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精神
人生旅途,“傻瓜”这个名词,就像我身后的影子,总是形影不离。
学生时代的我,读书成绩不好、做事没有心计、不善于偷奸耍滑、总是别人后面的跟屁虫……
同学们说我是“傻瓜”,给我取了一个外号:大傻。
父辈们安慰我说:这娃儿还是对,老实、本分、有孝心、不偷懒、是爸爸妈妈的乖娃儿!
既然是“傻”呼呼的,就不会有人愿和我一起玩,没有人愿意愿和我真心交朋友,没有人会尊重我,还不时受到别人的讥讽和白眼;因为反应迟钝,也不时受到别人的戏耍……
我生性是不甘寂寞的人,没人愿意和我一起耍,我就主动找人陪我耍,满足他们一些疑似刁难的要求。直至长大后,只要有朋友造访,要喝酒,我就陪你喝醉;要聊天,我也可以整夜不睡;需要苦力,我不怕累!
爸爸妈妈告诉我说:吃得亏,打得拢一堆;怕吃亏,身边朋友都要飞。
于是,我有了另一个外号:耿直。
在我心中,“傻” 的感念就是反应迟钝,但稳定性强;自己学东西困难,但善于模仿别人。
有时,“傻”也有傻的好处。在我小升初休学一年的时候,有时间就泡在一个租书摊上。时间长了,跟老板混得很熟悉了,他经常有事外出就找我给他守书摊。他知道我不会偷他的钱,一定会老老实实地守在书摊上,一动不动地守着那几箱子书和周围看书的人。
读书平庸的我,没有过成绩优异者的光彩,领奖台上从没有我的影子,我只能暗暗地羡慕和模仿他们。即使偶尔做了一件正确的事,受到老师点名表扬,我就会面红耳赤,十分害羞。
曾经有个路边的算命先生,他给我人生的定义:你啊,一辈子吃技术饭!
读高中后,一次偶然的机遇,我一辈子的福,有幸认识了我的英语导师、原国民党政府美国特派员的翻译官毛炳文,他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打成右派,被下放到牛华拉“牛儿车”;平反后,被分配到牛华中学代课,我成了他的其中一个学生。
当了我一学期的班主任后,他主动找到我父母说:你这个娃儿读书不如别人,悟性不强、学习没有技巧、不自信,就让他跟我学英语口语吧!他只要踏踏实实模仿我,每天保证把所学的内容读它几十分钟,一两年以后,他就比别人的口语好,就自信了。
父母想:读英语口语不是学文化,是学技能,需要拜师才能学好技能,算命先生不是说幺娃儿吃技术饭吗?
于是,我的老师毛炳文,成了我的师傅。
作为师傅,既然叫我模仿他,我除了模仿到他满口流利的英语外,也模仿了他军人般的气质,学士般优雅,笑头和尚般的气度。
师傅喜欢笑,每次去他那里读英语,走到大门前,就能听到他爽朗的笑声,穿透整个幽深的庭院。从那时起,我的脸上随时也挂着他那样简单的笑脸。
有次朋友聚会,一个朋友端着酒杯走向我说:智力,你的成功,是因为你会笑!
傻笑就傻笑吧,总比一天到晚板着脸好!
因为“傻”,学生时代结束,生活继续坎坷。
业务水平不高,只能做又脏又累的体力劳动,甘当打杂工;做事没有思路和技巧,稍有怠慢,都会受到嘲讽和谩骂。
不过,无论我的心境怎样的差,朗读英语口语的习惯,从未改变。
1993年,我的人生转折的一年,我有幸成为了国际招标工程攀枝花二滩电站的一名建设者,现场翻译。
在这里,老外是老板,中国人在联营体里面是打工一族。既然是打工者,就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是摆在面前的事情,无论是脑力还是体力,都得干,而且要求干好;这里没有会议,工作没有友谊,每天早上布置工作,晚上检查工作,哪个环节的工人没完成任务就处理那个环节的相关人员;少说多干,直到完成任务才可离岗,直线思维让这个国际工程减少了很多管理成本。
四年时间,我跟了七个外国老板,不同的老板有不同的思维,我就“傻傻”地模仿他们的工作风格和管理模式。一路模仿过来,我成了二滩电站屈指可数的高级助理翻译。
回到家乡后,我继续“傻傻”地干着自己的本分工作。
在中外合资**陶瓷公司,我一人干着五个英国老外的翻译工作,闲暇之余,还兼办公室主任,周旋于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之间;利用业余时间,还在家里从事英语补习工作,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两个“智力英语培训学校”的校长;在**机械公司,我为公司开展国际贸易工作,参加了十五届广交会,出国商务考察十多次。
人生一路走来,我问自己:简单地思维、踏实地工作,会不会创造人生的辉煌呢?是不是一种“傻瓜”精神?
一个朋友曾自豪地告诉我说:“我第一天到中外合资企业应聘的时候,面试者就是公司老总。三百多人里面,我是被录取的五个之一,而且成功地成为了社长助理。后来,董事长问我知道为什么被选中呢,是因为我有憨厚真诚的笑脸和一双清澈透亮的眼睛!”
现代人的社会,无良的经商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无休止的赌博导致人与人之间相互算计;文化媒体的某些误导导致人们失去灵魂归宿;迅速的经济发展让人们开始惶惶不可终日,没有安全感。
另一方面,在聪明人的群体,日日花天酒地,夜夜歌舞昇平;在喧闹的人群中浮夸自己,在五彩的霓虹灯下迷失自己;人人的物质追求突然无限膨胀,个个的眼神就像夏娃吃了伊甸园的苹果,大放异彩……
飞奔般的生活节奏下,参天的钢筋水泥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人们开始怀疑自己的幸福指数。
是否有曾走进狂野,仰望着繁星发愣?
是否也曾漫步于无人海边,凝视潮起潮落?
看到狂躁,我想到了沉静;看到聪明,我想起“傻瓜”。
我突然想到,寻找“傻瓜”的定义。
我坐到电脑前,打开了搜索页,读到了对词典对“傻瓜”的解释:“傻瓜”的来源跟古代一个非常古老的部落姜戎氏有关。《左传?6?1襄公十四年》记述了范宣子与姜戎氏的谈话,其中说:“来!姜戎氏!昔秦人追逐乃祖离于瓜州。”意思是当初秦人追逐你们的祖先吾离,一直追逐到了瓜州。瓜州在今甘肃敦煌一带。据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考证,姜戎氏被赶到瓜州后,人们就把聚居在瓜州的姜姓人统称为“瓜子族”。又因为“瓜子族”人秉性忠厚,被人雇佣时不懂得偷懒,埋头不停干活,勤奋老实,因为被当地人视为“傻子”,时间长了,就一概统称为“傻瓜”。
恍然大悟,被称为“傻瓜”并不是坏事,他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精神。
他秉性忠厚,不懂得偷懒,埋头不停干活,勤奋老实。
“傻瓜”之精神,或许是时代之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