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龍·猪猪

[诺水风光] 李翰林故乡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6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沧桑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空山山不空 发表于 2012-8-6 15: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有些沧桑

令人感叹

发表于 2012-8-6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了!翰林故居一年不如一年,应该得到维修和保护!

发表于 2012-8-6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语:千里修书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防;万里长城今还在,谁人还知秦始皇。

发表于 2012-8-6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

发表于 2012-8-6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咋会如此残破不堪呢:dizzy:

发表于 2012-8-6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SAM_0038_conew1.jpg
翰林院里吃喜酒

这个场面,让我想起了李翰林父亲李蕃所写的文章《包子解》,该文生动的记述了三百年前通江乡民制作包子,馈饷老幼、敬待宾客的用场和岁时佳节、介寿祝眉、联姻续眷、晬儿乔迁、择吉备案、聚族会亲而欢乐饮食的热烈喧腾情景。让我们感受到了当年农村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生活状况。确是一篇难得的饮食文化和风土人情之珍贵文献。也反映了作者回到山青水秀的家园,回到淳朴憨厚、率真热切的乡亲圈围后,怡然自得、其乐融融的心态。

附上原文:   
包子解
懒庵⑴老人退居乡里,同俗嗜好曰:“包子”。旨⑵裹以桐叶,束以棕榈,充以豚肉⑶,拌以糁米⑷,椒发其馨,盐调适止。纳于釜鬵⑸,竹箅⑹承之。水之去箅,限以寸许。燎以山薪,惟柞⑺是使。庖人职之,专量火候。过熟肉消,不及群诟⑻。曾以余肉,封识⑼极厚,置之甑间,为包之胄⑽。先尝旨否⑾,余及老幼。若曰“未也⑿”,蒸之其又。惟兹桐叶,其性柔洁,虽干而脆,润之则贴,包藏元味,不致分裂。所以乡人致敬宾客,细咀大嚼,莫不欣悦。近渐不古,簝竹为贼⒀,肥脂厚腻,不能收摄⒁。知味君子,好行分别。而诸乡人,匪此不设⒂。此外客所未识也。
夫⒃云上于天,《易》有象⒄焉。洽比其邻 ,《诗》有咏焉。若乃罗搜珍错⒅,设席肆筵。产穷水陆,味极腥鲜。八簋房俎⒆,下箸⒇万钱。礼制有严,不可干也。至于岁时伏腊,介寿祝眉,联姻续眷,汤饼晬儿21,聚我族党,酌彼泛齐。南山蕨嫩,北径笋肥,杀麋无禁,溪深可渔。家藏干腊,岁畜五鸡。而何乃片脔之设,乔野如斯哉22!
