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5739|评论: 17

充国世家之二十三--------------谯周后裔在西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6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谯姓简述


   谯氏或是一个古老的汉族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七百零八位,望出北海郡、巴郡、巴西郡、谯郡。
今陕西省的汉中市西乡县,四川省的成都市、宣汉市、南充市、广安市、巴中市、阆中市,甘肃省的庆阳市镇原县,湖北省的麻阳县,贵州省的沿河县等地,均有谯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号:
1.郡望:
北海郡:汉朝时期景帝中元二年(癸巳,公元前148年)分齐郡置郡,治所在北海(一说营陵,今山东昌乐),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潍坊、烟台一带地区。隋、唐两朝的北海郡即青州,治益都,其时辖地在今潍坊等一带地区。
巴 郡:亦称巴州,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东临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连陕西汉中;地貌多为山地和深丘。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时期,古巴族人就在该地区繁衍生息,春秋时期,巴州是巴子国的首都。战国时期秦国取古巴子国之地置巴郡,其时辖地在今重庆市一带地区。东汉朝建安六年(辛巳,公元201年)刘璋改巴郡为巴西,治所在阆中(今四川阆中)。后另以江州(今重庆)为治所,置巴郡。南朝齐国代置垫江县,北周时期改称巴县。南北朝时期北魏建巴州,后期为楚州,隋朝时期改为渝州,又以渝州为巴郡。由于唐朝许多诗文中有巴南、巴中之称,民国二年((癸丑,公元1913年),改巴州为巴中县。199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四川省原达县地区所辖的巴中、平昌、南江、通江四县划出设立巴中地区,并批准巴中撤县建市,地区行署设在巴中市。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区,巴州成为重庆市巴南区。200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巴中地区和县级巴中市,设立地级巴中市,原巴中市改为巴州区。巴中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巴州区。
巴西郡:即今四川南充。南充是已有建城两千二百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四川省八大中心城市之一,川东北中心城市,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是古老嘉陵江畔一颗璀璨的明珠,闻名遐迩的丝绸之乡,久负盛名的水果之州。南充地区开发较早,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居住。夏王朝时期为“有果氏”之国,殷商时期属巴国,周王朝事情为巴子国属地。战国时期的周显王三十七年(辛卯,公元前330年),巴子国国都迁阆中。秦惠文王更元九年(丙午,公元前315年)秦灭巴,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戊申,公元前313年)置阆中县,隶巴郡(今重庆)。秦朝时期郡县建置依旧。西汉初期,析阆中县置安汉(今四川南充)、充国县。新莽时更安汉县为安新县。东汉兴平元年(甲戌,公元194年)境内置巴郡,辖安汉(郡治)、阆中、西充国(充国更名)、南充国县(析充国县置)。东汉建安六年(庚午,公元370年)改巴郡为巴西郡,郡治迁阆中,隶属未变。三国蜀汉、西晋、成汉时期,郡县依旧。东晋时期,阆中为北巴西郡郡治,辖西充国(郡治)、南充国、安汉、羔羊县(今仪陇境)。南朝刘宋时期,巴西郡为僚人所聚,郡县迁今绵阳市境内侨置,辖阆中(郡治)、安汉、西国(西充国改)、南国(南充国改)、羔羊县。南朝齐时期,郡县建置依旧。南充安汉阁朱德故居唐代,隶山南西道,境内置三州,辖阆州(阆中郡)阆中(阆内改,州郡治)、思恭(今四川阆中)等十九县。五代时期,州县设置未变。后唐时期于阆州置保宁军,于果州置永宁军。北宋时期境内置三州,辖隶成都府路的果州南充(州治)、西充、相如等十三县。南宋时期,境内置一府,辖隶潼川府路的顺庆府南充(府治)、西充、流溪县及隶利州路的阆州阆中(州治)南部、新井、奉国、新政、西水县和蓬州蓬池(州治)、仪陇、营山、伏虞、良山、相如县等二州十五县。明朝时期隶四川布政使司,境内置两府,辖顺庆府南充、西充县和蓬州、营山、仪陇县,保宁府阆中(府治)、南部等一州六县。清朝时期隶四川省,境内置川北道,辖保宁府阆中(道府治)、南部县,顺庆府南充(府治)、西充、营山、仪陇和蓬州(县级州)等两府一州六县。民国初期隶四川省,境内置嘉陵道,辖南充(道治)、阆中、南部、西充、营山、仪陇、蓬安(蓬州改)等七县。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境内置第十一行政督察区,辖南充(区治)、蓬安、营山、仪陇、西充、南部等六县。阆中隶第十四行政督察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隶川北行署区,境内辖南充市(区治,区直辖)、南充、西充、南部、仪陇、营山、蓬安等一市六县;属南充专区(治今岳池县九龙镇)。1952年撤川北行署区,隶四川省,南充专区治迁南充,辖县未变,南充市改属南充专区。1953年撤剑阁专区,划阆中县隶属。1968年南充专区更名南充地区。1991年1月阆中撤县建市。1993年7月撤南充地区、南充市及南充县,设立南充市(地级),辖顺庆(市治)、高坪、嘉陵3区及西充、南部、仪陇、营山、蓬安五县,阆中市由省直辖,南充市代管。
谯国郡:亦称谯国、谯郡。东汉朝建安年间(公元196~220年),将沛郡分出一部分设置了谯郡,治所在谯县(今安徽亳州),仍隶属豫州刺史部所辖之沛郡,其时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之间的一带地区。三国时期辖地在今安徽,河南两省的灵璧县、蒙城县、太和县、鹿邑县、永城县间一带地区。

