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剧剧本之美
——唐三千 宋八百 演不完的三列国
【 2012-08-20 16:13 】 【来源: 成都日报 】
业内外都知道,川剧剧本“唐三千,宋八百,演不完的三列国”,这是指由前辈艺人代代相传的大量传统戏剧本,还有各个时期的文人、作家整理改编的传统戏剧本、新创作编写的历史戏、现代戏以及移植改编的其他艺术门类、其他戏曲剧种的作品等等。
川剧剧本不仅数量大,其内容反映的社会生活非常广泛,受到广大读者(观众)的喜爱。很多剧本取材于古今中外的名著、民间传说或轶闻趣事而成为优秀剧本,例如成都市川剧院的“品牌剧本”《白蛇传》《夫妻桥》《柳荫记》《仙女峰》等,都取材于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戏、水浒戏、红楼戏、聊斋戏等剧本,经过作家的精心改编创造,成为广受欢迎的剧作。取材于元杂剧大师关汉卿的作品如《窦娥冤》《谭记儿》《赵盼儿》《燕燕》等,取材于明代拟话本“三言”的剧作《杜十娘》《鸳鸯谱》《珍珠衫》《田姐与庄周》等,经过作家、艺术家们“脱胎换骨”的改编,排演后已成为川剧的保留剧目。川剧还有取材于外国名著的如《四川好人》《灰阑记》《欲海狂潮》等影响广泛的剧作,还有反映革命历史题材的剧作,搬上舞台即深受观众赞誉。
川剧剧本美,更主要表现于剧作的艺术性。其文辞(包括唱词、道白)优美典雅,或华丽,或朴素,或幽默风趣,或奇警深刻;其人物形象鲜活,有血有肉,呼之欲出,喜怒哀乐,跃然纸上;很多剧作深邃的哲理蕴含在生动的情节之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蕴藉隽永;很多剧本结构独特,节奏鲜明流畅。
川剧许多精品折子戏,如《情探》《放裴》《访友》《秋江》《迎贤店》《赠袍跪门》《怀玉惊梦》《别洞观景》《投庄遇美》《点将责夫》等等,其剧本都有极强的可读性,无论舞台演出或是案头欣赏,都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川剧剧本与舞台呈现紧密结合,为音乐唱腔、表演技巧以及舞美服饰等,提供了坚实基础,因而剧本被人们称之为“一剧之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