方其诹吉日23,备案几,飞鸾笺24,觅信使。洒扫庭内,必恭敬止。召客期限,哄动井里。客之来也,草露未晞25。或蹑蹻26,或抱衣。老者扶杖,幼者奋袂27。莫畏道远,咸忍调饥28。其既至也,主迎于门。突烟浮浮29,犬号狺狺30。三揖三让,乃成主宾。茶香于瓯,酒盈于樽。莫不整容肃仪,严敬可师。及其侣众咸集,哗声而揖。正位之坐,小大咸逼31。各舍坐迁,谑笑不一。主人色喜,谓客至止。告知客32者,请宾正席。谊阗诟詈33,食已未毕。已而主视夕阳,客兴正狂。或叙公私,或论兵粮。或讲棍法,奋拳登场。或斗叶子34,混争劫赏。叫号35蜂起,几寻戈扬36。爰友老人37,从中劝论,相服以义,欢然而去。
若此者,俭以养德,朴以还醇。携者既睦,疏者以亲。虽凶歉而勉勉38,何文质之彬彬。然则,何殊于无怀之世,葛天之民39,而虑秦楚之见嗔40也哉!
注释:
⑴【懒庵】作者本人,指李蕃。⑵【旨】美味的包心(馅)。⑶【豚肉】猪肉。⑷【糁sǎn米】指煮熟的米粒。⑸【釜鬵qín】釜和鬵。皆古代炊具。⑹【竹箅bì】蒸锅中的竹屉。⑺【柞】栎属的乔木或灌木。⑻【诟】辱骂指斥。⑼【封识】封缄并加标记。⑽【胄zhòu】帽子一样的。⑾【旨否】味道美否。⑿【未也】指火候不到,味道不美。⒀【簝liáo竹为贼】簝竹为最好。簝:竹名。贼:副词,很:很好。⒁【收摄】吸取。⒂【匪此不设】没有这些东西,就不能做出(包子)来。⒃【夫】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⒄【易有象】《易》之八象(《易经》中用八种符号八卦。代表八种自然界中的现象)。⒅【珍错】“ 山珍海错 ”的省称。泛指珍异食品。⒆【八簋guǐ房俎zǔ】八簋为古代祭祀宴享时盛黍稷或食品用的圆口圈足器皿。房俎:周时祭器。⒇【下箸zhù】用筷子取食;吃。《晋书·何曾传》:“食日万钱,犹曰无下箸处。”(21)【晬zuì儿】特指婴儿周岁或满百日。(22)【而何乃……】何况切肉设宴,高山平野一概如此施行啊。片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23)【其诹zōu吉日】商订好日子。(24)【鸾笺】书信(请柬)。(25)【晞xī】干。(26)【蹑蹻niè jué】穿草鞋行走。(27)【奋袂mèi】挥动衣袖。常用来形容激动的状态。(28)【咸忍调饥】都忍着没吃早饭的饥饿行路。调饥:朝饥(未吃早餐)。(29)【突烟浮浮】烟囱里的炊烟上升。(30)【犬号狺狺】犬吠声此起彼伏。(31)【咸逼】大人小孩紧紧挤坐在一起。(32)【知客】旧时办理婚丧喜庆等事专管接待宾客的人。又称知宾。(33)【谊阗tián诟詈gòu lì】充满着叙情和叫骂之声。(34)【斗叶子】纸牌戏之一种(四川川牌)。(35)【叫号】用言语向对方挑战或挑衅。(36)【戈扬】举(扬)着格斗的工具。(37)【爰友老人】于是朋友和老人。(38)【虽凶歉而勉勉】虽因灾荒而勉强力行。(39)【无怀之世……】无怀和葛天,都是指远古时代,说那时人民生活富足安定,其乐融融。(40)【嗔】埋怨。
                                               
