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城市呆过,在成都也生活很多年了。闲来无事,也谈谈在成都的生活。我工作在成都的一家四大国有银行的省分行机关。喜欢交朋友,但我交朋友并不势利,交的朋友以及经常来往的亲戚也都各阶层的都有,这些人里边,有富人、穷人、也有一般的。总之感觉收入差距挺大的,这也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吧!
先说说我一家的收入吧。算体制内的人吧。我单位上一年总收入32万-33万之间(含住房公积金),一年可以报门诊医疗5000,报其他药店买的药费5000,除了单位缴的社保,单位还有企业年金。LP在同一家银行工作,但她在城区的一家支行机关,一年总收入19万左右(含住房公积金)。
兄弟在一家外企,年总收入大概15万左右。
一表妹在药店当售货员,月薪2200.
一亲戚在安装维修家庭燃气热水器的售后工人,一月6000多。
一表弟在地税局,月工资5K左右,全年估计10W-12W吧,但灰色收入吓人,下面管几十个企业的报税,这些企业基本上有一半都要过年过节封红包,一个红包500—2000元不等!自己算算吧一年下来,工资只是小头!
一同学开公司搞市政建设施工,一年赚几百上千万。私下曾告诉我,领导们都喜欢搞建设,没事都要挖挖路铺铺人行道地砖,修修气管、供水管道、这是他们的生财之道,而且都不统一一起挖开修,这个月你燃气公司挖开修了,下个月他自来水公司又挖开修。反复挖,GDP也上去了,领导腰包也鼓了。
一同学开一个汽车修理小厂,一年纯利上百万。
一同学出租车公司中层管理,一年15-20万。
一朋友化八院的,一年总收入20-30万。
一朋友西南财大老师,经常一起打麻将,一年总收入40万以上(大学里名堂多,收入渠道多,毕竟是教经济的)。
感觉成都人工资条上的工资并不高,但其他门道的收入较多(感觉这个社会不管是公务员还是民营企业、外企的人,只要有点权有点资源,都在捞钱,所以当个私人老板也不容易,底下的人都想尽办法捞钱,打个比方:连房屋中介公司下面的经纪人做私单就很普遍),所以成都人消费水平还高。
成都人不仅喜欢超出能力高消费,还特别好面子。我几个工薪阶层的朋友,家庭年总收入都就不到十万,还要还房贷,还都买车了,这不是打肿脸充胖子吗?难怪成都是私家车第3城。
成都除了房价相对北上广及其他省会城市不太离谱外。成都物价并不便宜,比很多2线城市都高,物价至少比重庆、武汉、贵阳、昆明高。特别是吃的食品、水果贵,菜市场超市的水果、蔬菜都并不比上海、北京便宜。服装鞋帽的价格也比沿海城市高,十年前成都的物价在省会城市中算低的。这几年涨的厉害,李春城主政后不太重视菜篮子工程。他重视房地产,成都周边的蔬菜水果的种植面积大幅减少,现在成都的很多水果蔬菜都是从外地进的,自然价不低。
我家虽然收入还不错,但我在银行工作,经济信息渠道来源多,对经济趋势很敏感,对中国今后10年的经济不乐观。腐败、环境污染、资本外逃、富人移民、ZF无节制印钞、长期通胀、三公费用+维稳经费膨胀、老龄化、社保资金欠账等等。都不乐观,现在我家花钱都不像以前那么大手大脚了。以前买衣服都去王府井、太平洋、伊势丹。现在要么淘宝、要么出国旅游时顺便一次买齐。2年没去王府井了。一是觉得根本不值得,一件成本几十元的衣服,在王府井就要卖上千;二是年纪大了,对这些服装穿着兴趣减弱,觉得穿着舒适、舒服才是首要考虑的。LP的护肤化妆品及全家的保健品现在都不在国内买了,都是出国旅游时一次性买齐一年的用量。以前经常出去吃饭,品美食。现在都尽量不出去吃饭,除非与朋友同学聚会,家里人都尽量不出去吃.对现在的食品安全失去信心了,现在的商家都没有道德底线了,你能指望他们把餐具给你洗好干净,指望他们不把剩余变质的食品给你下锅,指望他们不给你吃瘦肉精、调鲜剂。很多时候都自己学学美食烹调制作,自己买材料,自己在家弄来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