2.堂号:
北海堂:以望立堂。
巴郡堂:以望立堂,亦称阆中堂。
巴西堂:以望立堂,亦称西充堂。:lol
谯国堂:以望立堂。


字辈排行:
四川渠县谯氏字辈:“洪学开继世诗书大广昭渊源流泽远家声裴振高”。
四川阆中谯氏字辈:“国天文明仕兴盛代荣昌”。
四川宣汉谯氏字辈:“元文思芝友天志国家兴正大光明仕”。
贵州安龙谯氏字辈:“大嘉启应登丹惟弘秀名”。
贵州遵义谯氏字辈:“启正应應章嗣纯尔德文兴国泰民安顺在朝保龙廷忠厚传家远礼义裕厚昆”。
重庆酉阳谯氏字辈:“丹可洪大旺仲国应天子”。
湖南常德谯氏字辈:“蓝益时珍永光开迪吉崇笃伏功太烈源鼎自昌隆”。
陕西西乡谯氏字辈:“治礼筵嘉福承平启寿康忠孝传家远祖德永垂光”。
江西万安谯氏字辈:“龙茂永尔天文灯万年时仕正乾坤礼义仁和光映显象儒玉旨锦登贤才学远大超英俊荣贵家国智勇全”。

西充县东太镇、仙林乡、太平镇(从仙林迁出):林元大绍中景裕文士同广大益千布映山知杰松福太青先显云高晋庆共成川定立守矢介光义洪祥业根诗本济余信宝功仁富尤克宇方俊友平容和里开其金明古均生朋昭炳伟兆代伦德才全丰久培长万贵启日春发茂昌华永安治艮正兴东——99字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4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凤凰山浪子 的帖子

                                    

                    第二章 蜀中儒学、史学大家---------谯周


      谯周父亲 :谯(山并)

  谯周儿子:谯熙、谯贤、谯同



   谯周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人。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业,诵读典籍,欣然独笑,以忘寝食。研精六经,尤善书札。颇晓天文,而不以留意;诸子文章非心所存,不悉遍视也。身长八尺,体貌素朴,性推诚不饰,无造次辩论之才,然潜识内敏。

  
建兴中,丞相亮领益州牧,命周为劝学从事。大将军蒋琬领刺史,徙为典学从事,总州之学者。后主立太子,以周为仆,转家令。时后主颇出游观,增广声乐。周上疏谏,徙为中散大夫,犹侍太子。于时军旅数出,百姓雕瘁,周与尚书令陈祗论其利害,退而书之,谓之仇国论。

    后迁光禄大夫,位亚九列。周虽不与政事,以儒行见礼,时访大议,辄据经以对,而后生好事者亦咨问所疑焉。景耀六年冬,魏大将军邓艾已入阴平,克江油,百姓扰扰,皆迸山野,不可禁制。后主使群臣会议,计无所出。或以为投吴,或以为奔南,惟周以为不如降魏,力争,后主遂从周策

  时晋文王为魏相国,以周有全国之功,封阳城亭侯。又下书辟周,周发至汉中,困疾不进。 晋室践阼,累下诏所在发遣周。周遂舆疾诣洛,泰始三年至。以疾不起,就拜骑都尉,周乃自陈无功而封,求还爵土,皆不听许。泰始六年秋,为散骑常侍,疾笃不拜,至冬卒。

