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4777|评论: 42

避暑胜地——夏日清凉复兴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8 23:32 | |阅读模式
避暑胜地——夏日清凉复兴村

生态文化村—复兴
1.特色景点:
复兴村地址开阔,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民风淳朴,民俗文化深厚村里现尚存有2200多年前的严道古城遗址。复兴村名字源于:秦灭楚后,将楚王后代押运至复兴村开矿炼铜。楚人失去了家乡,为了复出,将家乡命名为复兴,河流称为王河。被押送来的楚人和当地羌人共同生活,繁衍生息。复兴村木屋大多是依山而建,屋脊两端,挂“木鱼”,据说楚人与青羌祖先都与江河有不解之缘,以鱼为图腾,屋脊两端悬挂“木鱼”。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9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2-8-9 08:33 |
村在哪里?第二、第三呢?

发表于 2012-8-9 09:20 |
还有后续宛?趁早弄出来,再整点片片来看下,不要紧到吊胃口。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09:43 |

避暑胜地——夏日清凉复兴村

      复兴村位于四川洪雅县瓦屋山下瓦屋山镇,村里大田坝原始森林有上万亩高山杜鹃,直径达1.3米的杜鹃花王就在这里。
1144031ppjipssv3okcj2z.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09:45 |
114611jyf77pd7kvkkn0nr.jpg     114551b4nvrz4l4yroz84r.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09:47 |
3600年前,复兴村就开始炼铜,据初步考证,三星堆早期铜山有两个在复兴村;明代毛文昌将开矿炼铜技术发扬光大,形成十里作坊,蜚声川西南,被人们誉为“毛百万”。严道故城是秦朝时严道县城,据清嘉庆年的《洪雅县志》记载,秦始皇灭楚、徙楚王之族居此(今复兴村),当时此地属于蜀郡严道县。严道县是秦朝的置县,秦国的宗室和丞相樗(chu)里疾曾受封严君,治理严道。到汉时严道废城。近百年来,乡民们从严道故城里拾到了金杯、铅锡、瓷碗、餐具、铜制品千余件文物,并且在故城遗址发现了堆积如山的铜矿渣,足见当时的繁荣。


严道故城目前由于是无人区,生态环境保存完好,有野生杜鹃林1万多亩,有不少“杜鹃树王”。郁郁葱葱的竹林,为大熊猫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村民上山打笋时,经常看见大熊猫。

114729q4acwz0hph1xcqaw.jpg     114707n112jcxrcs9oi2cj.jpg   
114551b4nvrz4l4yroz84r.jpg
114611jyf77pd7kvkkn0nr.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09:48 |
114729q4acwz0hph1xcqaw.jpg     114707n112jcxrcs9oi2cj.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09:52 |
1151368qy1pvqpj1cq92ct.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09:52 |
114947x2f3oodjjrw533a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09:53 |
复兴文化悠久,是全国首批,我省唯一“全国生态文化村”。复兴村的“复兴耍锣鼓”是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村的山歌和锣鼓响器,是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民间艺术,有着鲜明的青衣羌人和楚人的遗韵。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09:54 |
复兴文化悠久,是全国首批,我省唯一“全国生态文化村”。复兴村的“复兴耍锣鼓”是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村的山歌和锣鼓响器,是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民间艺术,有着鲜明的青衣羌人和楚人的遗韵。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09:56 |
1216373svqcvzqvhkhgp37.jpg     121620rels6eezn6z6eh6y.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0:03 |
洪雅瓦屋山下的复兴村是一个有着许多故事和传说的古村。这里是一个男女老少都热爱歌舞的村,是一个被作家、摄影家、画家们多次踏访的村,也是一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完好的村,一个传说中青衣羌族后裔在大山中繁衍至今的古村……日前,带着几分疑惑,我们走进了居于瓦电水库西南面、依山傍水的复兴村探秘。

