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41|评论: 4

[转帖]国际油价大跌,发改委这次为什么不接轨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9-26 09:01 | |阅读模式
汽油价格上涨的时候,发改委说是与国际接轨!!!!!
  国际油价大跌,国内油价坚挺 何时才能降?
  
  国际原油价格在7月14日创下每桶78.40美元的最高纪录之后,就一路下跌。截至9月13日,纽约市场油价跌至每桶63.76美元,创下今年2月以来的新低,与7月14日相比,目前纽约市场油价已下跌了约18%。而且,下降势头不减。9月4日,福布斯集团主席兼行政总裁史蒂夫·福布斯甚至表示,世界原油价格从长远来看会滑落到每桶30美元至35美元之间。
  
  奇怪的是,在国际油价大跌的情况下,国内油价几乎没有什么反应,这与国际油价上涨时,国内油价紧随其后连续上涨的表现大相径庭。事实上,自2003年7月以来,只有在2005年5月,国家发改委下调了国内汽油零售中准价。而这仅有的一次下调价格,也因触动了相关利益集体的利益而遭到诸多质疑。
  
  可见,在国内油价跟涨不跟跌的背后,活跃着相关利益集体的身影,他们通过对价格决策者施加影响,使我国油价在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出现了国际油价涨时接轨,下跌时“错轨”的奇异现象,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与国际接轨的方式。
  
  当然,有关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可以站出来说,国际油价还不稳定,还有很多变数,不妨再等一等、看一看。问题是,在国际油价上涨的时候为何不以这么好的耐心,等一等、看一看再调价?比如,机票燃油附加费在决定提高后不久,国际油价就开始下跌,如果真正有耐心再多等几天,航油价格就不用上调了,燃油附加费自然也不用提高了。
  
  在跟跌反应迟钝的背后,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利益的因素,国际油价下跌,进口原油成本降低,相关利益集团就可以获取更大的差价———这是实实在在地用时间换利润,利润当然都出在公众身上。这暴露出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弊端。
  
  2001年11月份起,我国施行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的市场价格。如果三地加权平均价格按月变动幅度超过8%,发改委就可能在三地加权平均价格的基础上加运费后制定出国内成品油零售中准价,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以中准价为基础,在上下8%的幅度内制定最终零售价格。
  
  这一定价机制看起来好像是与国际市场接轨了,但由于中间隔着发改委(行政权力)和两大石油巨头(市场垄断者),国际油价与国内油价的传导是快慢不一的:两大石油巨头对国际油价上涨的敏感度要远远大于对国际油价下跌的敏感度,更何况它们还有足够的能量去影响另一个重要的“导体”发改委。
  
  从7月14日至今,正好两个月时间,油价的下跌趋势已非常明显。并且,此次油价下跌有着相当多的因素支持。比如,9月5日,美国宣布在墨西哥湾发现了一个储量可能高达150亿桶的大油田,美国原油储量可能将由此增加50%以上,被称为百年一遇的重大利好;中东局势已趋平稳……这一切都预示着,国际油价在短时间内很难再上涨,在这种情况下,理当尽快降低国内油价———至少也应该有所表示吧。
  
  石油与许多行业密切相关,顺势降价,不仅有利于普通消费者,也有利于相关行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促进经济的整体发展,而不应因为照顾某些利益集团的“局部利益”而损害大局。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6-9-27 12:09 |
【来源:中国经济网】
称其油价仍旧低于国际市场的普遍价格

  本报记者姜艳艳报道现场投票通过率达到99.99%,整体通过率达98.50%——昨天,中石化的股改方案以超高比例获得通过,这意味着在停牌期结束之后,中石化将顶着“G”字头顺利重来

  针对目前消息所说的“国际油价下跌,国内油价有望下调”的消息,中石化内部消息称,目前中石化的油价折合成国际价格在57-58美元左右,仍旧低于国际市场的普遍价格,整体仍旧是“倒挂”的。此外,国内的油价仍由发改委制定,公司并未透露内容。 >>>我来说两句

  根据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原油和成品油价格走势以及种种迹象判断,国内近期单独调整汽油价格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大。日前,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在一个行业性会议上说,如果国际原油价格维持在60美元或者更低达1-2个月,中国政府可能会下调国内成品油价格。

  来自某石油集团的消息人士透露,数日前国际原油价格跌至63美元/桶的区间时,国家发改委就曾和石油企业会商调价事宜。

  据该股东透露,由于中石化的流通股股东不到整体的20%,到场的股东仅有60位左右,整个现场气氛显得尤为“庄重”。会后的统计显示,参加本次相关股东会议现场投票和通过网络投票表决的中国石化A股市场相关股东共4120人,代表公司股份数量687.94亿股,占中国石化A股市场相关股东持有的股份总数的98.39%。其中同意的股份数为687.69亿股,占参加本次股东会议有表决权股份总数的99.96%;流通A股股东同意的股份数为16.47亿股,占参加本次股东会议的有表决权的流通A股股份总数的98.50%。  

  昨天,中石化老总陈同海(陈同海新闻)还在会议现场重申了集团的3年“滚动”计划。他表示,公司的目标是到2008年,原油产量将达到4200万吨,天然气产量达到100亿立方米,成品油产量达到1.2亿吨,成品油中用于零售的将达到750万吨。>>>我来说两句

  至于中石化是否将进一步整合其他子公司,该公司表示暂无任何收购计划,对于市场传言的各种“号称已经进入洽谈”的公司,也不会回复。中石化内部人士透露:“中石化的子公司就像女儿一样,不是所有提聘的人都能中。”该人士重申了此前中石化在子公司整合上的看法——作为公司上市的承诺,整合子公司的方向不会变,但目前并无具体计划,同时,不排除对个别子公司进行股改的可能。(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发表于 2006-10-1 16:34 |
[em03][em04][em01][em05]
LGW

发表于 2006-10-8 12:20 |

下调可能吗?垄断能放弃他们的利益吗?

