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地势东南、西北高,中部低。地貌以丘陵、平坝为主。嘉陵江自东北向西南斜贯境内,清溪河、西河汇入嘉陵江。大部分地区属升钟、大深沟、睦坝等水库灌溉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多雨,年降水量1000毫米,年均气温17.5℃。矿藏有砂金、井盐、石油、天然气、锆石、钛铁等。达(川)成(都)铁路和318国道、仪(陇)北(碚)公路过境。特产有石孔贡米、白蜡、油橄榄等。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寨避暑山庄。文物古迹有“蓬州八景”、“云山故城”、“石梁石刻”、唐肃宗上元九年鲁公颜真卿贬蓬州长史时遗物鲁公石和汉车骑将军冯绲墓等。
蓬安县 蓬安县境,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崖墓中出土的陶器,已有造型生动的母子鸡、鸽、狗、猪、双人合身佣等出现。殷商属巴人之国,周为巴子国地。周显王四十年(公元前329年),秦灭巴国后属巴郡。惠文王更年后九年(公元前316年),属巴郡阆中县。西汉初期分阆中县置安汉县,县内南境属安汉县,北部仍属阆中县。南朝宋、齐时期,隶属仍旧。
南北朝梁代,大寅县(后改名为蓬池县)、相如县相继在县内设治建立。建立相如县的同时建立了梓潼郡,治所亦设在相如县城。唐开元二十九年,蓬洲治所从今营山县境内迁入今茶亭乡蓬池坝的蓬池县县城,蓬池县与蓬洲同治。南宋理宗淳右三年(公元1243年)蓬州徒治县内云山(又名运山,今河舒镇燕山寨),以抗御蒙军。元代蓬池县县城废,蓬洲治所迁往今锦屏镇陵江之相如县城,相如县又与蓬洲同治。民国22年(1933)10月,红九军、三十军解放嘉陵江以北及以东部分地区,建立8个区苏维埃政府、37个乡(镇)苏维埃政府。1949年12月12日蓬安解放,由川北行署南充专区管辖,县城所在地为锦屏镇,1952年属四川省南充专区管辖,1957年12月,县城迁至周口镇,1968年为南充地区管辖县,1993年为南充市辖县,2006年撤周口镇,设相如镇,县政府驻地相如镇。
蓬安先后被国家、省列为商品粮大县以及柑桔、蚕茧、生猪、水产开发基地县,1995年率先建成南充市首批全国农村初级电气化县,2001年被国家水利部批准为全国水电农村中级电气化试点县,2003年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全国科技进步县。2004年10月被评为省级卫生县城、2007年4月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08年成为全省重点打造生物原料基地县、2009年被国家列为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重点县、国家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县、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成功入选“中国最美的小城”百强,全县辖15个镇、24个乡、597个行政村、4856个村民小组、25个城镇居民委员会、110个城镇居民小组。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