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466|评论: 4

四川:客家伤心凉粉 强势登陆纽约华人川菜馆 [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1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洛带古镇,备考广东会馆的伤心凉粉总店.jpg
洛带古镇,备考广东会馆的伤心凉粉总店

  核心提示:做为客家文化标志品牌的“伤心凉粉”,于2002年在洛带古镇“破旧不堪的广东会馆”里横空出世,是老板在“伤心”之下为解燃眉之急所创,又是客家文化与川派风味相结合的成果。经过近10年的摸索、试验和改进,这碗独特的凉粉以川味“麻辣酸甜”而风靡,成为家喻户晓的美食,更是飞跃几万里出现在纽约华人所开餐馆的菜单上,赢得了很多外国“粉丝”的青睐。这“麻辣酸甜”的背后,隐藏的是两种文化,是一段从“伤心到开心”的艰辛故事。

  “大家排一下队哈,排一下队!不要挤,师傅一直在不停的做,都吃得到。”昨(10)日上午11时不到,洛带古镇客家伤心凉粉总店餐厅里就熙熙攘攘,几十张餐桌座无虚席,还有不少食客正在取餐口前排队等待,服务员满头大汗的“维持”着秩序。


一碗碗美味的伤心凉粉.jpg
一碗碗美味的伤心凉粉

  只见干净透明的厨窗里,一碗碗凉粉正被师傅们熟练而麻利的“叠着罗汉”,叠了几层的“伤心凉粉”不断被取走,又不断被手脚麻利的师傅给补充上了,取餐口前的排队等会的客人那是“想的伤心”。

  古色古香的洛带古镇,坐着、站着、走着,手里捧着一碗色泽鲜亮、麻辣酸甜的“伤心凉粉”,依然成为古镇一道特殊的风景线,捧着“伤心凉粉”逛古镇就是一个移动广告牌,凉粉所到之处无不“伤心”。吃着客家文化与川派风味相结合的产物,感受着客家人悠远的情思,体会着客家人多次迁徙的辛酸,倾听着客家人离乡别祖的衷肠。

  探访创始人 解密“伤心凉粉”之落户洛带
  杨明,迁徙到四川的客家人,客家伤心凉粉的创始人,曾有过10多年的戎马生涯,还做过刑警,获得过优秀干警,立过三等功。1999年以前,一直在内江经营着内江商会俱乐部茶楼,做为一个地道的客家人,经过祖辈们的5次迁徙,他骨子里对生活有着一种强烈的求索欲,心中又一直想发扬客家文化。这种求索欲促使他做大了客家文化大餐。

  经过一番慎重的考察与评估,杨明在1999年时经朋友介绍,将生意搬到了“客家名镇 会馆之乡”的中国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古镇,承包了洛带古镇当时看起来“破旧不堪的广东会馆”,继续做茶楼生意。


座无虚席的伤心凉粉总店大厅.jpg
座无虚席的伤心凉粉总店大厅

  这次生意上“迁徙”,对于杨明来说也有着一种“归祖感”,在某种意义上是客家文化与川派风味相“衔接”的过程。400多年前,随着“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迁徙潮,历史上的客家人有过5次迁徙,四川洛带是他们的最后归宿。苦心经营茶楼3年,终因生意清淡让杨明在茶楼生意的基础上做起了凉粉,这又是一个行业之间的“迁徙”,杨明的这次“迁徙”将这精神和物质的食粮完美的“衔接”在一起,孕育了又一种客家文化标致品牌。

  随着近10年的不断摸索、试验和改进,“伤心凉粉”在色、香、味上具有了无与伦比的特色,这种客家的“伤心文化”随着凉粉的发展也渐渐地形成了体系。“‘伤心凉粉’的含义有3层意思:一是客家人离乡背井,游离文化的“伤心”;二是川人喜食麻辣,凉粉里加了特制辣椒,又麻又辣,食客们一边吃一边流泪“伤心”,三则是联想到人生先苦后甜的经历,伤心过后才能开心。”杨明说。

  不是大厨,却有着大厨的严谨;做不出美味佳肴,却赢得了数不清的“粉丝”。他不仅是在做餐饮,更是在做文化,杨明因为这特殊的“伤心凉粉”,以麻辣酸甜的川味和客家文化,让他赢得了“民间厨神”的称号。回忆起当年的创办过程,这份小小的“伤心凉粉”包含了杨明及家人太多的辛酸苦辣。现在的他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了让大众在享受佳肴时,“伤心”与开心同在。

