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 剧 遐 想
一、
川剧是融汇五种声腔艺术的剧种。千百年来它以四川腔为“基因”在民间逐步形成。它有过舞台演出异彩纷呈的年代;有过小镇、村庄、院坝演出使人喜闻乐见的多样形式;也有过在云、贵、川语系的大众中繁荣普及的历史。但,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艺术市场化、人员流动加速扩大化的到来,应运而生的各种国内外影视艺术、现代歌舞、流行小品等艺术形式的出现,川剧的受众面逐渐被挤压缩小。进而威胁着川剧的生存根基。现实是区县川剧组织崩散。重庆、成都等地少数川剧院团被当做“古董”保留下来。虽经各级领导的支持、演职员的努力、也打造出了全国驰名的诸如,《金子》《变脸》《李亚仙》等精品。但,比较川剧的往日繁荣景象也显得孤寂!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川剧作为古老的艺术形式,怎样才能让它承传下去。使受众扩大起来,绽放它往日的魅力、体现它的社会价值?
二、
川剧的历史渊源流长。它身来就是在民间的需求中、在和姊妹艺术的交流中、借鉴学习逐步发展成熟起来的。它来自民间、消费在民间。它是地缘语系的传统文化现象。传统文化是民族之根,是民族的代表符号,没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没有中华民族。川剧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保留这个民族文化“古董”,就是保留民族的记印,进而继承它、发展它、消费它才具有真正的民族意义。相反,跟不上时代发展,它就没有生命力,也不会被消费。最终就失去了保留它的意义。川剧是中华民族的川剧,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一种艺术特征。所以,为了扩大民族文化在地区、在世界的影响力,川剧必须走当代精品化的道路。
另外,川剧的发展和形式,毕竟有它在那时的可以生存发展的生产力环境和受众基础。在适合滋养它的土地上长大,而今时移境迁、受众非往。广大城乡的新受众、在紧张劳动的生活闲暇里,需要便利地舒解身心的压力和紧张感;需要贴近当代生活或能镜签当代生活的艺术形式;需要在美感中求知悟理;需要新、精、奇的表现手法。只有能满足他们这些心理需求的川剧精品化节目才能吸引他们掏钱消费。否则家里有电视、区内有影院、想听歌曲有光碟何其方便。他们能跑老远看川剧吗?正是,没有需求就没有生产,从市场的法则看川剧也必须精品化、现代化。以满足当代受众的新需求。
三、
怎么办:一、是在城乡的人群聚居区打造精品、联合电视台、走进影视、走向剧院、广告宣传、制碟发行引导消费、普及大众。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广揽人才,从编剧、导演到舞美、到姊妹团体请专家来、去大专院校聘进来。开放办院、借鉴当代舞台声光电技术,走川剧现代化之路,只要不失川剧“基因”有了知识、有了理论、有了编导高手,所谓精品就能打造成功,成功就有了市场有了明天的繁荣。
二、是培养新生力量,培养自己的名角专家,看好苗子给时间、给机会。搞好传、帮、带。要他们学习老艺术家的探索精神:把咫尺舞台当宫殿、当家屋、当高山大川、楼台亭阁、小桥流水、鱼池花圃精研表演功夫的精神;学习老艺术家一出戏可以演几十年,修改几十年的精神。技艺不精永不罢休,从而树自己的风格、显自己的特殊精妙。
三、是把普及的重点放在大专院校,向这一代知识化的年轻人解释川剧、演出川剧。让他们了解川剧、熟悉川剧、喜欢川剧;让他们参与改造川剧,进而用他们的喜好充实川剧的新内容,使川剧容量扩大化、编排现代理论化。
四、是走向社区村镇、甚至田间、院坝使川剧小型化、趣味化。目前我国城市、农村的二元结构还很明显,在农村精品舞台剧的演出尚缺乏条件,只有轻装简从,十几人或更少合理搭配组成精干的演出班子,轮翻上阵、演小段、演折子、演当代生活显幽默。就能让小区不易出行的居民、偏远小村田间劳作的农民、欣赏到传统文化的精彩。过上劳逸结合的、有乐的幸福日子。反过来也锻炼了演员的真功夫。既深入了群众,又挖掘了素材,创新剧目也有了生活的根据。
五、我对“精品”标准的体会:㈠在经济上要有投入产出比的体现、至少应在1:2至1:3之间。评奖有鼓舞作用,但不是精品的唯一标准。精品出来了要有轰动效应,人们奔走相告。站队买票,才算真精品。㈡在社会价值上。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要有舞台教化启迪和潜移然化的镜鉴作用。贴近生活、贴近公众传统的认识水平。㈢在表现形式和方法上要使幽默(林语堂:幽默即“亦庄亦谐”存心在于“悲天悯人”)愉悦强化、粗俗搞笑弱化;传统伦理强化、意识形态淡化。在强化和淡化过程中构建中华民族正面的、现实的伦理需求,力避说教致受众逆反心理的发生。
时代在前进,经济全球化已基本形成。艺术作为社会的上层建筑必须适应新的经济形态,不能报残守缺,不能拘泥于以往的格式不变。据报载如今美国的聖乐、圣歌已渗进了现代节奏和旋律以吸收更多的信徒,德国提倡三T 戏剧即全面戏剧、当今中国的川剧穿古装是川剧、穿今装也是川剧、哪穿欧装、穿印装、穿阿拉伯装用四川话唱出来不也是川剧吗?改革前程多广阔!重庆晚报2011年10月12日载。《亚洲戏剧人联盟》成立,并发表了《重庆宣言》为戏剧在更大的平台上交流合作创新准备了条件。今后谈发展改革就更有了空间和创作资源的支持。事实证明只要川剧精品化了,也就全国化了,进而还可成为全球的一支奇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