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川剧名角邱宗福
唱活花脸“杨五郎”
2012-08-27 08:06:29 来源: 华龙网
国家二级演员、重庆市戏剧家协会会员邱中福(左)表演《五台会兄》
每上演一场戏,都是邱宗福自己化妆
华龙网讯(通讯员 周云)近日,笔者在合川城南“南景豪爵”小区的一幢居民楼里,采访了闻名川渝的“杨五郎”邱宗福。现年72岁的邱宗福,是国家二级演员、重庆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因身材魁梧,唱腔洪亮,经常出演川剧《五台会兄》中的花脸“杨五郎”。不少川剧“玩友”说,邱宗福把“杨五郎”唱活了!
14岁开始学川剧
“我从14岁开始学唱川剧,到现在有五十八年了!”邱宗福老人告诉笔者,他的老家在南津街婆婆湾一带,父母是原合川华西火柴厂工人,1954年小学毕业拜原合川市新新川剧团名角陈明奇为师学唱川剧。因年轻时人瘦,主要学演文、武小生;随着年龄增长,人发了体,就开始演“花脸”。
说起学戏,邱宗福说吃了不少苦。首先练弯腰踢腿、压腿,一直要压到自己的嘴巴能够衔住自己的脚尖,开始就像坐老虎凳一样,痛得钻心;还要练“把子”,就是练武功和兵器,十八般武艺都要会。
当笔者问及起初练习的时候,有没有打退堂鼓的念头时,邱宗福说“没有”,因为他非常酷爱川剧并立志当一名川剧名角,再苦再累也要熬过来。
1975年成都演雷刚
1975年,样板戏风靡全国,特别是样板戏中的《杜鹃山》,更是吸引了不少观众。当时的四川省川剧院也决定组织上演川剧《杜鹃山》。为此,该院除了在成都川剧院抽调49名演员外,还从省城以外的其他川剧团抽调6名川剧骨干担任主角,来自合川的邱宗福为其中之一。
“当时在省城以外选演员竞争激烈,参选者靠的是真功夫,选拔采取淘汰赛。”邱宗福说,他所竞争的角色是《杜鹃山》山中男主角的雷刚,从第三组一直打到第一组,战胜了七、八个参选者,最终入选。
邱宗福入选后,随机被调进四川省川剧院,主演川剧《杜鹃山》中的“花脸”雷刚。而主演女主角柯香的,则是来自原阆中县川剧团的马德君。“当时我们在成都演出《杜鹃山》,观众场场爆满,四川人民广播电台还录制了节目,播放了一个月,认识的人看到我,就叫我‘雷刚’。”从此,邱宗福在原四川川剧届崭露头角。
义薄云天的“杨五郎”
1980年,邱宗福从四川省川剧院调回原合川县川剧团。当年,在合川县川剧团工作的妻子王碧华拖着两个孩子,而且患有胰腺炎,邱宗福决定从条件优厚的省城调回合川,与家人一起生活,为家乡父老唱戏。
“他这个人很忠厚,对人也好,到现在还呵护我。”现年71岁的王碧华阿姨告诉笔者,她最初在原合川县新艺川剧团唱青衣小旦,1959年新新川剧团与新艺川剧团合并为合川县川剧团,他俩就在一起唱戏,经常是老伴演男主角、她演女主角,双方因共同的爱好和共同的事业建立恋爱关系并于1964年结婚。
据王阿姨介绍,老伴从艺五十多年来,唱了大半辈子川剧,演了大半辈子“花脸”,特别是演那义薄云天的“杨五郎”,每演一回,观众无不喝彩一回,都说他唱出了“杨五郎”的豪气。
深感自己后继无人
作为一名川剧表演艺术家,邱宗福越来越感到川剧“被边缘化”。上个六、七十年代看电影的机会少,电视基本上看不到,川剧票友非常多,老老少少排队购票,整个剧场挤得满满的,有时为了要一张位置好的戏票,还要找内部人士“开后门”,从八十年代开始,电视、录像多了,人们看川剧的热情也渐渐冷了下来,观众也越来越少。
除观众减少外,年轻人也普遍对川剧不感兴趣。邱宗福说,他和老伴有一男一女,父母喜欢川剧,子女却不喜欢,在家里没人继承,在外面也难以找到徒弟。尽管如此,邱宗福依然痴心不改,自己坚持演唱的同时,也希望能收到几个徒弟,把自己的演技传下去,摆脱后继无人之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