  探访创始人 解密“伤心凉粉”之背后甘苦
  与其他样式的凉粉不同,洛带凉粉更接近川北地区的样子,是用绿豆、淀粉、水等和好搅匀,加热至透明,待冷却后切条,再加辣椒等佐料而成,是绿色食品。最初的凉粉是杨明妻子在做,因凉粉是客家人的典型小吃,她小时候就学过做凉粉,然而这么多年重拾这门“手艺”,杨明和妻子也是无奈之举。

  “当初承包广东会馆,是想通过开茶楼这种方式保护广东会馆,宣传客家文化。因为这是景区,茶馆的人流量大。”谈起当年“转战”洛带广东会馆的初衷,杨明很认真地说到,1999年租广东会馆时,景区的知名度还不像现在这么大,会馆房子都很破旧,除了付租金,他还负责修缮广东会馆,东拼西凑加上自己的积蓄,先期投入了不下60万的资金。

  杨明接手广东会馆时,它只是成都市文物,到自己搬出会馆进行交接时,广东会馆也是国家级文物了。“广东会馆有500多年的历史了,看到这么破败的会馆、看到这么不振的客家文化,作为客家人的后裔,如果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护会馆和发扬客家文化,有种负罪感!”杨明认真的说道,“这是一种责任,这是担当!”“我很骄傲,之前所付出的艰辛都值得。”


杨明谈客家文化.jpg
杨明谈客家文化
 
 “开心享受是从伤心奋斗的过程中获得的幸福,在艰难的困境中奋斗的人们将会得到永生。”一对杨明自己书写的毛笔字对联,道出了他将客家文化与川味相融合的那种信心,对宣传客家文化的那种决心。

  据杨明介绍,因当时洛带古镇当时还没有大规模开发,破落的街道又乱又脏,关注的人们不多,生意一直不好。茶馆经营了3年多,不仅没有挣到钱,反而赔了不少,在经济上就显得捉襟见肘了。生意不好,连最起码的房租和维修会馆的钱都快没有了,自己对宣传客家文化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修缮会馆和宣传客家文化时,是负了400多万的债务在身上的。”眼见自己的理想就要夭折了,在2002年底与妻子的一番谈话中,无意之间铸就这“伤心”大产业。他们决定:在会馆内卖凉粉,而且是在一辆手推车上买。

  但是洛带古镇街上到处都是各式各样的小吃,自己做的这凉粉无特色、无名字,没有形成自己的招牌,与普通的小吃无异,根本无法立足,关注的人都是很少。做出来的一批凉粉没有卖出去几碗,全都内部“消耗”了。“那些天会馆里的员工听到午饭是凉粉,就想跑。”杨明的妻子林元美笑着回忆道,刚开始创业那会,老天也在考验着自己,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喝茶的客人少,吃凉粉的人就更少了。


杨明的妻子林元美回忆当年的创业过程.jpg
杨明的妻子林元美(左)回忆当年的创业过程

  “幸好有这帮好员工在,开始发不起工资,大家没走;凉粉不好卖,大家也没走,风风雨雨十年了,我真的要感谢他们。”林元美动情地说道,店子里顾客端凉粉用的簸箕,所有的桌椅等都蕴含着客家文化在里边,同时也蕴含着员工们的笑容与泪水。

  凉粉卖不出去,林元美少不了伤心痛哭,其他亲戚朋友也觉得杨明当时承包广东会馆的做法有点傻。茶馆开得伤心,凉粉也卖得伤心,再加上客家人本就离乡背井,迁徙在外,内心都是游子思家的伤心,杨明想了想,生意做得这么伤心,索性给凉粉取个名字,“干脆就叫伤心凉粉吧”。

  探访创始人 解密“伤心凉粉”之改良过程
  “伤心凉粉,这是啥子凉粉?进去尝一下子嘛!又不贵。”名字一出来,立马吸引了很多游客进来品尝,杨明说,伤心凉粉的味道以川味的“麻辣酸甜”为主,也很受食客欢迎,回头客渐涨。“名字抓住了游客的好奇心,味道抓住了游客的胃,那会一碗才买一块钱,权当是解决个门票钱,呵呵...”