[em02][em02][em02][em02]

 楼主| 发表于 2006-10-8 13:59 |
每桶60美元上下的国际原油价格正在中国市场上掀起阵阵涟漪:中国成品油价格会不会随之下调?已经基本建设完毕的四大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会不会逢低买进、开闸注油?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本报从国家发改委权威渠道获得的答复是:两者都不大可能,国内油价既不会马上降价、石油储备也不会现在就注油。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还在等,不如再等等”,这位发改委的人士告诉记者说,国际油价可能会再下降,现在是否调价或进油“还拿不定主意”。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降价可能性不大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为什么近期国内成品油不会随国际油价下降而下调呢?上述人士一言以蔽之:尚未与国际接轨。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据他介绍,中国的油价涨幅还是低于国际的,国际上涨50%,国内的涨幅仅为10%。如果要真正接轨的话,国内成品油价格还得涨,就算一吨原油能炼70%的成品油的话,如果按3000元/吨原油计,炼1.4吨成品油的原料成本就要达到4500元/吨,但现在却卖4000元/吨,价格还是倒挂的。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在4个月前的成品油涨价中,大部分汽油价格已经突破了每升5元大关。当时消息说,今年年底前国内成品油价格要涨到每升8到10元,与国际油价接轨。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不过早有专家对“国际接轨”表示质疑,因为按照现在的油价推算,中国的汽油零售价格与美国国内市场上的价格已经不相上下了。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中国能源网信息总监韩晓平说,中国成品油价格是在国际原油价每桶70美元时涨的价,现在美国是2.42美元/加仑,大致4元多/升,除去税,“中国油价已经基本上接轨了”。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国家经济信息中心的能源专家牛犁说,不排除“安抚性降价”的可能。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安抚性降价”还是第一次有人提出。显示油价主管部门,既希望不断涨价与国际接轨,以消除炼化环节的亏损,又不得不照顾民众的情绪,消除国内油价只涨不跌的误解。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既然中国进口的原油是国际价格,零售的汽油也与美国价格接轨,两端的价格都是一样的,为什么美国的炼化企业能赚钱,中国的炼化企业却总喊着亏损和倒挂,中国财政又要拿出100亿的大礼包去弥补其亏损呢?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业界普遍批评的是,中国的炼化环节出了问题,消耗了过高的成本。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上述国家发改委人士也表示,在垄断的情况下,无法做到炼油环节的市场化;还得顾及中国国情因素,像军队用油、西藏地区的用油等都要全面考虑。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他说,每桶石油价格在30到40美元之间,或低于50美元时“可能会有所动作”。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储备注油准备不足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虽然四大基地陆续建成,但据本报了解,中国的石油储备机制还是相当的混乱与不成熟。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上述国家发改委人士说,业界期待已久的国家石油储备中心还处在组建阶段,其管理运作模式都没有出台,各种制度也尚无清楚的规则可循。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另外,储备基地的油源是进口,还是国产,一直未有定论;储备基地的运作模式是政府主导还是商业模式也不清晰。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一位发改委内能源系统的人士建议应该参考美国的储备经验。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据了解,美国战略石油储备(SPR)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国家应急石油储备,建设比较早、管理经验丰富、相关法规制度比较健全、收/放储和轮换运作比较成熟。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美国战略石油储备诞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由位于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等四个储备基地组成,按照美国能源政策和保护法案EPCA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总统的领导下由能源部组织实施对SPR的管理,超出法律法规规定对SPR进行处置时,要得到国会的授权。除了SPR,美国还于2000年建立了规模为200万桶的东北部地区家庭取暖用油储备,该储备起到紧急情况下的缓冲作用,当严重依赖石油供应的东北部地区遭受取暖用油供应中断时作为商业供应的补充。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目前美国SPR储备能力为7.27亿桶,政府替代进口保护能力达到59天,加上私人机构储备合计约118天,满足国际能源组织IEA对OECD组织成员国90天进口保护能力的要求。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目前,中国两大石油公司的储备仅是21天。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上述人士由此提出了几点建议,这些建议都是业界关注已久的老话题,但目前确实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他说,第一,中国应该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证储备运作、基地建设,明确目的与方式、运作机制等;如应酝酿出台《储备法》,第二,建立储备管理体制,像美国石油储备体制是三级管理;而中国目前还只是二级,如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基地,石油储备中心还没有组建完成,石油储备中心人员还未到位;第三,规范储备运营机制和完善储备方式,如何收储、抛储,怎样应对国际影响;甚至包括平衡国际收支都要有章可循;储备上也要分为国家战略储备,企业储备,国家强制性规定,将储备变成企业的义务,并且纳入整个体系中。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中国能源网信息总监韩晓平认为,现在中国应该抓紧时间储油,只要悄悄下单,而且跟石油输出国直接去购买,这样双方都有利,未必就一定得到期货市场去买;国内油源解决不了,今年上半年进口量增加15%,说明国内油源不可能解决。 转自81.china.com
转自81.china.com
  “再等也没有意义,也许哪一天掉到50美元,忽然又反冲回来;还是悄然储油的好,谁知道你买的是储备油?如果少量购入,影响不会太大,做好自我调整最为重要。”他说。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