    从雨城区望鱼古镇车至紧邻的洪雅县瓦屋山镇,因瓦屋山电站环湖路在建设之中,路况不是很好。隆冬时节,我们经过一路颠簸,终于抵达了瓦屋山镇复兴村。
    一进村,热闹的锣鼓声响起来。当地村民站在大路两旁,热烈鼓掌。穿着艳丽羌族服装的山妹子们迎上来,一边唱着清脆的山歌,一边端着小杯的蜂蜜酒,一人一杯,劝着一大群游客模样的客人喝。
    晚饭后,院坝里堆满了人。那些成都来的游客和村民一起摆起了龙门阵,小孩子们跑进跑出,手里握着一些野花,空气里飘散着馥郁的香味。
    月亮慢慢从山坳里升起来,黛色的山影重重叠叠,瓦屋山脚下的这个小山村,就凝固成一幅天然水墨画。
    音乐放起来,七彩灯光旋转起来,欢乐的气氛包裹着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当地出色的“山歌手”张富军、尹成静,以美妙的歌声拉开了欢迎游客的晚会序幕。
    当地村子里67岁的老人毛清全唱起了山歌。唱了两首后,大家起哄要他唱情歌,坐在花台边上的一位大娘自告奋勇站起来,拍拍衣袖,接过话筒就与他搭档唱起情歌来。
    幽默有趣的情歌对唱,引得大家开心的笑声、掌声一起响起来,一个成都来的“小客人”忙跑上去献花。

瓦屋山歌:
诉说2000年的喜悦与忧伤

    “清早起来雾沉沉,误把树桩当成人。抱倒树桩亲个嘴,过后想起好笑人……”在洪雅县瓦屋山下,过去每当人们劳作之余,这种粗犷又带着原生态韵味的山歌便每每在山间响起。
    据介绍,现在在复兴村,当地不仅六七十岁的老人能唱山歌,年轻人也能唱,连八九岁的小孩子都不例外。
    而在当地人代代传唱的歌曲中,现存瓦屋山山歌有《报门歌》、《打笋歌》、《送情歌》等300多首,其歌词多用“赋、比、兴”手法,内容多为恋歌或情歌,主要反映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状况。
    在复兴村,除了热辣的情歌而外,还有各种劳动歌,如《打笋歌》:“六月打笋笋不生,七月打笋笋上林,好吃不过摇尖笋,好耍不过跑山林……”山歌反映了人们的勤劳勇敢和劳苦艰辛。
    据介绍说,瓦屋山山歌总体上来讲是一种带哭腔的山歌,听起来既有楚歌的韵味,又有羌人的音色。在唱法上,山歌有四种音调,“耶…喂…啊”均为山歌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常用字眼,而这种哭腔较浓的声部,与川西北山歌(民歌)有很大的区别。有学者认为,这是瓦屋山区特别是复兴村独有的“楚歌”之一。
    “楚歌”为什么会在瓦屋山下的复兴村保存下来呢?
    原来,相传在2200多年前,秦始皇灭楚国后,将楚王之族全部押送到严道古城。楚人到达严道后,将先进的冶炼铜矿技术和文化传授给当地青衣羌人,在共同的生产生活中,楚羌两地文化相互渗透影响,形成了既有楚歌韵味、又有羌人音色的羌风楚韵——瓦屋山山歌,一首首曲子就是由此发展而来。
    2007年6月24日,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后,复兴的锣鼓和瓦屋山山歌在成都演出。不少都市客人听完后,连连称赞:“真是原生态的民间山歌!”

复兴响器:
楚羌文化的“活化石”

