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山水老师好
我们放假了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祝福!
妹妹好,我们要到下旬才放。再坚持一周,就轻松了。
你假期里有什么打算?可以发短信告诉我。如果走到姐姐这里,我会做相应安排。
愿妹妹假期幸福快乐啊!
有这等好事?安逸喃.我有机会也算吧?
问好山水老师 。
呵呵,不客气,保重哦[em05][em05][em05]
开心给你,呵呵
如果眼睛里充满阳光,什么人间奇景都可以看见的,呵呵,问好
问好往事,您保重哦[em05][em05][em05]
城南印象 (原创日记)
之一:征友
每个周三的下午,全体语文老师会进行教研活动。而每次活动的内容都是听课,评课,虽然这个下午大家都没有上课,但感觉比上课还累,所以,就有很多老师给端老提议,是否可以走出去,把活动方式换一下。 今天上午看见通知在“城南印象”听《古城知识学习与古城保护》内容的讲座。纳闷之余,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一辈子研究学问的端老,迫于形势,竟也走了“人间凡道”,这一点,我颇有感触。 中午饭属于正餐。我和秋秋在第2座,另外还有几位男老师。简单吃完即散席。更多同行是来打麻将娱乐放松的。我也在寻找。想找个同事一起随意转转古街。于是,扯起嗓子高喊着:“有人不打牌吗?不打牌的跟我步行逛街咯---”。说的大家都乐了起来。 端老说他去转转,我很感谢端老的应和。但继续征友,秋秋说,等倒起,她也去。我看了看,再没有多余的闲人了,于是就装怪说:“好啦,够了,名额已满。”众人皆笑。竟有同事惊讶:原来苇儿还这样活泼。我哈哈哈地顺竿爬:还有好多可爱的地方你没有发现呢!说的大家都嘻嘻哈哈,几个人先后下了木楼梯。 不知道为什么,我特别喜欢逛古街。特别是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常喜欢一个人漫无目的走在石板路上,左边出去了右边又进来,这边进去了,又从那头出来了,如果你不想出古城的话,那么你在其间,估计是怎么也不会走出来的。因为,一踏入古街,我的思绪和情感总会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那韵致,应该是别的街道,或者是别的现代地方所不能给予的,所以,很喜欢在纵横半个城市的四十九条街上不慌不忙地走着。 秋秋和我不一样。她是在古城长大的,而我,却是北方长大,因此,对古城的感觉大相径庭。我像外星来客一样,对什么都感兴趣。看见低矮的瓦房子上绿油油的青苔,我会心生怜爱。看见老楼顶上随风飘摇的枯草,我会心生感叹。看见风烛残年的老人,我会上前攀谈。端老总会在不远处,安静地等待。秋秋则不屑一顾。端老难得有这样的闲暇来度度(duo)方步,因此,和我一样,逢见平时没有走过的小巷子,都会进去走一走,看一看,用手轻轻摩挲一会儿那岁月摩挲过的墙壁,乃至旧的房瓦。这样的感觉是平时早出晚归的繁忙永不能替代的。从饭后的两点到晚饭前的五点,我们三人进进出出,大概走了数十条小街。
之二:八十七岁的“年轻人”
最有趣的要数火神楼后巷子里“老有所为家具厂”的见闻了。 我们几个人走到火神楼下往后走的那条小巷子时,我和端老都没有进去过,于是我们以多数决定去向的方式,走进了那条普通的再也不能普通的巷子了。 约走了15米左右的样子,来到一个生锈铁门前,名字很有时代特色:“丝绸厂老有所为家具厂”,几个字先引起了我的注意力,朝里张望时,看见半敞门里有一条较宽的不到三米距离的过道。过道的左边是一面墙壁,壁上贴有“骏马图”和“十大元帅合照”,看见这些有时代痕迹的画,激起了我很大的好奇心。看右边,有三间宿舍式样的单间门大开着,似乎有住户。我给端老和秋老师简单招呼后,就缩手缩脚走了进去。 院子里,有两个上了年龄的人站着或坐着,声调不高地摆着龙门阵。一个穿着花布袄子的婆婆,离他们不远,也在拉着话。过道的光线不怎么好。开着土房子都可一眼看完。中间屋子里有一位老人,看不出他在干什么,我们路过向里走的时候,他正站在屋子中间,手里没有任何。 我边走,边回头给身后的端老说:“这里好象住的都是老人呢!”院子里两男一女中的一个接话道:“恩那,这里大多数都是老人。”“也有两家是年轻人。”我们三人都走到了长方形的院子中间,四面都是一幅破败怀旧的景象。依着墙边都乱78糟地对方着很多被风雨蚀过的木头木条或者与木头有关的东西,比如桌子啊,板凳啊,老式样的床帮子啊,都横七竖八地摆放一气,横竖都拉有晾晒衣物的铁丝。一些被挂着的衣服,好象是从旧货市场淘汰下来的败将一样,有气无力地被无影冬风左吹吹,右吹吹,倒是和那些老旧的木制品有些谐调。 “哪个说的都是老年人啊?”一个声音传出,是从我的身后,而我们刚才进了门后都一直背对着院门。声音来自门所在的方向。我们都不约而同地转过脸去。走出来说话的老人就是照片上的这位,照片上的笑是在我的要求下,他面对我的手机,专门造的型。我当时对他的感觉用三个字形容:超可爱。只见老人鹤发童颜,红光满面。稀疏灰白的头发由前至后被梳理的很整齐。他边说边向我们走来,步子很稳很慢。 院子里另外两位老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我回头看见照片张的老人时,第一个念头就是:是不是脑子受过什么刺激啊?老人慢慢走到中间后,看着我们三人说:“你们是哪里来的呀?是台湾来的吗?”“这是个只有八岁的老顽童!”旁边人介绍道。“哪个说我只有八岁呀?”年轻老者接着说:“我今年四十三公岁半了,四十三公岁半!”他用很清楚的发音又重复了一遍。我们几人都面面相觎。一时间没有明白老者的话意。“既然那么年轻,对于远方来的客人你还是表示一哈哈儿。”旁边人笑着挑话。我们都跟着笑。“啷个表示呢?又老一套啊?”八岁老人笑着问自己的伙伴。“那怎么表示?该唱就唱,该跳就跳呀。”听到这个话,我心情开朗极了,禁不住笑出声来。几位老人的心态真的好棒啊!