  2003年国庆期间,杨明迎来了第一个转折点。假期游人多,那几天最多时杨明的伤心凉粉1天能卖出去1万多份。因为一天到晚不停歇,员工们打料打得胳膊都肿了。虽然卖的价格便宜,但是一直是一个口味,不改良,最终还是迎不了回头客,注定是昙花一现。


伤心凉粉店不仅有凉粉、冰粉,还有凉糕、凉虾等多种小吃.jpg
伤心凉粉店不仅有凉粉、冰粉,还有凉糕、凉虾等多种小吃

  为了使伤心凉粉不拘泥于传统做法、为了让伤心凉粉更受欢迎,杨明用了3年的时间几乎走遍了中国所有卖凉粉出名的地方,不断吸取经验,重庆、陕西、云南、贵州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经过不断摸索、试验和改进后,杨明有了自己的独家秘诀:红油和咸酱。但仍以“麻辣酸甜”为“底色”,口味越来越丰富,小小的一碗“伤心凉粉”,是越吃越有味了。

  伤心凉粉让客人吃的涕泪交流,吃完又麻又辣的凉粉,再来一碗冰甜的凉糕,流泪的辣就立马被止住了。现在,伤心凉粉店不仅有凉粉、冰粉,还有凉糕、凉虾等多种小吃。因为慕名前来品尝的人多,每到就餐高峰期,取餐口前就有不少人拿着圆圆的簸箕等待,也成了店内一道特别的风景。

  探访创始人 解密“伤心凉粉”之工业革命
  早在2003年,杨明就在暑袜南街开了第一家直营店,迄今在成都已有五六家分店,而省内外还有多家加盟店。“去纽约出差时,在华人川菜馆吃饭,翻看菜单竟然看到了伤心凉粉这道菜。”

  杨明并不觉得加盟店越多越好,但他也不介意别人用伤心凉粉的招牌。因为他说,加盟店隔太远的话,无法保证伤心凉粉本来的味道和质量;也不怕别人用自己的招牌,用的人越多,就是给自己一个要进取的信号,不进步就是落后,只要没有以加盟店作为招牌就行。杨明说,他有一个凉粉厂,每天早上都有专车将凉粉拉到各个店,以保证伤心凉粉的质量。


书画是杨明的另一爱好.jpg
书画是杨明的另一爱好

  以伤心凉粉的形式保护和传承客家文化一直是杨明的心愿,但是他认为这个市场已经饱和,且大多买凉粉的都是小作坊,并没有形成工业化生产,在食品安全上也是令人担忧,无法完全赢得客人的信任。“什么叫做大?做大也是有个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就会有劣质商品出现。”所以,自己就在当初做粉不放任何添加剂的“食品革命”上,再进行一次“凉粉的工业革命”,他要正规化、工业化生产绿色健康的凉粉、水粉等,全为百姓的健康考虑,也是作为发扬客家文化的担当。

  据悉,为了突破发展局限及更好的保证凉粉的品质,在成都市郫县食品工业园区内,杨明投资建立了无菌化、工业化生产凉粉的厂子,产品将于本月下旬上市。届时,生产伤心凉粉原料的再也不是作坊了,是企业。他也希望搞凉粉作坊的人与自己一起来做这个企业,大家共同努力来做大、做好,一起走向品质经济。

  “企业工业化生产出来的凉粉,都是按国家的要求,相关标准做出来的,整个操作间都是无菌的。”谈起自己对凉粉的工业革命,在杨明充满希望的眼神里,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担心,“企业来生产凉粉,规模大、投资大,现在市面上伤心凉粉的售价将会有所提高,但也不会太高。”

  企业工业化生产出的凉粉,不仅在品质上还是以绿色健康食品为主,而在同一供应、同一进行质检上,都会时时得到相关部门的监督指导。“所有的店子里,配送的天然绿色凉粉给老百姓的提示是:你吃到的是安全食品。相信顾客会理解这个革命过程所带来的相关影响的。”

  “认真做人,做正确的事情,做好每件事情,从每件事情做好开始。”这是伤心凉粉店全体员工的座右铭,就是这种精神鼓舞着每一位“伤心人”,这种精神也让一碗碗伤心凉粉,带起了一个古镇的发展。伤心凉粉引导了客家文化,改变了洛带古镇。

  作为有责任、有义务的行业领军人,在短短的十年时间里,伤心凉粉从一块钱一碗来抵门票,到现在的风靡,杨明所传播出的不仅是品牌,更是他的智慧,就像他所说的“智慧创造财富,财富创造经济”。他让食客通过“麻辣酸甜”的川味,深切的体会了客家人的文化。四川新闻网成都6月11日讯(记者 郭江涛 丁立红)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2-6-12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想吃

发表于 2012-6-13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吃过

发表于 2012-6-16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好辣啊,吃的伤心;P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