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036|评论: 7

[相如·茶馆] 利溪镇人和寨:深山“隐居”300年

[复制链接]

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2-8-5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cnncw.cn/pdf/ncwbnew/res/1/20120805/43541344142983546.jpg
人和寨东门
http://www.cnncw.cn/pdf/ncwbnew/res/1/20120805/52101344142983546.jpg
人和寨内的一处由整块石头打造出的富家小姐洗脚池
http://www.cnncw.cn/pdf/ncwbnew/res/1/20120805/47571344142983562.jpg
人和寨的青衣寺
  




      在利溪镇境内,一座海拔550米高的山上,伫立着一座古老的山寨——人和寨,它在连绵的山丘上蜿蜒长达2公里有余,圈出一个400亩大的城寨,里面至今仍保存着大量的古代建筑,这个山中小镇宛如世外桃源。伴随古寨所留存的是重重迷雾:这座城寨是何时遗留下来的?  近日,南充晚报记者走进了这座深山古寨,触摸历经岁月洗礼的斑驳古墙,阅读古建筑的历史语言。

  深山藏古寨
  出南充城区北行,沿省道203线方向约50余公里,便进入利溪镇境内。利溪镇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南北朝(公元502--557年)、隋(581--618年)代,设相如县,其治地设在现利溪镇冯家坝村境内的“两河塘”(清溪河、河舒河交汇处)。人和寨,它就位于镇东南3公里处。
  在利溪镇东南面,放眼望去,有座突兀的小山,山间林木繁茂、山色秀丽,它就是青衣山,人和寨如同一条青龙,醒目地盘桓在这座山头上,静静地俯视着大地苍生。
  沿着一条蜿蜒的盘山土路往上,约摸走了一个小时的山路,一面石门赫然出现在眼前。石门上残留着一排小城头,城头下是两扇对开的大门,门柱由厚重的条石垒成。石门两旁,是高过4米,连绵望不到尽头的石墙——这里便是人和寨的东门,门楣上书“人和寨东门”五个大字,在城门附近,数十座石砌民房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道路两侧。
  在山寨中,记者偶遇一位正在锄地的老人。他告诉记者,在上个世纪末,这里有大量的村人聚居。但现在,人和寨的100多户居民大多已迁移到山下,还有一部分搬迁至利溪场镇居住。经他指点,记者又找到当地村民伍程俊老人。
  今年78岁的伍程俊老人介绍说,由于地势险峻,林木丛生,山上终年四季绿荫遮地,因此被叫做“青衣山”。“说起人和寨的历史那可久远了,到现在只怕快有300多年了。”伍程俊老人告诉记者,清朝康熙二十八年,社会动荡,兵荒马乱,土匪、强盗时有出现。为了当地老百姓避难,官府拨付银两,地方豪绅、大户捐资,老百姓投劳,在山顶上修筑了“人和寨”。历时三年修筑石寨墙2000多米,修筑了东、西、南、北及小西门五道石寨门,各设有防卫用的大炮、小炮、滚木擂石等建造坚固险峻,非人力所能攀爬上寨。真可谓“一夫当门,万人莫开。”
  

   繁华寨城今安在?
  在伍程俊老人的陪同下,记者登顶人和寨,寨内古树林立,或硕大直指当空,或遒劲古朴奇特,或飘逸婀娜多姿,或藤萝缠绵交绕……我们来到山寨小西门,这里的城墙高达6米以上,经过长年累月的风吹日晒,石墙已变成浓重的青黑色。从石缝中长出来的树木,枝干已近碗口粗细,在几处墙根下,散落着许多石块。
  山寨地势险要,构筑布局雄伟。寨中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筑傍山面布,高墙深院。伍程俊老人告诉记者说,很久以前,寨中的大院一座挨着一座,房屋一栋连着一栋,在一座座大院之间的小路上,全部砌着长方形板石,当年曾有“人和寨中走,下雨不湿脚”的说法。
  那时候,在人和寨中,有男女学校、有戏楼、有集市,寨中商贩云集,繁华如市,因此有了“不夜市灯成云山”、“东西戏楼天天唱”的顺口溜传诵至今。然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和寨几经拆毁寨墙、寨门,寨中一栋栋古建筑已是面目全非。据当地村民彭中贵老人介绍,上世纪九十年代,承载了300多年风风雨雨,护卫了无数百姓安全的古寨以及寨中世代居住的寨民们,带着对于祖祖辈辈、生息繁衍古寨的眷念,开始迁移下山了,几年的时间内大多已搬离。
  
   百年古寺 屹立山巅
  据史料记载,清朝康熙三十二年,在人和寨西门口百米处,修建了一座寺庙,取名为“青衣寺”,占地约有6亩。近百余名僧道出家人在此“修行”“悟道”。求经拜佛的善男信女也日益增多。一时间成为附近香火鼎盛的寺庙,从此“青衣寺”远近闻名,留在人间。
  在人和寨中,记者沿着一条小路前行,在一片树林深处,只听得一阵阵木鱼声传来,一抬头,只望见不远处一角庙宇飞檐,那里便是青衣寺。
  记者绕着城墙边缘向南,青衣寺的木鱼声愈发清晰,依山而建的寺庙呈现在眼前。这座百年古刹完全被茂密的珍贵古树所遮掩,寺院冷冷清清,游人香客屈指可数。整座寺庙依山而建、屋顶重檐歇山式,青瓦;屋脊正中塑宝珠和卷草纹,两侧塑行龙,两端饰吻兽;垂脊和戗脊为镂空花脊,雄伟壮观。庙内塑造有手持净瓶的观世音,盘坐莲台;硕大的肚皮,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弥勒佛,笑口常开。
  最令人叹服的是,在青衣寺内一面悬崖绝壁上,镌刻着万余尊小佛,可见造像线条流畅,形象丰满,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美轮美奂,精美绝伦。此处人们习称“万佛岩”。

