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调查结果:
事隔26天,9月19日,哈尔滨方面终于公布了“8·24”阳明滩大桥引桥事故的调查结果。调查结果称:导致大桥垮塌的直接原因是4辆货车严重超载。至于外界关注的事故桥梁设计和质量是否存在问题,调查结果认为:没有。
哈尔滨市安监局常务副局长刘星明称,事故直接原因为车辆严重超载,间接原因为交警未发现事故车辆经过其管辖路段,路政巡查工作出现疏漏、处罚后没按规定采取卸载措施。肇事车辆相关人员将通过司法程序处理,交警大队兰陵中队等将被严肃问责。
事故调查组委托哈尔滨开发区明矩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对事故桥梁的墩柱几何尺寸、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及钢筋间距、墩柱及盖梁的混凝土强度、垫石的混凝土强度和钢筋直径规格等指标进行了检测,结果认定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 此后,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混凝土芯样强度、钢筋直径及抗拉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得出检验结论是:受检的盖梁芯样混凝土强度和盖梁主筋直径、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屈强比符合要求。
据通报,经查,施工单位福建省交建集团工程有限公司按有关规定,建立了质量责任制,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健全,工序管理规范,隐蔽工程质量检查和记录齐全。各工序都对质量进行了自查,质量内业资料齐全。
======================================================
各方反应:
专家认为应从设计上找原因 昨晚,多位路桥专家对哈市政府发布的调查结果表示不认同,普遍认为应该从桥梁的设计上追根溯源,而不应该把问题简单地归咎于超载。 一、为何不解释更改桥梁结构原因? 阳明滩大桥疏解工程全线采用钢混结构组合梁。而按照原工程设计,疏解工程8处跨主要地面路段均应采用混凝土结构。但此次调查结果中并未给出解释。 一位不愿具名专家表示,混凝土结构改为钢混结构,工期可以大大缩短,这也是阳明滩大桥为何如此迅速竣工的原因。 但两者最重要的区别是在重量上,混凝土结构比钢混结构重量要大得多,因而稳定性也就更好,此次桥梁的坍塌便是稳定性问题,因而事故调查结果中应该体现。 二、为何定性为交通事故? 另有专家表示,将此次桥梁坍塌事件定性为特大交通事故,是不恰当的。如果发生了车辆与桥梁的碰撞,称之为交通事故勉强说得过去。而事发时,4辆车正常行驶,大桥突然垮塌,与交通事故无关。 三、设计是否存在缺陷? 还有专家认为,超载肯定是导致大桥垮塌的一个原因,但不应该规避桥梁的其他问题,最主要的还是设计上问题,独柱墩的设计结构导致桥梁平衡性差,因此事发时4辆车的重量压在一侧,桥梁失去平衡而垮塌。 另外从重量上分析,桥梁的承重并不等于最大的承受重量。一般建筑人员考虑桥梁材料安全系数时,要比考虑建设楼房时低一些,也就是会更谨慎一些。打个比方,一根钢筋的强度是30,在建设桥梁时要按照27或者28计算,这样就会留出更大的空间。因此,全部归因于超载的说法并不能获得认可。
家属不认可“交通事故”定性
肇事车辆驾乘人员家属昨晚表示,对于市政府发布的调查结果,他们不认同,对于交通事故一说更是不认可。 其中1号车王志武家属表示,超载不能成为压垮大桥的唯一原因,相关部门更应该从设计以及桥梁质量方面考虑。 2号车伤者王春梅家属证实,他们确实在吉林德惠市路政段因为超载而被罚款,但罚款后就被放行了,没有人告诉也没有任何标识,他们不知道桥的承重。家属对于超载事实表示认可,但称并非桥梁坍塌主因。 家属表示,截至目前,5名伤者均在住院,其中1人在重症监护室,政府没有谈赔偿问题。昨天,市政府人员到医院告知,他们当场表示了反对,并称将集体到市政府讨要说法。 家属还提出质疑:坍塌的桥梁到现在也没有爆破清除,这是不是对政府桥梁质量不自信?正常行驶为什么定性为交通事故?为什么不公布专家组名单? 家属表示,他们希望得到合理的赔偿,并希望政府给出服众的调查结果。
处理相关交通管理部门
哈尔滨市副市长任锐忱19日表示,要启动司法程序和行政问责机制,严肃查处桥梁倾覆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任锐忱说,尽管引发本次事故超载车辆的驾乘人员也成了受害者,但是就其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具体行为,将通过司法程序依法依规予以处理。对在这起特大道路交通事故中负有失控漏管责任的双城市交警大队兰陵中队、新兴中队以及哈尔滨市公路管理处有关负责同志和相关责任人,待责任调查清楚后,将启动行政问责。