之三:鸠山的妹妹和我耍朋友
听到大家的话,老人并没有过多的谦让,扭动身子就唱了起来,边唱边跳,歌词听不太清楚,但依稀可以明白是民间情歌一类的,我被老人的言行感染了,突然生发了为他照相的念头。于是,赶忙拿出手机,前后左右照个不停,但总感觉不是特别理想,于是举着手机对着离他的脸不到一尺的空中,我说:“你继续唱,但可以笑的明显一点吗?”他边“妹呀妹妹”地唱,边扭着穿的又厚又重的身体,看着我的手机说:“哎哟,这是个什么鸟儿吗?啷个还喀嚓喀嚓地响吗?”我听了慌忙解释说:“哦,那是我按快门的声音,对你唱歌跳舞不影响的。”他于是连续唱了一长首“十歌妹伢”的歌,好象有十段,又唱了一首什么“一九三二年春”,咿咿呀呀唱的有滋有味,我也很有兴致地听着,他每唱一小节,就会停顿下来,歇息一下,然后再接着唱,我们几个都会在他唱完的时候鼓掌,我还会跟着小吼一声:好! 老人的动作很迟缓,但脸上几乎没有什么皱纹,我请他笑着照的这一张,是他在听了后,竟对着镜头哈哈哈哈大笑着看镜头,把整个院子里都洒满了他的笑,还有另外几位的笑,还有我们发自心底的笑。 我禁不住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好奇,难道这样一个可爱的老人,没儿女福气吗?我很小心的低声问旁边的老人,坐着的不到70岁的爷爷告诉我们:老人是市里老年协会副主席,儿女都在忙,老人闲不下来,住到了家具厂老宿舍来,大家想做点就做点,就当作做伴寻开心。老人的老伴儿住在城市的另外一个地方,每过两三天,就会给他罐罐盒子的送来好吃的,对他好的不得了。他喜欢说笑,逗乐,所以老人们无论男女都喜欢和他钻堆儿。原来是这样,我禁不住对老人更生了敬意。他的生活态度是多么值得年轻一代学习啊。 又有鼓掌声发出。我已知道跳舞的爷爷姓杨。锔木头的老人比他们两位小点,奔六五的人,也姓杨。另外一个老人,不到七十,看起来精明利索。想象他们年轻时期,一定都是厂里的能手吧。“上次开会前,大家要我唱歌,我就唱嘛,”八岁老人聊天,“我唱《沙家浜》里的段子,唱到最后一句——再来看望你这革命的老妈妈,我就把一个老太婆这么一抱,”说到这里,他两只手摊开,然后一只手做了一个从外向里揽的动作,哈哈一笑,接到说:“我就把她抱到起了。”大家都笑起来。我很好奇的问了一句:“那您夫人不吃醋吗?”“啥子叫吃醋嘛,大家高兴嘛。”他慢吞吞地说着。 中间休息了好一会,半下午的天气很严肃,一点阳光都没,但我们在这个时代的角落里,却充分感受到了无法形容的精神温暖。“我再给你们唱一曲,唱的不好请原谅啊。”八岁杨老人边说开始语,边做好了架势。“临行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雄赳赳。”我们都高兴地鼓掌,说实话,唱的真是好,底气足,声音洪亮,虽然一字一字咬着出来,但从小受爸爸给予的戏剧熏陶,我分明能感受到老人那股来自心底不服老不服输的愿望。叫好声,掌声,啧啧声一直不断着。“鸠山的妹妹和我耍朋友,千杯万盏哦------”,哈哈哈哈,我们大伙儿全都乐的前仰后合,老人也非常满意自己富有创意的改编,唱到这里的时候,也情不自禁大笑起来,院子里一派生机盎然的春意。 近三小时的相处,让我清楚意识到人生浅显而深刻的含义。在这些老人的面前,老与少的界限是那样模糊,而生活充实而有乐趣才是他们追求的方向啊。临别时,我心里有了太多的不舍,就像一个幼儿面对将要离别的亲人一样,我走上前去,从八十七岁的“年轻人”开始,以最虔诚的祝福拥抱了他们每个人,并且把自己充满泪水的脸颊紧紧贴在唱歌老人的脸上,轻轻对他说:保重身体,下个周末我和我的学生来看你们。至到这个时候,他才知道我们并不是游客,而是他一生尊敬的老师,竟很是歉意地把我们送到大门口外的街上,并朝我们三人深深鞠了一躬。
同时写的还有“之三:鸠山的妹妹和我耍朋友”,可惜没有同步发出,系统显示要通过审核。呵呵。如果无法播放,请点击此处在新窗口打开
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地方。
问候老师好。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Ctrl + Enter 发送] 在APP内通知他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