    在复兴村里,除了山歌引人注目外,一种留传千年的民间艺术——复兴响器,使这个古老的村落显得更加古朴而神秘。  
    一位当地老人说,复兴响器乐谱取材于大自然的动物和山水之音,如花灯响器《白鱼子上滩》,就是以鱼在河里游动的韵律编写而成的,而在乐谱《猪搭嘴》曲调中,人们仿佛能听到猪吃食时“咕咚、咕咚”的声音。至今,复兴人们总共记录有复兴响器50余种不同的乐谱。
    “打起花灯响器《白鱼子上滩》,鱼听到声响,鱼的尾巴就会随着节拍摇摆……”
    据介绍说,复兴响器如果与笛、箫、二胡等乐器配合作曲打唱,更能令人震撼,回味无穷。
    “比如,村民们家中有女儿出嫁时,与唢呐打吹的《离娘调》、《哭儿包》等曲调,会让新娘悲喜交加,既高兴、又难以割舍亲情地离开家嫁出去……”
    “复兴响器的击打和说唱,还与川剧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而据考证,川剧至今只有200多年的历史,而复兴响器有真名曲谱记录下来的就有600多年的历史。”因此有学者推测,复兴响器也是研究川剧的“活化石”。
    目前,复兴村人成立了一个“青羌艺术团”,专门负责组织老艺人出外表演、培训年轻人,让复兴响器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成了村里所有人的共识。
    “我们对于未来很有信心,相信复兴响器一定会更好。”从复兴村走出去、并且最早向外界推出“复兴响器”品牌的王文君说。

复兴之谜:
穿越历史和传说而来

    “复兴村的地界上有神秘的‘迷魂凼’,人们到了那儿后,往往都是进得去就出不来……甚至指南针等仪器都无法正常使用,这至今都是一个未知的地理现象。”
    当听说有这样一个神秘的地方之后,一群喜欢户外活动的“驴友”来到了瓦屋山下的复兴村探秘。
    从复兴村出发,不久后来到一个叫“鸳鸯池”的地方,进入了瓦屋山区的第一个“迷魂凼”——
由于“迷魂凼”完全是一片原始森林,里面除了参天大树以外,密密麻麻的几乎全是比一般成年人还高的箭竹,一望无边,令人无法行走。
    当地向导拿着平常砍柴用的弯刀一路劈砍,才开出一条狭窄的通道来缓慢前行。同时,“驴友”们每走上一二百米就用红布条作着记号。然而,经过了接近5个小时的行走后,大家都惊讶地发现:又回到了刚出发的地点!
    而从复兴村往瓦屋山上走,竟然有三四个这样的“迷魂凼”,在上瓦屋山的路上布下了一处处“迷宫”。
    由于担心往深处去会遇上更大的危险,人们只得重新回到了村民的家中住下。
到了第二天,清早起来,村子特别宁静。两三个“驴友”走上田埂去呼吸新鲜空气,居然发现有3个老人在遛狗。
    当地村子里的人们说,遛狗这个习俗,现在城里人很常见,但在古代一般是贵族或者皇族才玩的把戏。而在复兴村,人们遛狗的习惯却是代代相传——因为传说中,复兴村是楚国贵族的流放之地,所以这种习俗保存至今也不足为怪。
    此外,复兴村当地还有些地名也充满了谜团:比如严道古城、后花园、八金峰、官坪房等,一个个小地名背后似乎都有待人们去考究的内涵。
    唱山歌的毛清成老人说:在复兴村,原来还挖出过不少古香炉、黄金酒杯、银制品等,都被收荒匠弄走了。
    “复兴村的八金峰,传说山中藏有八百万黄金;复兴村还有和荥经一样的邓通铸钱遗址、严道古城遗址,荒芜了许多年,早已人迹罕至。”
    从2002年开始,复兴村以独特的地理和乡村文化魅力,吸引了眉山、乐山、成都、德阳等地的摄影家、音乐家、书画家前来采风。不少的外地游客也开始走进这个充满谜团的村庄。
    怎样才能更好地为观光、旅游、休闲的客人服务呢?据说是古青衣羌族人后裔的复兴村人自发集资,组织了一个18人的参观学习团,前往北川羌寨参观学习。复兴村人还邀请了专业人士来为他们进行培训。
    如今,复兴村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村民们开始把房屋装修好,让前来旅游的客人住。如今,瓦屋山下的复兴村人,已经开始一步一步地走近他们发展乡村旅游的梦想。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0:06 |
1627575020080128233043060_640.jpg     1627575020080128232918082_640.jpg     1627575020080128233014019_64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0:09 |
DSC_5765.jpg     DSC_5610.jpg     DSC_571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0:11 |
    去年,洪雅县全国生态文化村复兴村文化建设呈现新亮点——该村新修建的文化名人《将军题字碑》墙竣工。洪雅县委常委、县宣传部长李明清、瓦屋山镇党委政府、瓦屋山风景区管委会领导与复兴村全体村民一起举行了隆重的揭碑仪式。

