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洪武四年(公元1371)。范姓先袓觉仁公,随带其子应龙、应虎、应彪三兄弟,千里迢迢,移來四川。 历经展转,暂居眉州青神县月台乡。明洪武中期,闻荣邑(荣县)较偏僻安宁,耕地余宽,应龙公同其弟移居荣邑(县)來牟铺。 数年后,应龙公定居桐油林大屋沟,应虎公定居垕屋沟,应彪公定居高州滩菜冲沟,“各落一契”。同时将觉仁公改葬于卧龙沟乙山之阳。坚持以农为本,勤耕简食,子孙繁衍,家业扩大,学业也逐步有成。经崇训公、可喜公的努力,家业较富,学识有名。 清初,应龙公八传之孙,可喜公之子继舜、继禹“平寇有功,一则受勅封为援剿总兵,一则刺封参将总兵”。当年并在“庙搅寺石风山塑像,修庙以享祀典”。“厥后又建一祠于狮子嘴之南,合族捐资,公立名流”。 继禹公之子仁逵公为七兄弟,宗亲倍增,家业扩展,从來牟铺一支发展到井研:“杨沟上至盐井湾五里和胡家店(今集一乡)等地”。另一支发展到犍为县三江乡,马踏井(1953年后属井研县)等地。 清乾隆初,继禹公曾孙明佑公扩展到张家埝左上湾(后称老房子)。 随着范姓支系增多,于乾隆十五年(公元1785年)由明佑公之侄廷范公修谱,增订公议字派二十字:仕,有,明,廷,曰,必,兴,文,光,宗,友,正,忠,孝,纯,先,世,一,家。续传子孙。 清嘉庆初,继禹公的五代孙廷范公病故,葬于观子庙。其子有四,于公元1796年分家,长房范曰奇世系居于团墩坝,石牛湾,长山埂(观子庙)等。二房范曰仲世系居张家埝左上湾等地。三房范曰发世系居张家埝,下湾等地。幺房范曰有世系居肖井湾、曾家坝等地。 清同治时,曰奇公之子必应公买下张家堰右上湾,周家沟,新建住宅。之后必应公的笫六子兴颜公迁居其地。属井研县集益乡六保六甲。…… 以上世系子孙在井研各地繁衍生息至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