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河北陶馆县一中高三班主任赵鹏自杀的新闻,我很悲伤。我不仅是为死者而悲,更是为中国教育而悲,为中国教师的恶劣的生存环境而悲。没做过教师的人不懂得教师的辛酸苦辣,无法体验教师内心的苦楚,也就无法评价教师这个职业。
教师工作压力大,这压力首先来自中国教育的体制,特别是高中教师,在大谈素质教育的中国,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口口声声说提倡素质教育,反对片面追求升学率,但实际上潜在的规则都是以高考本科升学率来评价学校,每年的高考,学校就像是面对一场生死考验,面对这场考验,当校长的不敢懈怠,自然把工作压力转嫁到了教师身上,教师们都要加班补课,以至于湖南发布的最牛禁补令也是一场作秀而已。河北陶馆一中的教师6:00就要带学生跑操,晚上11:00才回到家中,教师每天从早到晚像机器一样格式化地运转,起早贪黑,这生活与夏衍《包身工》的芦柴棒有何区别呢!
教师的压力还来自社会和家长,社会和家长对学校的评价离不开学校的升学率,升学率高学校就有名气,就是省重点中学,湖南对省示范性学校评估的一项硬指标高考二本以上升学率要达40%以上,这对于大中城市的重点中学而言,也许并不难,但对于县一级的中学而言,又有几所能达到呢?从湖南省郴州市教育局统计的全市12所省示范学校来看,能达到40%的二本升学率廖廖无几。一所本科升学低的学校,社会和家长还会认可你吗?有哪个家长会把自已的孩子送到一所没有名气的非重点中学去呢?每年的6月7月就是各中学的生源大战,各大名校就绞尽脑汁到各地挖优生,组建所谓的科技班,重点班等等,而一些名气平平的学校则面临着无生源,招生不足,或生源质量差的困惑。源质量差,又要出成绩,那就只能是搞非常规教学,加班加点,校长压老师,老师就只能逼学生。
在这种多重压力的挤压下,教师还能有多大的生存空间呢?教师应的休息权被随意掠夺,起早贪黑,看着其它行业的人与家人快乐地享受着晚休和双休,当教师(指高中教师)的只有羡慕的份,教师只能是在夹缝中求生存了,心态好的,免强而为之,心态脆弱的,就心身俱毁。
中国教育的悲哀在于教师的尊严一度被践踏。中国政府曾高谈尊重教师。什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什么要让教师成为下一世纪让人羡慕的职业等等,但实际上教师的人格得不到应有的尊重。现在的官二代,富二代刁钻蛮横,真难伺候,中国传统中的师道尊严被随意践踏,他们可以对你指手画脚,辱骂殴打,而如果你对他稍有不敬,就会有“牛气”家长把你告上法庭。学生打老师,家长打老师之事常有,又有几家媒体为老师鸣不平呢。在中国死个把老师那算不什么,但要是一个学校死了个学生,那可就蹋了天了。在大谈尊师重教的今天,师道尊严却被有些人的霸气一扫而光。
中国教育的悲哀还在于教师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如今举国上下物价飞涨,政府设立了绩效奖,但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的高中教师是不能分享这块蛋糕的,很多地方财政就明确不把高中教师列入预算内。其实,即使小学,绩效奖也成了法人校长压榨教师的权力棒,肥了法人,亏了教师。河北教师赵鹏的月工资2000元左右,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
且不说政府为教师加工资,就连教师应拿的一点加班费,也成了阳光下的罪恶。平时老师为了过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这两道鬼门关,牺牲双休日,加班加点,到期末了,要收适当的补课费,却不敢理直气壮了,鬼鬼祟祟,要躲开这个检查,那个督导,那感觉真比做了贼还难受。说什么教师不能成建制补课,还说什么教师不能有偿补课。你教师要补可以,但不能有偿。我想说这话的人如能带头去给别人做无偿的家务,或许他说的话还会有点说服力,但我相他是不会去当这个疯子的。有人对中国教师的待遇作过调查,说是在世界上排名以倒数论,我无从考证这统计是否准确,但我敢说中国教师队的“赵鹏们”在挣扎中生活绝对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多年来公众对教师的要求超乎寻常,老师是教书育人,思想境界高,要无私奉献,不能讲钱,一讲钱就庸俗化了。对教师的师德过度去挖掘,而忽视了教师的社会性。教师也是人,这个群体是社会人的一部分,他们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精神上的充实毕竟不能抵挡肌体上的饥饿,他们也要赡养父母,抚育孩子,也要面对着高价购房,也要确保最基本的衣食住行。只有这样,教师这台机器才能正常地运转。河北教师赵鹏就是挣扎在贫困的边缘线上,面对着工作和家庭经济的双重挤压,他绝望了,对他来,也许死是一种解脱,于是他毅然地选择了非正常手段,给自己的生命打上了一个句号。
赵鹏死了,他的死有其个人心态方面的因素(比如我,每个月工资不只是“月光”,每月还银行1300的住房按揭,给孩子每月600元的生活费,工资就“月光”了,我就只有去借千多元应付这物价飞涨的生活开支,几年来在亲朋欠近十万,他们找我还我没得,我拖一年又一年,一定要把孩子养大,始终要坚强的活着......),但我认为更多是社会方面的因素,显然他走得并非坦然,他的妻儿就是他的牵挂,但对现实的绝望,又使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轻生。假如他面对的工作不是这般沉重,假如他工作的付出与回报能基本等价,让他心理上找到一个平衡的支点,我想赵鹏是不走上这条不归之路的。赵鹏走了,我为他而悲伤,但我有又对他心生敬意,他是勇敢的,他用死来揭示了繁华的表层下中国青年教师恶劣的生存现状,用死来说出了很多教师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透过赵鹏的悲剧来看中国的教育,作为中国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我痛彻心扉,也许在中国教师这个庞大的队伍中,死个把教师算不了什么,只是增添了人们饭后的谈资而已,但我多么期盼赵鹏的死能引起政府疗救的注意,只有健康的教育体制,才能有健康的教育,才能有健康的教师和学生。不然,一个身心疲惫的教师队伍怎能托得起祖国明天的太阳,怎能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