  凡所著述,撰定法训、五经论、古史考(书)之属百馀篇。


    据《三国志·谯周传》记载,谯周生前撰写学术著作多种,计百余篇。之后,这些著作陆续散失,到唐初作《隋书·经籍志》时,时人所见的书目只有《论语注》(十卷),《三巴记》(一卷),《谯子法训》(八卷),《古史考》(二十五卷),和《五经然否论》(五卷)五种了。《论语注》和《三巴记》两书,今不存。现在能够见到的其他三种,且都是后人的辑本。《谯子法训》,原书亡佚。明人陶宗仪、清人严可均各录有辑本,但均搜括不足,除《齐交篇》有篇名外,余者皆为散条。此书以有关道德修养、男婚女嫁、治学自力等方面的内容为主,属格言性质的书籍。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凤凰山浪子 的帖子

                        
                                       
                      第三章 南充市区的谯周墓变迁



QQ截图20120516175351.png

西山景区的谯周祠





QQ截图20120516175503.png





QQ截图20120516175411.png


谯周墓是汉末大儒谯周之墓,位于四川省南充市西山风景区内。
谯周,字允南,三国时蜀汉巴西郡人,卒于公元271年,终年70岁。

谯周曾在安汉(今四川南充市)居住过,故宅在今顺庆区五里店谯贤铺,其子谯熙遵父嘱言,将灵柩运回原籍安葬。
多次迁葬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谯周墓被迁到城西十里,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又迎归葬于县署,万历初,复移葬县署西北隅(今南充市工人文化宫大门内)。

“文化大革命”中,谯周墓被损毁,1988年,原南充市人民政府拔款修复,墓地移入工人文化宫后院大花园中。   
从花园正中过笔柏行道,登十二级石阶即上墓台,墓前立一石碑,书“汉谯周墓”四个大字。墓后有一道高约4米,长10.4米的粉白墙壁,正中镶嵌黑色大理石,阴刻隶书《汉谯周生平简介》。墓右侧一道高3米、宽1.91米的粉白墙壁上,阴刻隶书《重建汉谯周墓碑记》。墓台前沿两侧及左右方均砌有石栏杆,以供游人凭吊瞻仰之后憩息。   为突出西山风景区万卷楼景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加快旅游事业的发展,2007年3月,经南充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市西山风景区万卷楼景区谯公祠后山迁建了谯周新墓。新墓将“汉谯周墓”更名为“蜀汉光禄大夫谯周之墓”。   

2007年10月2日,蜀汉光禄大夫谯周新墓迁建揭幕仪式在市西山风景区万卷楼景区隆重举行。   
当天上午,在西山风景区万卷楼景区谯公祠后山上,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和谯周后裔等参加了谯周新墓迁建揭幕仪式。谯周墓迁至西山风景区万卷楼景区后,为南充三国文化寻踪游增添了一处新景点。   现在的谯周墓,为条石所砌圆形墓。正中立有石碑,上书“蜀汉光禄大夫谯周”之墓,其左右仿汉魏之式立有约一米高的石俑二个,墓顶杂草蔓延。密林丛中,人迹罕至,此为凭吊先贤和游览的胜地。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凤凰山浪子 的帖子

                                         第四章   南部县东坝镇上乘寺与谯周




                                                                     千年古刹——上 乘 寺

 从南部县城南行三十余公里,下潆盘公路,左上林间小道,行百余米,只见绿荫丛中耸立着两幢古建筑,这便是千年古刹——上乘寺。上乘寺座落在东坝镇上乘寺村定觉山下凤凰嘴,地处原顺庆府至保宁府的交通要道上,四周竹木环合,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这里曾经规模宏大,香火鼎盛,名闻遐迩。
  
  上乘寺的始建年代已无确切文字可考。但据《南部县志》记载,明嘉靖壬寅年(1542年)川北道台杨瞻过此曾题诗:“梁上标题有宋年……”,此诗碑文现已发现并立于中殿侧,由此可以确认,
宋代以前就有上乘寺存在。

    近年,在上乘寺大雄宝殿覆瓦中发现刻有元代“至元”,明代“天顺”、“成化”等年号的青瓦,法宏殿中梁也发现明弘治题记。因此,上乘寺现存建筑当属明代维修或重建,遗憾的是,大雄宝殿梁上的墨书题记于文革中被铲掉或墨涂。

