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418|评论: 35

[原创·贴图] 雅风亘古素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9 20:38 | |阅读模式
   久闻上里古镇遐迩称道,白露当日取道访之。驱车环行徒步度量,有味道!出联一副,聊表心情:
    上联:水墨上里五家四家
    下联:山黛碧峰十里八里
    横批:天成亘古 DSCF3565.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1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2-9-9 21:16 |
:P不错,学习了

发表于 2012-9-9 22:19 |
上里古镇,又被称为"水墨上里".位于四川省雅安市,是四川历史文化名镇,也是四川省"十大古镇"之一.因为它如诗如画般的房子、古朴的街道以及保存完好的古迹而出名.尽管有些房子已经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了,但是它们仍然散发出独特、浓厚的魅力.古镇周边的植物也非常茂盛,绿葱葱的树叶与古朴的小镇构成了一副精致别趣的画面.

  上里古镇的整体结构是呈"井"字结构,小镇上的建筑高低错落,石板路稀稀落落,而它们又与古筑和古桥相映成趣,展示着这条曾经是南方丝绸之路上驿站的千年风韵.

发表于 2012-9-9 22:26 |
水墨宁静色正浓
上里致远景更韵

发表于 2012-9-9 22:39 |
DSCF368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9-10 10:41 |
1940388iwh5a4w4y6mi5hr[1].jpg 他乡的古镇赏析

发表于 2012-9-11 11:58 |
不错 好地方

 楼主| 发表于 2012-9-11 12:43 |
蜀中古镇 散落在四川盆地的文化珠玉:

   2012年3月刊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长达28页的精美四川古镇图文介绍,对四川省内10余个古镇的地貌特色、历史文化、人文风情进行了集中展示。该杂志以独特的视角将福宝古镇、昭化古城、新场古镇、尧坝古镇、元通古镇、清河古镇、上里古镇、石桥古镇、周子古镇、龙华古镇、恩阳古镇、毛裕古镇、清河古镇、新添古镇等10余个分散在四川盆地的古镇进行了新的诠释。文中描述“蜀中古镇众多,因其形成原因不同,形制各异,风貌迥然,或险或幽,或秀或峻,如同散落在四川盆地的文化珠玉,闪烁着璀璨的光芒。

 楼主| 发表于 2012-9-11 12:45 |

 楼主| 发表于 2012-9-11 12:46 |
2012年3期国家地理,长期对古镇的研究考察,我们对古镇有着特殊的感情,去年12期曾经发表过天府古镇一文,这次再写四川的古镇,颇有难度。一是避免重复,二是不可能把成都平原的古镇割裂开来。《中国国家地理》不是普通的科普刊物,不是简单的介绍地理知识,更多的是从人们关注的地理知识中表达出精彩的地理观念甚至地理思想,是科学普及和学术思想的结合,同时要用可读的方式传达给读者。我们把四川的古镇主要分为5类:1、进则天下,退则天府的蜀道关镇(以昭化-剑门关为代表);2、计里画驿的南丝路市镇(以上里、中理、下里、新场、新添为代表);3、嘉陵江畔的移民舟镇(以周子古镇为代表);4、羁縻边疆的西南重镇(龙华、福宝、尧坝等为代表);4、秦巴深处的传奇山镇(以恩阳、大竹清河古镇为代表)。从人文地理的角度出发,我们的设想是把古镇作为重要的聚落形态,展示其在沿盆地环形分布的形态和盆地内外进出之间的动态描写出来。所以在古镇图文介绍时可以看到蜀中古镇的渊源及类别。

      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纵论天下大势,在谈到四川时充满着激情与遗憾,他认为四川争衡天下,上可以称王,下可以称霸,然而四川又不能坐守,象剑门关天下险、瞿塘峡天下雄这些个三岁小孩都知道的险要,都是守不住的,“恃险坐守,必至于亡”,眼看着一次次被别人攻进来,四川人为何不沿别人进来的路打出去,争霸中原。

   其实,顾祖禹的论断说白了是封闭与开放的问题,地理形态看,四川是相对封闭的盆地,在常璩的《华阳国志》中就把四川描述成一座天然的城池,北面以汉中褒斜谷为前门,西南以熊耳、灵关(雅安宝兴、天全一带)为后户,中间以峨嵋山为城廓,西部有汶川藏区的牧场,南部以云南贵州的南中地区作为苑囿,“城池’前面还以岷江、渠江等为池沼,好似天然的护城河,可见,他已经清楚的把四川扩展至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和秦巴山地的山原壮形。