=============================================================
评论:
昨日下午,哈尔滨市发布“8·24”三环群力高架桥鸿福路段上行匝道倾覆事故调查结果。事故性质为由于车辆严重超载而导致匝道倾覆、车辆翻落地面,造成人员伤亡的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在舆论不断追问之下,哈尔滨终于公布了事故调查结果。幸好,这次没有再用“侧滑”一词,而是用了“倾覆”,离公众认为的“塌桥”又进了一步。
哈尔滨方面仍然保持了一开始的口径,事故直接由车辆超载引起。对于超载,公众或许没有太多的异议。遗憾的是,对于舆论和公众最为关心的“桥梁是否存在问题”,这次回应并未完全消除公众的疑问。
尽管,哈尔滨方面称,受检的盖梁芯样混凝土强度和盖梁主筋直径、屈服强度等技术指标符合要求。这表明,垮塌桥梁不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不是“豆腐渣工程”。
可是,对于舆论此前质疑的桥梁设计是否存在问题,哈尔滨方面并没明确回应。众所周知,工程建得再结实,如果桥梁本身存在设计缺憾,那么仍然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
事故发生后有多家媒体报道,阳明滩大桥疏解工程曾更改结构,将原工程设计的混凝土结构改成钢混结构,缩短了工期并节约钢材费用2亿元。有桥梁专家曾指出,二者最大的区别是在重量上,混凝土要比钢重得多,因而混凝土结构比钢混结构平衡性更好。这好比一个大汉和一个瘦小的人站在那里,你推一下,大汉可能动都不动,瘦小的人可能就倒了。这次坍塌最主要的就是平衡性问题。
哈尔滨方面公布事故调查结果,不但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也应全面回应舆论关切。垮塌桥梁设计有无问题,是不可绕开的一个点。
现在,在一些公共事故、事件当中,地方政府公信力不高,而哈尔滨方面在事故发生后的一些做法,也曾经一度引发舆论“推卸责任”的质疑,后来事故调查结果又迟迟没有公布,在民众心中累积的不信任肯定会不断增加。如欲挽救流失的公信,则需要当地以最大的诚意和透明,公布事故调查结果,不留疑点。目前来看,哈尔滨方面仍需继续努力。
===========================================================
事件回顾:
8月24日5时30分左右,通车不到1年的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发生断裂,致使4辆大货车坠桥。据消防部门消息,目前已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
断裂的引桥
落下桥的货车
事故现场
有两具遇难者遗体
24日5时30左右,哈尔滨机场高速由江南往江北方向,即将进入阳明滩大桥主桥的最后一段被四辆重载货车压塌,四辆货车冲下桥体。 据了解,阳明滩大桥是目前我国长江以北地区桥梁长度最长的超大型跨江桥,于2011年11月6日通车。它北起松北区三环路与世贸大道交叉口,南下跨越松花江航道与三环高架路衔接,全长15.42公里,桥宽41.5米,双向8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最大可满足高峰期每小时9800辆机动车通行。 据央视记者现场报道,哈尔滨阳明滩大桥今晨垮塌,建设部门称坍塌大梁为130米左右,整体垮塌。记者在现场看到带血迹的枕头和方向盘等物,有些大货车驾驶室已经完全瘪塌。4辆大货车上共有8人,目前已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 据黑龙江晨报消息,事发后,哈尔滨120急救、消防、交警以及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参与救援抢救。据现场救援人员介绍,事故当场造成2人死亡,6名伤者送往两家医院救治。最新消息,1人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身亡,另外5人正在抢救中。目前,事故现场已经封闭。 目击者称事发时听到巨响 据现场目击者杨文介绍,24晨5时许,他驾驶出租车拉运乘客经过事故引桥旁辅道,忽然听到巨响,一段往江北方向引桥整体向人行道方向倾倒,桥面三大一小四台货车掉落地面 相关资料: 阳明滩大桥位于哈尔滨市西部松花江干流上,因主桥穿越松花江阳明滩岛而得名,工程于2009年12月5日开工建设,2011年11月6日建成通车,估算总投资18.82亿元。为哈尔滨市首座悬索桥(双塔自锚式悬索桥),全长7133米,其中桥梁部分长6464米,接线道路长669米,每小时车流量可达9800辆,桥面宽度41.5米,双向8车道,主桥跨度427米,主塔高80米,桥下通航净高不小于10米,可满足松花江三级航道通航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