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这次开单份后,我再没有讨到特殊待遇,他仍然固执地偏爱优秀学生,并巧妙地把这种偏爱融入教学之中。
一次,我们学习半边公路小掉头,这科目虽不是考试内容,但颇有实用价值,汽车长时间低速行驶,又费马达又费油。因难度较大,有的学员不免暗自埋怨于师多此一举。
眼看众人懒心无肠,于师终于难得地“放水”了。他拱手作揖道:“为难大家了,包涵,包涵;现在,学好学孬,各位随意。”
于是,他指派一位学得较好的年轻学员代行教练职责,自己溜到路边林荫下抽烟喝茶去了。
意想不到的局面发生了,这位代理“教练”竟超常发挥,示范动作干净利落准确,把我们这些师兄师姐搞得来羞愧难当。于是,人人争先恐后,相互激励,要挽回这个面子。我不时瞟几眼于师,他却在若无其事地欣赏田园美景。
又一天,烈日当顶,北京吉普内更是闷热难耐,蒸得众人昏昏欲睡.我刚闭了一下眼睛,只听得“啪”的一声,肩膀被人猛拍一掌。
“老马,今天我专门教你!”于师神色严厉,令我不知道是祸是福:是借机找我的岔子,还是单独传授秘笈?当他旁若无人地对我进行单锅小炒时,我感到身后热烘烘的,回头一看,其余学员早已凑上前来,听得比我还把细。
久经江湖,谙熟各色学员心理,并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有着不懈的追求,才会有如此良苦的用心。当然,作为教练,他表现更多的还是残酷。
一次,我们行车至一十字路口,忽听前方“轰隆”一声闷响。
“停车!车祸!”坐在副驾驶座的于师脸色骤变,急促地下令停车后,拿起他随身携带的相机,迅速打开车门向前方小跑而去。
学员在车上惊疑不定,正惶惶地向声响处张望,又见于师喘息着跑了回来,向车上的学员有力地打着手势:“下车!下车!跟我去上课!”
我不解其意,斗胆问:“上课?上啥子课?”
“看车祸,上安全课!”于师神色严峻,不容置疑地回答。
“哇”的一声,两名女学员顿时脸色惨白,尖声惊叫……不管怎样,全体学员无一幸免,被于师强行“押”到了车祸现场……
原来,为了使行车安全这口警钟常鸣,也为了从肇事者身上吸取血的教训,每遇车祸,他便像警犬一般东窜西跳,进行现场勘察,拍下死伤者照片,以便日后分析事故原因。如有学员在场,这堂触目惊心的“安全课”岂能让他放过,这天,于师临时改变了学习科目,对惊魂未定的学员正式上起了安全课。
他说,不少车祸的发生,和驾驶员的人格、德行有关。早年学车,还要先经过类似心理测验的考试,记得有一道选择题是:如果有人无故打了你,你将怎么办?答案有三:打回来;一走了之;与他讲理。如果某人认为第一个答案正确,就很难说他今后不开斗气车、霸道车,这种人,制造车祸便是迟早的事。
说到此,他神情凝重地要赠众人一句话,不过,先请众人猜一猜。见众人七嘴八舌各说不一,他才清了清嗓了一字一顿道:“行车必须始终心存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