  瓦屋山镇复兴村在2010年9月被授予首批“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复兴村是我省目前唯一获此殊荣的乡村,全国有26个。 复兴村地处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腹地,全村有187户728人,土地面积3000多公顷,森林面积2880公顷,森林覆盖率96%,珙桐、高山杜鹃上万亩,百年古树随处可见。据史料记载,复兴村距今已有2231年历史,是土著青羌人和楚王后裔的居住之所,青羌民俗和楚人后裔文化结合,形成了该村独特的“羌风楚韵”。同时获此殊荣的,包括江苏省南京市的中山陵村、新疆的吐鲁番葡萄沟村等。

  复兴村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后,得到各级领导、文化和企业人士的关心支持,进一步加强了各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此次《将军题字碑》墙,得到洪雅滕椒文化博物馆、幺麻子公司北京办事处、广汉三星堆蜀魂旅游发展公司的赞助修建而成。该碑宽4米,高1米,坐落在复兴村群众文化广场,用黑色花岗石建成,题词内容包括复兴赋和国防科工委原办公厅主任杨可强少将、东海舰队原副政委魏伯良少将、塞舌尔驻华大使菲利普·勒加尔等为复兴村而写的题词。

  李明清部长在热烈的掌声中揭开了覆盖在《将军题字碑》墙上的鲜艳红布。李部长在讲话中肯定了复兴村多年以来的文化建设成就,鼓励复兴村民继续搞好复兴耍锣鼓、瓦屋山山歌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繁荣和活跃村民文化生活,为复兴村成为瓦屋山旅游景区新亮点而努力,并代表县委政府支持复兴村文化广场一万元,用于完善广场绿化建设。