    正是由于这样的地形,从来没有哪一个区域象四川这样渴望着内外的交流,四面古道联系着八方来风,北有金牛道,南有南丝路,西有茶马古道,东有联系长江的东大道。但是,在内与外,进与出之间,开还是闭一直是四川历史的纠结,古蜀文明的兴衰就是很好的说明。商代晚期,杜宇开始以成都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庞大的王朝,教民务农,国力兴盛,但是,由于蜀地洪灾严重,杜宇治水的水平有限,于是,从长江荆楚一代引进了“水利人才“鳖灵,结果,水患治好了,鳖灵却通过王权战争赶走了杜宇,杜宇只好隐居到西部岷山,化为杜鹃,终日哀啼,这就是“杜鹃啼血”的故事。到了战国末期,开明王朝与秦国通好,还互送礼物,结果秦惠王相送几头会“屎金”的牛过来,蜀王开辟道路去迎接,结果中计,迎来了大兵压境的铁骑,开明王的安阳王子率领三万余人南迁至今天的越南,称雄百年。这个故事说明,封闭与开放不是现代人说得那么轻松,杜宇一开放王朝就取代了,开明一友好蜀国就灭亡了,这些四通八达的古道不是简单的历史谈笑,身临其境,怀着历史的同情心去领会,也许才能深解其意。

    每一个地方政权都会被统一,每一个历史朝代都会被更迭,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行走在四川盆地的边缘,你会深切感受到,在众多的关隘或者交通节点上,一座座遗留的古镇触动着四川历史的神经,有封闭的军镇,也有开放的市镇,既是环绕四川的坐标,也是进出盆地的见证。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07:41 |
u124496784_12f676319d7g21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07:41 |
u124496784_12f6764376fg21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9-12 07:43 |

 楼主| 发表于 2012-9-13 16:59 |
DSCF374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9-13 17:52 |
在人们已知的上里,生态、古镇以及丰富的民俗文化是这里最具特色的旅游名片。每逢节假日或周末,这里总是会如约迎来五湖四海的八方宾朋,或是一手拿着美味的小吃,一手拿着相机,体会古镇古街的韵味;或是在古桥河边的绿树掩映下沏上一壶香茗,呼吸清新的空气,感受着只属于这里的古镇风光。  也许会有人疑问,只是一个小镇为何却有如此的魅力?作为一座在2 千多年前就已闻名的小镇,上里古镇曾是南方丝绸之路临邛古道进入雅安的重要驿站,是唐蕃古道上的重要边茶关隘和茶马司所在地。而在近代,这里还是红军长征的过境之地,一个个红色石碑就是对此最好的佐证。
  对于古镇的魅力,已无须再多的言语。无论是已成功举办多年的“年猪文化节”、“春龙节”等富有当地民俗文化特色的旅游节庆活动,还是已成为雨城区旅游一大金字招牌的“水墨上里”,无一不体现出雨城区丰富和提升古镇旅游文化内涵的努力。
  每一道风景的背后都隐藏着生态和文化的影子。也许正是这样独具特色的魅力,为上里古镇赢得了无数引人艳羡的荣誉,“全国环境优美示范乡镇”、“全国环境优美示范乡镇”、“全省林业生态旅游百佳乡镇”、“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生态旅游百佳乡镇”、“ 省级园林城镇”⋯⋯这一切无不来自生态之魅,来自历史、文化之韵。

 楼主| 发表于 2012-9-16 09:08 |
DSCF3847.jpg

发表于 2012-9-16 23:08 |
算;了!我去过一次!去了就伤心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0 16:10 |
雨过天晴,太阳走过七色彩虹,万丈光芒照耀着春天的大地,大地上的一切都蓬勃向上。地上的小草,细细的嫩叶湿漉漉的,青枝绿叶的树木,像刚洗过一个澡,显得青翠欲滴。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着,唱得人心里活活的、痒痒的;小蜜蜂呼朋引伴出来采蜜,它们东亲亲、西吻吻,从这树花飞到那树花。 DSCF414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6:26 |
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发表于 2012-12-10 20:55 |
不错不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