   百年桂花树 飘香古寨
  “一树繁花初展蕊,满城到处丹桂香。”在人和寨上,听当地老百姓说起了,寨中有一株很老的桂花树,树龄至少有200多年。
  在山村小路的尽头,眼前的这株百年桂花树,苍老挺拔、虬根错节,粗壮的树干枝桠横生,枝叶连接在一起犹如一把翠绿的巨伞。走近后只见,这株桂花树的直径有六七十厘米,有村民戏称这株桂花堪称利溪镇上第一桂。
  据村里83岁的老奶奶回忆说:“这株桂花树有些年头了,我记得17岁嫁过来的时候,树干就跟现在一般粗了。”
  村民伍程俊告诉记者,曾有老板想要用10万元买下这株树,但是村民们都不同意。按照族谱记载,人和寨修筑至今有300多年了,当地老百姓迁移至寨中居住也有300多年,而这株桂花树算起来至少也有200年了,一般百年桂花直径也就30多厘米,而这树的直径有六七十厘米,所以初步认定这株桂花树应该有200年以上的树龄了。
  每年农历8月中旬桂花盛开时,村里、山上处处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幽香,令人心醉神迷,徐徐的秋风携着阵阵花香翻过山头还把香味传遍了整座人和寨。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2-8-6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几年没有上去了。我家在山下

发表于 2012-8-6 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去过

发表于 2012-8-6 09:53 | 显示全部楼层
:lol:lol

发表于 2012-8-16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看看去。历史悠久的古村寨

发表于 2012-8-23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

热心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2-8-30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夕话爱情


      七夕,一个与爱情有关的日子。七夕这天,笔者采访了几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夫妻,记录下几段平凡却又真实的爱情故事。  让爱成长
  “一份真正的爱情,能让双方共同成长。”那是4年前的七夕,小赵和相恋了3年的男友到蓬安县婚姻登记中心领取了结婚证,之后不久,两人在老家举行了婚礼。
  婚礼上,小赵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那是在对方大声喊出“我爱你”的时候。
  今年七夕,是小赵和丈夫一起过的第四个七夕。和以往几次不同,今年七夕,两口子并未绞尽脑汁追求浪漫,两个人只准备出去吃一顿简单的饭。小赵觉得是幸福的,“婚前和婚后最大的不同就是,多了一份对家庭的责任。”她说,“是爱让我们走在一起,我们在爱情中成长。”
  为爱留守
  “现在,村里发展观光农业,务农的收入都快赶上在外务工了。”家住蓬安县碧溪乡线坝村的赵大姐和丈夫已经有两年没有见面了。和很多留守妇女一样,丈夫在外务工,她则留在家里照顾老小。而这样的两地分居生活,已经持续了10年。
  现在,赵大姐盘算着叫丈夫回来,因为县上要在村里发展观光农业,这在赵大姐眼里,无疑是一个在家门口挣钱的机会,也能结束这长达10年的两地分居。
  “选择两地分居,实在是迫不得已。”赵大姐和丈夫都是土生土长的碧溪乡人,在媒人的撮合下,两人成了夫妻。上世纪80年代,两人一起到广东务工,用积攒的钱在村里第一个盖起了“小洋房”。随着儿子渐渐长大,老一辈也慢慢上了年纪,赵大姐回到农村,丈夫则继续留在外地务工,两个人有时几年也见不了一次面。
  “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上有老下有小,很多时候都顾不了自己。要说我的留守,那也是为爱留守。”在赵大姐看来,过日子就是“爱情”——相互支撑,不离不弃。
  对于明年的七夕,赵大姐有自己的期盼,“牛郎织女都相会了,我们的分居生活也该结束了。”
  风雨同舟
  结婚50年,一次争吵都没有过。这是家住蓬安县城的80岁的刘大爷和70岁的唐大妈对两人50年婚姻生活的一致总结。两位老人说,不会去刻意过七夕节。
  据两位老人回忆,结婚的时候,没有新衣服,没有新被子,唐大妈所在单位提供的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宿舍,成了两人的新房,买了几斤糖,客人在院坝里一坐,聊天喝茶也就算是办了喜宴。唐大妈说,那时候物资贫乏,结婚没有现在这么多讲究,两个人在一起了,就是一个家。
  从单身宿舍到现在宽敞的居室,两位老人共同度过了50个年头。刘大爷感慨道:“回头看这50年,悲欢离合都经历了。在逆境中,我们没有放弃,两个人相互搀扶着,都挺了过来,走到了今天。”

发表于 2014-3-16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开发旅游产业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