                                                                        

发表于 2012-8-7 0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本土历史文化遗产应该加以保护,不然后人看不见啦!可惜!
发表于 2012-8-7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骄傲我是李翰林的后人;图上所拍的照片是在我老家拍的;离开好多年了回头看看老家基本没有变化
发表于 2012-8-7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翰林的碑前曾是我小时候放牛的地方,现在已经荒的人都去不了

发表于 2012-8-7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旧物依存,名扬千古。适当保护,后人流彩。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2-8-7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繁华落尽尘尤在,浩兴瀚替君自知

发表于 2012-8-7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熟悉的地方啊!李钟峨故居——兴隆乡紫荆村,国家坪、水井坎,桂花园、黄粱树!!!小时候多次参拜!!!再次表示对李翰林老先生崇拜!!!

发表于 2012-8-7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李翰林—李钟峨的恩师马应龙!!!不能忘记啊!!!永远祭拜!!!

发表于 2012-8-7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翰林名钟峨,字雪原,号芝麓,四川省通江县兴隆乡人。康熙癸酉科第七名举人;丙戌三甲进士,仕馆选庶吉士;授职检讨,提督福建学政,升翰林院侍讲,起居注日讲官左右,春坊左右,庶子长房兼翰林院侍读。雍正甲辰科广西乡试正主考,太常寺少卿加二级,诰封中宪大夫,著有《垂云亭》文集行世。  
       钟峨幼时多病,6岁不能行。11岁始读书而不好学,15岁稍用功读书。16岁与四川井研县雷进士之女结婚。18岁正当芸窗苦读的时候,不幸父亲受诬入狱,与兄钟壁奔走营救无效。从中认识到清官难当,贪官易作,立志做父亲那样公正廉洁之士。于是,“且耕且读”,勤奋学习。   
       在“且耕且读”中,32岁中举人。42岁任遵义府仁怀县教谕。45岁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第三年殿试,成绩优异,授翰林院编修、检讨等职。51岁授文林郎。52岁,以同考官身分参加康熙壬辰(1712)科会试阅卷。56~59岁,提督福建省学政,取文武生2700余人。   
       钟峨提督福建省学政时,兴利除弊,政绩显赫,受到福建省学界好评。为纪念钟峨,经学界多次请求,批准在福建省城建诺水书院,崇祀宋儒李延平和李钟峨。朱评在《福建省学政李钟峨肖像诺水书院序》中写道:“延平先生为道学渊源,夫子为斯文主持,共堪不朽一也。”   
       康熙五十九(1720),钟峨任广西学政,六十一年任翰林院日讲起居注官。同年五月升翰林院侍讲,讲评文史,实为雍正皇帝参谋。七月,升右庶子掌坊(副职)。九月,转左庶子掌坊(正职)兼翰林院侍读并日讲起居注官。十一月,任广西省乡试正主考,取陈朝坦等48名举人,副榜10名。后授中宪大夫。雍正五年(1727)任太常寺少卿,时年已68岁。
  

发表于 2012-8-7 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钟峨在翰林院供职22年,特别重视选拔培养人才。据《清代四川征略》载:在雍正皇帝执政初,钟峨上一奏疏,称翰林院为储才重地,请广储才路。雍正皇帝览毕奏章,“甚嘉之”。经大学士及九卿会议评议,将李钟峨奏言所请迅急宣示国内。钟峨居太常寺卿职,多所见地,尤其在政务大事方面见解独异。卓越的政治才识,为中外官绅咸钦。钟峨在翰林院任职时,还教过当时还是太子的乾隆帝。   
       钟峨一生,曾任《三朝实录》、《方舆路程》、《国史》、《分韵近体唐诗》、《一统志》等各馆纂修官,主编《盛京志》、《保宁府志》、《通江县志》,著述甚丰。李钟峨尤长于赋律,为清初该体之肇端,影响深远。乾隆以后,馆阁最重赋律,道光时与试帖诗同为进退人才之具。李钟峨还喜诗,受官职所限,虽多颂圣应制之作,亦不乏雅洁之句。有步龙雨苍韵《赋得柳色微茫远岸村》“遥见轻鸥三两点,细看深柳几多丛。晴光淡荡青帘外,秀色飘飖碧浪中。山碓自舂田上屋,水禽群磨岸头风。此间端有幽人住,靖节墙边径已通。”仅此数句,可品其浓郁的诗味。督学福建时,刻其父李蕃《雪鸿堂文集》集,其兄李钟壁《燕喜堂》集,并附自撰《垂云亭》诗文集于后,共以《雪鸿堂全集》刊印问世,后选人《四库全书》。   
        钟峨晚年“目昏耳重",“养疾乡居”。卒于乾隆十四年(1749),终年88岁。由于他为官清正,文学造诣很深,是清初有名的人物,民间关于他的传说故事很多,現輯编于后。

