弟。这期间,我二姨、小姨、小舅也都成家立业,母亲作为长女,和父亲一道,全力承担的几个弟妹的婚嫁事宜,而且这几次婚嫁在我们老家周围还算是风光,拿母亲的话说:“不要让人家觉得这家人没有爹,看我们的笑事儿”。当时父亲还是民办教师,工资很低,小妹的奶粉钱、抚养费用这些事情,还加上我的两个姨娘的出嫁、小舅的成家诸多事情,估计当时让母亲也操了不少心。


    1993年我离开家,到县城读师范,加上后来读大学,然后在外地工作,回家的次数就慢慢的少了。每次回家,母亲总是想着法变着花样做饭吃,她觉得我在外面辛苦,其实我知道她是想在那段时间把她能为我做的都尽量做了。

    这一两年我因为一些事情不顺心,母亲很是担忧,总是隔三岔五打电话过来。告诉我一个人不要喝那么多酒,没人照应;告诉我要注意身体不要生病,没有人照顾;告诉我要吸取经验教训,走稳后面的路……。

    母亲今年57了,还在老家劳作。

    母亲今年57了,牙齿很不好。

    母亲今年57了,很牵挂她的幺女-----她幺女一个人远在离她600多公里的地方。

    母亲今年57了,很担忧她的大儿子-----她大儿子也远在离她600多公里的地方。

    母亲今年57了……。

发表于 2012-5-14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o:o:o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