     据当地人易图勇等人介绍,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当时的大队支部书记组织人拆下大雄宝殿右稍间二梁,给大队小学做桌凳,扫去灰尘后,发现“谯周捐资佰金”和其它一些捐资者姓名、数额等,其中“谯周”二字特别大,字径约15厘米,村民易图勇父子、当时村小学两位老师、木匠等均亲眼目睹。而谯周正是蜀汉巴西郡西充国县人,上乘寺现存碑刻也提到“三国谯大人”。据此,上乘寺的始建年代就有可能上推至三国或晋初,比宋代则提前了约八百年。
  
  据当地老人易胜坤、杨吉荣等回忆,上乘寺占地很广,“民国初年,上乘寺、晓霞观都拥有田产数百亩”(见《南部县志》),原建规模宏大。整个建筑依山势而行,寺分四重,建在一条中轴线上,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从山嘴石梯拾级而上,迎面首先是山门,门内右侧便是“迎神殿”。向上依次有四重大殿:第一重为“天王殿”,又名“灵祖殿”,内塑四大天王;第二重为“大雄宝殿”,内塑佛祖和十八罗汉以及二十四诸天神像,一二重殿之间即天王殿和大雄宝殿相连接的两厢,左为万年台,右为“瘟猪殿”;第三重为“法宏殿”,二三重殿之间即大雄宝殿和法宏殿相连接的两厢,左为钟楼,右为鼓楼;第四重殿为观音殿,三四重殿之间由厢房连接,内住寺僧,两边各有一个小侧门供出入。四重殿后接山梁,梁高山陡,无路可攀。
  
  上乘寺历经千年,多次损毁,多次维修,特别是“文革”期间破坏尤甚,现仅存大雄宝殿和法宏殿。大雄宝殿五开间,通面阔23.05米,进深三间14.2米,为十架椽栿屋前后乳伏剳牵用五柱的大木作叠梁房建,屋顶脊饰已于“文革”中全部损毁。此殿最具特色的是它中心间的斗拱,采用错交法,密密排列着的栌斗斗角正向屋前,栌斗上交叉之十字拱成45°出跳,拱上再置对角正向之交互斗,上再置瓜子拱,以上前后均出四跳以承托撩檐枋。横列的左右斗拱自然地连接成片,使之图案化,它的作用仅仅是装饰,在古房建力学上没有起到实际乘力作用。因此,这种斗拱建造格调极为少见,它有别于常见的明清木结构建筑中的其他斗拱,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法宏殿现存四开间,通面阔17.2米,进深11.94米,为九架椽栿屋后乳栿剳牵用五柱的抬梁房建。
  
  上乘寺还保存有近十块碑刻,从明正德、嘉靖到清乾隆、嘉庆等各个时期。其中重要的有明杨瞻题《虚白堂铭》:“南部县东六十里许有上乘寺,在诸山环围之中,一峰迥出,松柏蓊郁,寺占峰之腹,腹下一井,仅数尺,古名刹也。”《石功碑记》云:“……定觉山上乘寺,古名刹也,历代相传前朝谯大人俗产,义官周尚澄置买以建佛殿焉”。另一上部已残缺的碑刻云:“......之云峰,水名小溪,荡荡乎若蓬莱之海岛;兼之茂林修竹,足以耸人观瞻.....乃三国谯大人之业耳,明尚澄老祖置买以建......修补,志士栽培,功载碑梁,无容屡述,故往来名公巨乡莫不题诗赞美”。由此可知,上乘寺乃深山名刹,历代来此的文人墨客无不题诗咏赞;更具价值的是一碑提到“前朝谯大人之俗产”,另一碑提到“三国谯大人之业耳”,这对我们考证谯周籍贯也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另外还有《题白虚堂碑记》、《南隆众信碑记》等。这些碑刻镌刻精湛,风格各异,具有相当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佛教认为:解释道义深浅的等级为“乘”;开一切智,尽未来众生化益之教为大乘。上乘即大乘,故名上乘寺。历代名士多有咏赞上乘寺,杨瞻尤多,达十余首。杨瞻字舜原,山西蒲板人,进士,嘉靖时任四川按察司佥事,善书法,工诗文,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二十二年两次驻足上乘寺并题诗,现摘录其一:
  
  上乘古寺虚白堂
  
  图画天开巨壑前,
  
  四围花卉四时鲜。
  
  嶙峋顶上云环绕,
  
  松柏枝头藤倒悬。
  
  怪石喷泉常滴沥,
  
  老猿引子自周旋。
  
  山僧恰取袈裟晒,
  
  却怪夕阳又下川。
  
  李玑,南部人,明弘治进士,官河南监察御史,兼陕西军门,四川盐务,其咏上乘寺诗曰:
  