  村民们点燃了鞭炮,举行了传统的羌风楚韵篝火联欢晚会,庆祝碑墙竣工,参加揭碑仪式的领导和嘉宾们兴致勃勃地与村民跳起了锅庄,宁静的山村之夜飘荡着欢乐的歌声。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0:13 |
171725meezc66w5w5k66n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0:19 |
瓦屋山复兴村“青羌”民族村原生文化
著作权人:苏轼故乡“灵九天太无极”品牌文化创意策划易道工作室  何灵太(字 梨洲本末  号巴山茶人)撰文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sina.com.cn/hyhlt88
复兴村,地处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镇,全村人口728人,全村户数187户,全村土地面积3000公顷,森林面积2880公顷,耕地面积31.4公顷,工厂区面积3.3公顷,公共休闲场所面积6000平方米,100年以上住房68间,林木覆盖率96%,树龄超过100年的古树万株以上。除村民居住区周围是柳杉、香杉人工林外,山区原始森林郁郁葱葱,生长着珙桐、水青、铁杉、红豆杉等多种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植物;有杜娟花品种30多个,枝干粗壮高拔形同乔木,花朵大如茶碗的高山杜娟弥足珍贵,复兴村是瓦屋山“杜娟花王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号称“植物熊猫”的珙桐,万亩连片构成天然珙桐林。复兴村有400多种野生动物,其中大熊猫、牛羚、黑鹳、绿尾虹雉等6种一级保护动物,小熊猫、弥猴等17种二级保护动物;还有100多种蝴蝶,其中不乏枯叶蝶等珍稀品种;河里有雅鱼、瓦鱼子、石鲢巴和两栖类的羌活鱼等珍稀鱼类。复兴村西面的大田坝是个占地81.1公顷的高山湿地,同瓦屋山顶的鸳鸯池湿地一起,发挥着调节瓦屋山区自然生态平衡的作用。复兴村有野生冷竹林上万亩,年产竹笋160余吨,是村民的主要的重要的经济收入来源。有茶园300亩,年产名茶2、5吨。有苗圃10亩,复兴村盛产桃、李、梨、杏、中华猕猴桃、核桃等水果以及板栗等坚果。还盛产野生韭菜、蕨苔、鱼腥草、刺笼包等30多种野菜。海拔在2000米以上的地区森林保护甚好,是洪雅最好的原生态保持地区之一。复兴村自然生态环境优异,存在不为外界所知的高山湿地、高原草甸、沼泽,流泉飞瀑,羌人洞等大型溶洞,土质、气候适合多种蔬菜生长,现已建成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绿色生态菜园100余亩,成为洪雅县面积最大的山药生产基地,对外供应无污染、无毒害、无农药的生态蔬菜。
复兴村人谨遵祖训,复兴人自觉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不滥杀野生动物,不砍伐原始森林,只在冷笋采摘季节,才准进入林区,并以乡规民约结束,以保护自然生态。进入大田坝密林的采笋者,常与大、小熊猫等国家保护动物亲密接触,从未发生过伤害动物事件。驯化繁殖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七彩锦鸡上千只,既可供旅客观赏,又可出售种鸡、种蛋。2008年全村生猪存栏800头,鸡3900只,蜜蜂200箱,实现销售禽蛋3吨,5、4万余元。
复兴村农业一直沿着绿色自然生态的道路稳步前进,地里从不施化肥,不用农药,广泛使用人畜粪便肥田,大多人家已入老式粪坑为冲水厕所,提高生活质量,保持生态平衡。6座小型水电站供应全村使用绿色环保能源,使村民告别了“毁树伐薪,烧柴做饭、取暖”的原始生活方式,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使村民进入了电气化文明时代。山村百姓“靠山吃山”,却又高度重视保护山区资源,如采摘竹笋时,严格执行“采二留一”的乡约民俗,就是最好的实例。
复兴人重视“羌风楚韵”传承,本世纪初修建了“青羌民俗博物馆”和观光台广场,并组建了“青羌艺术团”,发掘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羌风楚韵”,青羌民俗和楚王后裔的文化遗韵结合,形成复兴村独特的“羌风楚韵”文化底蕴。楚人有刻骨铭心的亡国之痛,青羌人也有离愁别绪,他们咏唱山歌各述忧伤,形成既有悲愤楚歌韵味,又有粗犷羌风的山歌,包括《报门歌》、《打笋歌》和《送情歌》等300多首,其中不乏保护自然生态的俚曲,如“山中笋子一样生,打两根来留一根,要想三根一齐打,又怕来年不能生”,宣扬采笋“采二留一”生态保护原则。羌族乐器有羌笛、羊皮豉、口弦、盘玲等,楚人带来了铜器,复兴民乐逐渐演变为以锣、鼓、铙等打击乐器为主,以唢呐、笛、箫等管乐和琵琶等弦乐伴奏,形成独特的“复兴响器耍锣鼓”,是“羌风楚韵”的活化石,已于2006年6月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复兴人能歌善舞,春节对唱山歌,狮子灯、牛儿灯活跃在村寨中,农历六月六,复兴人要晾晒青衣,敬拜青羌鼻祖——蜀王蚕丛;农历十月初一是羌历新年,家家蒸糯米打糍粑,并将糍粑挂的牛角上,显示对牛的图腾崇拜,每年采摘竹笋前夕,都要举行盛大祭祀山神仪式。
复兴民风淳朴,百姓以遵纪守法为荣,视保护生态为已任,村委会常向群众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法,还成立了专门班子抓此工作,并制定有关的乡规民约,如在非采伐笋季节不准任何人进入原始森林,对盗砍滥伐林木及捕杀国家保护动物者依法惩处等,使该村多年未发生过破坏生态事件。村民以户为单位,同村委会签订有野生动植物保护责任书,促使人人以保护野生动植物为已任,致使全村多年未发生过伤害野生动植物的违法事件。
发表于 2012-8-9 10:39 |
不错啊

 楼主| 发表于 2012-8-9 11:27 |
瓦屋山人2012 发表于 2012-8-9 10: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不错啊

你连瓦屋山的复兴村在哪都不晓得,居然敢称瓦屋山人?简直天大的笑话。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