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官走出致富路走进乐至县金顺镇半边沟村村委会副主任蒋维敏的牛舍时,牛舍里54头牛看见陌生人来到,一个个发出“哞哞”的叫声,看起来很是热闹。“今年养牛有搞头。”蒋维敏掩饰不住喜悦,兴奋地说。 2007年12月,29岁的蒋维敏当上了半边沟村村委会的副主任。这些年,金顺镇的村民在党委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下,开始发展起养殖业。养殖的收益虽然比较高,但村民苦于养殖技术不过关、对市场预计不到位,有时也会遭遇“滑铁卢”。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上任伊始的蒋维敏在一次村委会远程教育的课堂上,得知了养牛技术简单、市场前景广阔,于是他便全身心投入到养殖肉牛的调查研究、市场分析中。 当他兴高采烈地向村民介绍肉牛养殖时,一些村民面对这个稚嫩的村官却直摇头——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肉牛养殖,村民们心里没底儿。在农村长大的蒋维敏心里明白,只有让村民实实在在看到效果,大家才能相信。 蒋维敏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2009年年初,他把老家的农房改造成牛舍,并从山东买回了牛。在当村干部以前,蒋维敏一直在村里卫生站当医生,开始养牛后他又自学养牛技术。起初,由于没有养殖经验再加上从山东买回来的牛水土不服,出现了一些病害。镇党委政府得知他的问题后,积极给予了技术上的支持。第二年,蒋维敏便从金堂、中江等附近地区购牛。此后,他养的牛也没有再出现过水土不服的现象。 有了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蒋维敏的创业道路也越走越顺利。2011年,蒋维敏养了37头肉牛,除去养殖成本净赚了8万元。“今年行情比去年还好,去年的出栏价是7元/斤,今年涨到了9元/斤。”蒋维敏介绍说,“现在肉牛养殖比较少,基本上是好卖不好买,收购肉牛的只要听说我要卖牛,就开车直接到家门口来拉,根本不愁销路!” 今年蒋维敏扩大了养殖规模,又重建了牛舍,看着蒋维敏取得了这么好的效益,村民们纷纷向他讨教养殖技术,请他帮忙买牛。他的邻居目前养了十几头肉牛,“我们养的牛生长期半年,喂一年的话一头牛可以长到1000多斤,差不多可以卖到1万元一头,纯利润在40%以上。”蒋维敏不仅在培训会上讲授养殖技术,平时还上门为村民服务,帮助农户销售。这样一来,他不但带动了村民们增收,更进一步拓宽了村民的视野和理念,渐渐使周围的群众走上了富裕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