  春日朝天发去舟,偶思旧赏白沙头。
  
  老僧梵引升重宇,古刹泓缠合巨流。
  
  记得十年投宿喜,却成今日别离愁。
  
  吾侪且借茶房饮,相约杯中上帝州。
  
  另外,上乘寺大雄宝殿正中一古井,当地村民疑为地穴,视之甚为神秘,巨石覆盖,无人得知究竟。杨瞻在《虚白堂》中曾提到,“寺占峰之腹,腹下一井,仅数尺。”此井是否为彼井还有待考证。殿前两座古石香炉当属明朝之物,一香炉为长方形,长约1米,宽约0.6米,下饰云纹;另一香炉为圆形,下设一座,座上镌刻有佛像、云、龙等纹饰,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上乘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曾经晨钟暮鼓,香烟袅袅,朝者如织,在整个川东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上乘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高超的建筑艺术、镌刻精湛的碑刻、名士咏赞之诗歌、神秘的古井、谯周的传说等,这些都为发展旅游具有积极的意义。
  



                                                                    

                                      

                                          谯周故里忆旧人

 南部县东坝镇南三公里处,有一奇秀山峰,酷似凤凰,人称定觉山。定觉山西有一山垭叫凤凰嘴,凤凰嘴下有一通大庙,便是上乘寺。上乘寺始建于汉晋时代,原是蜀汉硕儒谯周的祖业。
  
   谯周字允南,公元201年(汉献帝建安6年)出生在巴西郡西充国县(今南部县),他幼年丧父,孤苦伶仃,只得随舅父生活。虽然生活困苦,但他废寝忘食,熟读典籍,往往读到精彩之处还不住自言自语。他精研经史,通晓天文,尤善书札。公元223年(蜀建兴二年),丞相诸葛亮推举他为劝学从事,后又擢升典学从事,负责学校、考核、升免等事。在蜀汉时还任中散大夫、光禄大夫,位列九卿。谯周生平著述颇多,主要有《法训》8卷、《古史考》25卷和《五经论》、《巴蜀异物志》等。公元271年(晋武帝泰始6年),谯周病逝,终年70岁。
  
   冒着如注大雨造访上乘寺,听着当地土著的解说,踏上长长的石阶,不由得肃然起敬。上乘寺依山而建,规模宏大,颇为壮观。沿山门拾级而上,便进入第一重殿天王殿,天王殿画栋雕梁,飞阁流丹,由于陆续的修缮,显得十分华丽富贵。天王殿后有一块狭长空地,在天王殿的中轴线上,建有第二重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为明代建筑,青瓦红墙,斑驳陆离,飞檐斗拱,造型独特,历经千年风雨,仍旧庄重敦厚。大雄宝殿后为法宏殿,法宏殿原为七间,现仅存四间,为清雍正年间重建的建筑。第四重殿为观音殿,但早已荡然无存。在主殿两边,原有前后相连的厢房,为钟楼、鼓楼和僧人住房,原建筑早也毁坏,现为后人新修建筑。
  
   在大雄宝殿外,陈放着十余块明清以来的石碑,记录着上乘寺的有关史事。有一块明嘉靖年间的残碑刻有“乃三国谯大人之业耳”的字样。清乾隆年间一石碑记载: “定觉山上乘寺,古名刹也。历代相传,前朝谯大人之俗产,义官周尚澄置买而建佛殿焉。”从石碑上可以得知,上乘寺本为谯周的家业,后为周尚澄买得后扩建成寺庙。
  
   由于上乘寺为谯周故里,风光旖旎,历代有不少显贵文人寻访凭吊。明嘉靖年间,曾任四川按察司佥事的杨瞻多次路过上乘寺,留下了十多首吟咏诗作。1542 年,他还拔专款在观音殿侧空地增修了一座虚白堂,并作《上乘古寺虚白堂序》以纪念:“南部县东南六十里许有上乘寺┅┅余巡历过之,遇晚留宿于此。因逐观殿侧雄伟焉,廊则宏敞焉。佛殿后山麓,仍余隙地,余发公帑为筑一堂。堂成,僧续忍来请名,余题曰:虚白堂。胡谓之虚?唯其无欲;胡谓之白?唯其无色。虚焉,受善;白焉,受采,载虚载白,以匡不逮,慎克有终,斯谓之善事主宰。”其中还有一块顶部雕有二龙戏珠图案的残碑,“虚白堂铭”四字清晰可辨,可惜虚白堂早已成为尘埃。
  