发表于 2012-8-7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钟峨从小多病,康熙十年,他父亲李蕃任山东黄县知县。钟峨的哥哥钟壁随父亲到山东读书,他由于多病而留在家中读书。当时,在李钟峨的家乡兴隆乡紫荆村有一个玉辉洞。当地名儒马呈汉在此设馆、在洞内墙壁上马呈汉写了一幅对联:“物外洞天,琼璚 由来光神马/云间仙窟,风云会合起人龙。”勉励他的学子刻苦学习,将来要成为“神马”、“人龙”。
       李钟峨在马呈汉学馆读书,在马的严格要求下,学习刻苦,进步很快。他刚十岁时,一天课余休息,李钟峨骑一根竹棍在洞外耍,马呈汉想考查李钟峨的学习情况,触景出联:“小孩骑竹马”,鈡峨看见洞旁有一株桂树,随即对曰“先生赏桂花”,马呈汉十分满意。
       康熙十八年,李钟峨家中惨遭横祸。先是一场大火,把家中烧得一贫如洗,随后父亲李蕃在山东黄县得罪上司,蒙冤下狱。这两大祸事使李钟峨几乎缀学。就在这最困难的时刻,老师马呈汉坚定的支持了他,劝他母亲千万不能让钟峨缀学,主动提出不要他的“束脩”。家庭无人种田,他可以边耕边读。
       李钟峨就是在这样的困难情况下,农忙在家种田,筹集资金,营救父亲,农闲和晚间到学馆读书。克服许多困难,终于学业有成,32岁考中举人,45岁考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第三年殿试,任翰林院编修,后来侍读乾隆,成为朝庭重臣。
       李钟峨选翰后,不忘恩师马呈汉的教导,将玉辉洞附近25贝面积的良田送与他,以报师恩,人们至今还把这片田,称为“束脩田”。
   这个地方就是现在就是兴隆乡紫荆村七社,又名“芷草坪”!当年的玉辉洞就是现在的书兜岩。

发表于 2012-8-8 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野儒夫 发表于 2012-8-7 20:5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还有李翰林—李钟峨的恩师马应龙!!!不能忘记啊!!!永远祭拜!!!

    马龙唫(吟)先生是今兴隆乡紫荆村七社人,他教的学生不是李翰林,而是李翰林的父亲李蕃(清康熙九年任山东黄县县令)。有书为证:见李蕃著《雪鸿堂》卷十三(家庭十一则):
五、崇祯癸酉冬十月,先君命不肖就傅,群弟子修束修礼⑴,先君馈独腆⑵。先师马龙唫先生抚接⑶,告语诸昆季甚喜。不意先君贫甚,而不从苟简⑷也。即走笔致先君云:“吾辈家风澹泊⑸而已,何必过为礼耶?谢谢。小圃红梅盛开,初二日屈⑹君共赏之。惟惠临,何如?”不肖时年十一,迄今五十七年矣。今早,偶忆是书,不胜凄楚。时春雪满山,大儿赴南隆⑺谒⑻戴房师⑼去,仲儿、季儿在山庄,呼而告之,并记于纸。已巳二月十一日,不肖子蕃泣血书:
一滴何曾到九泉,伤心当日卖良田。
养亲贻禄成虚语,每忆遗书辄泫然。
注释:
⑴【崇祯癸酉……】1633年10月,父亲安排我(李蕃)和许多学生跟随老师接受师教。就傅:拜老师读书。修:学习,遵循。束修:十条干肉。古代十五岁入学受教,手执束修拜见老师,是为束修礼。⑵【腆】丰厚。⑶【抚接】体恤,接纳。⑷【苟简】草率而简略。⑸【澹泊】恬淡寡欲。⑹【屈】屈尊,客套话,指降低身分做某事。⑺【南隆】今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南隆镇。⑻【谒】拜见。⑼【戴房师】戴鹤蒲房师。房师,明清乡、会试中试者对分房阅卷的房官的尊称。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野儒夫 发表于 2012-8-7 21:0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李钟峨从小多病,康熙十年,他父亲李蕃任山东黄县知县。钟峨的哥哥钟壁随父亲到山东读书,他由于多病而 ...

感谢让我们李翰林有了更多了解

 楼主| 发表于 2012-8-8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山的雪 发表于 2012-8-7 09:5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些本土历史文化遗产应该加以保护,不然后人看不见啦!可惜!

就是,也是通江的一大遗憾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