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网友
圣齐 的评论:
成都禁摩应听听老百姓的感受
随着6月1日的到来,本该是迎来一个欢快的节日,但今年不同,成都市至少有百万计的家庭(据说成都市有摩托车97万多辆)没有节日的气氛却只有等待厄运降临的恐惧。有的大街骂娘. 有的怒气冲天. 有的任命倒霉还有的想说又不知往哪儿说。这都是因为成都6月1日将执行新的禁摩规定带来的景观。
成都市为什么要扩大禁摩区域呢(两年前禁摩区在三环以内,6月1日将扩大到绕城高速外500米以内)?在网上(因正式“禁摩规定”还没公布)看到的正面理由归纳有三点: 1. 摩托车耗能污染环境 2. 摩托车扰乱交通秩序 3. 摩托车影响城市形象。事实果真如此吗? 我虽不才但也情不自禁地对此谈谈看法:
一.摩托车耗能污染环境说
市面上正规生产销售和通过交管部门检验获得牌照的摩托车,是国家认可的合法的道路交通工具。 国家对摩托车的尾气排放也制定了严厉格的标准。 成都市从2011年开始已执行了国家3级标准(停止了国2标准摩托车的上牌), 在控制废气排放上可以说一点都不比汽车差。
在节耗能方面, 汽车更是无法与摩托车相比。一辆小汽车在多数情况下只乘坐1—2人,可百公里耗油量平均高达9公升左右(综合不同排量而得)。而摩托车同样乘坐1—2人却百公里耗油量平均只有1.7公升左右。 汽车是摩托车耗油量的5倍左右, 同样废气排放也是5倍左右。
因此“摩托车耗能污染环境说”不成立。
二.摩托车扰乱交通秩序说
摩托车是国家认可的合法交通工具,并属于机动车管理范畴。 我们国家对机动车和机动车驾驶人员的管理是相当严格的, 对汽车和摩托车驾驶人员的遵纪守法要求是一致的。 当然有些摩托车驾驶人员由于素质不高违法现象较为突出, 就通通怪罪于摩托车这种交通工具是不对的, 应该是严管驾驶摩托车的人而不是禁止摩托车行驶。(汽车驾驶人员的违法现象也不少,为什么不同样禁止汽车行驶呢?)
因此“摩托车扰乱交通秩序说”不成立。
三.摩托车影响城市形象说
一个城市的形象是什么? 难道其中之一是不允许出现摩托车吗?摩托车在世已有百年,为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与汽车同步发展日臻完善,同时还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工业制造能力和水平。将来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更便捷. 更节能. 更环保的交通工具后,我们可能真的不再需要汽车和摩托车了。但是现在的成都,超越时空达到那个境界了吗?对于这一点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要做出寅吃卯粮的事来呢?
我们现在的生活是比以前是好多了,可是不要忘了我们的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我们的人民还不富裕,贫富差别还相当严重;能买得起汽车的人群毕竟还是少数。广大的劳动人民不是傻子,他们不是不想丢下摩托车改开汽车(甚至还曾梦想有朝一日能配给一辆公车坐坐),可钱呢?
“那些有权力的人”不妨到三环路外去看看那些日晒雨淋骑着摩托车风尘仆仆赶路去打工.去谋生的人们吧,问问他们对禁摩的心情如何?这些生活在最低层的人们, 最希望你们去多体谅. 去多关心. 去多帮助他们,而不是去歧视他们歧视他们的摩托车。
因此“摩托车影响城市形象说”不成立。
有人测量过,一辆汽车的宽度可并排两辆摩托车行驶。一辆汽车的停车面积,可容纳5—6辆摩托车停放。
有人测算过,大约20 %的人群驾乘汽车占据了80%的城市道路资源,而大约80%的行人和非机动车人群只享有20%的城市道路资源(难怪非机动车经常串进机动车道内)。
现在的成都市区,把绿化带. 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压缩到了最低极限来满足汽车的通行, 可还是嫌堵。“权力者”们东看西想,又觉得骑摩托车的人衣冠没你们华丽. 容貌没你们富态. 座驾没你们豪华不配与之同行因而禁之。
我们的权力是谁给的,是人民给的! 我们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我真的不知道这个“禁摩令”是为谁在谋利益(是侵占了别人的利益和剥夺了别人的权力为“他们”的出行方便. 为“他们”的政绩染色)?谁认真想过执行禁摩所带来的后果? 1. 他们的摩托车怎样处理? 2. 他们的出行怎样解决? 3. 他们仍驾驶摩托车进入禁区怎么办? 4. 设想他们中有20%的人改买汽车,80%的人改骑电瓶车,那时我们城市的道路交通. 汽车停放又会出现什么状况?又该怎样处置?
我看只有第三条好办就是罚款. 扣分. 扣车. 扣人。 如果这样,虽然是依法办事,维护了“权力者”的尊严。但同时也相当于把成千上万的良民百姓划进了有违法记录公民的行列,实际上是把他们推向了“权力者”的对立面(有人在网上号召5月17日在三环路摩托车骑游抗议就是佐例)。这种结果“权力者”愿意看到吗?是“权力者”的初衷吗?
国家赋予了公民驾驶正规交通工具在道路上合法行驶的权力,可“权力者”可以设“法”剥夺其权力。
成都的摩托车市民按“规”交纳了成都市“五路一桥”费款,可“权力者”可以设“法”使其交了费也不让行驶。
总之,出台一个涉员较众.影响较广的政策,要综合考虑,要深入了解当事民众的感受多换位思考,尽量争取他们的认同和共同参与才能取得好的结果。禁摩不是你们的创新,跟着其他城市学要实事求是地结合成都的实际情况科学的人性化的运用,而不是比谁禁得快. 禁得宽为荣。这是反映执政能力的一面镜子老百姓自有评说。希望对禁摩一事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