    陈年的法宏殿的隔墙早已破损,从脱落的泥坯下可以看到已经蛀得百孔千疮的竹篾。轻轻一捏,那看似坚固的篾条便轻易化为齑粉。前朝留下的上乘寺终将以旧换新,然而,曾经在这里秉烛夜读的谯周将永远定格。
  
    上乘寺东面有一个山湾叫周家湾,当地人说这里原叫谯家湾,有谯氏祖坟,不时还有谯姓人家过来祭拜,这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263年冬,魏将邓艾攻克江油,直逼成都,为避战乱,谯周家眷迁至西充,并将谯家湾改为周家湾,以掩人耳目。
  
    与此同时,后主刘禅早已仓惶失措,群臣多劝南逃或投吴,蜀汉政权摇摇欲坠。谯周知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他念及蜀中父老已饱经战乱,民不聊生,于是力求统一,立主后主降魏封王,这样既能够保证后主不至于身败名裂,又能使全蜀百姓不至于生灵涂炭。后主刘禅采纳了谯周的建议降魏,三国鼎立的格局从此瓦解。谯周因有“全国之功”被魏国封为阳城亭候,后又被授予骑都尉、散骑常侍,但谯周身为蜀国旧臣,均称病未就。七年之后,谯周在矛盾抑郁之中病逝于洛阳,誓死不穿魏王赐予的寿衣。谯周曾居安汉,故宅在今南充市顺庆区五里店谯贤铺,其长子谯熙遵父嘱言,将灵柩运回原籍安葬。1559年(明嘉靖38年)迁墓于城西十里。后墓地被损毁,1988年,南充市人民政府拔款修复谯周墓,墓地移入工人文化宫后院大花园中。
  
    谯周死后,时局果然如他所料,蜀入魏两年后,司马炎建立西晋,公元280年,晋灭吴,至此,中国长达84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终于结束。对于谯周的降魏主张,在以忠义为本的封建时代,无疑是违背忠义之道的,他在当世和后世都遭到许多非议。在吟咏上乘寺的古诗篇中,人们都自然的回避了这位曾经的主人。1939 年,谢觉哉也作“宋无秦桧谁下金牌,蜀有谯周惯修降表。”一联痛斥汪精卫卖国之流。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谯周与汪伪集团有质的不同,谯周的举动,可以说是为中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大团结立下了不可低估的一大功劳。
  

   谯周的功过,自有公论。但他对学生陈寿的影响,不能不说是功柄千秋。谯周学识渊博,在他悉心教导下,陈寿熟读史著,产生了研究历史的志趣。谯周勇于批儒创新的精神,使陈寿能秉笔直书,“有良史之才”。谯周身体力行,悉心研究巴蜀史,又焕发了陈寿研究史事,著书立说的热忱。谯周因“体貌素朴,性推诚不饰,无造次辨论之才,然潜识内敏”而形成的语言质朴、力戒浮华的文风,使陈寿的《三国志》“善叙事”,“文质而洽”,以简洁概括见长,无繁冗芜杂之弊。也由于谯周多次告诫陈寿“卿必以才学成名,当被损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的教诲,使得陈寿在仕途蹉跌之中仍有不坠青云之志,最终使得有不朽华章《三国志》留芳后世。
  
    陈寿在《三国志》中著有《谯周传》一篇,传记中说谯周幽默风趣,连诸葛亮都曾被其逗乐。就这样一位亦庄亦谐的南充古人,却在无奈之中左右了三国割据的格局,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他用一生的名节换来了一方百姓的安居乐业,也用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引导了一名伟大史学家的成长。谯周,是一个永恒的历史话题。
  

风雨之中追忆故人,泣沥不停的雨声或许是古人满怀酸楚的诉说。放眼四望,眼底稻黍满畴,青山如洗,正如那千秋功过,又有谁能分得清谁苍谁翠?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自己顶

发表于 2012-5-17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帮你顶
听老人讲,仙林场街上原本有棵很大的柏树,直径大约十米,据说叫做“七根天”,好像这树还和谯家很有渊源,只是大跃进时被砍掉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5-17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得支持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部县上乘寺美图



上乘1.png
发表于 2012-5-18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handshake:handshake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21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一下,希望大家提意见。

发表于 2013-10-9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凤凰山兄弟可否与卓君联系一下?

发表于 2013-10-9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下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2-12 16:59
我爷爷从仙林出来的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