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野田佳彦12日称,将举全国之力“保卫”钓鱼岛。日本《读卖新闻》则披露,日本政府拟定了钓鱼岛“国有化”的8个方案,包括派自卫队常驻,而野田倾向于在岛上修建灯塔。日本媒体在报道这些强硬表态的同时也注意到,“中国开始全面中止与日本的官方交流”。有德国媒体评论说,中日传统的克制外交被彻底撕裂。中国的愤怒情绪和强硬回击让日媒有些吃惊,但日本外相一面说不希望事态升级,一面坚称取消“国有化”不可能。日本媒体纷纷猜测中国下一步还将怎么做,一场还谈不上正式展开的“经济战”,已经让日本业界觉得“吃不消”。俄罗斯《生意人报》12日评论说,日本政府此举造成的外部政治损失,将远远超过它能收获的内部政治红利。
日本传递自相矛盾信息
带着“锲而不舍地向北京解释钓鱼岛国有化”的任务,日本外务省亚洲大洋洲局局长杉山晋辅12日在北京与中方官员进行会晤。不过在日本国内,日首相野田佳彦在新一轮党首竞选者记者会上传递的信息是,将举全国之力强化对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的警备。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也表示,对于中国要求取消“国有化”,重新考虑是不可能的,但希望事态不要继续升级恶化。德国《日报》用“讽刺”一词形容日本自相矛盾的举动。香港《大公报》评论说,9月底,中日将迎来邦交正常化40周年纪念。然而本应进入“四十不惑”的中日关系,却被日本一手搞成“四十而惑”。
“中日曾试图为岛屿争端涂上温和色调,但日本政府一纸买岛合同,将两国传统的克制外交彻底撕裂。”德国《斯图加特日报》这样评论眼下的气氛。“中国向钓鱼岛附近海域派出海监船”仍是世界各大媒体报道的标题。日本富士电视台12日派直升机前往钓鱼岛海域寻找我海监船,尚未找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昨日称,中方公务船将继续在中国管辖海域进行正常巡航活动。
日本《产经新闻》评论说,中方对日采取反复对抗措施的可能性很大,海监船很可能就是“先头部队”。而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开始军演,在中国国防部暗示报复后,中国与军事相关企业的股价都出现上升。“美 国 之 音”评论说,这将继续增加中日对抗的可能。
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在中国激起的愤怒令日本媒体也连呼“没想到”。朝日电视台12日在关于钓鱼岛的专题报道中,特意转播中国媒体播放的钓鱼岛广告,并称这是“惊人之举”。日本TBS电视台说,中国各报刊登各地反日游行的照片,说明中国政府的态度已由默认变成支持。日本《东京新闻》呼吁政府不要再做出任何刺激中国的事情。文章说,民 主党选举在即,野田希望向内外展示强硬的外交姿态,但他显然对中国考虑不足。特别是在APEC会议上的简短交谈中,中国领导人已明确表示“坚决反对”,日本却在会议结束后就宣布钓鱼岛“国有化”。日本前总务大臣原口一博批评野田的此种做法,在“外交上是粗野的”。
据共同社12日报道,钓鱼岛中3岛“国有化”土地登记手续已办理完毕,“土地权所有者”变更为日本政府。但对于怎么处理“国有化”后的钓鱼岛,日本朝日电视台称,日本政府现在还未决定。据《读卖新闻》报道,日本政府拟定了8个方案,包括维持现状、实施环境保护、修建灯塔等,其中最强硬的是派自卫队常驻钓鱼岛。野田倾向于修建灯塔,但政府内部意见分歧。朝日电视台评论员川村晃司提醒政府要慎重选择,因为日中地位已经发生变化。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日本雅虎、2CH等网站12日关闭了评论功能。在日本社交网站上,有人称赞钓鱼岛“国有化”的举动,但大多数人对此并不热衷。日本NHK电视台11日的调查显示,只有20%多的民众赞成钓鱼岛“国有化”,其他则选择无所谓或不关心。
“中国人一定还在寻找新反制措施”
面对日本政府“国有化”钓鱼岛的行径,台湾也迅速作出反应。台湾驻日代表沈斯淳在台“外交部”电召下,于12日下午返台。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多个台湾保钓团体12日前往日本交流协会台北事务所递交抗议书。台湾还可能在23日举行保钓大游行。据台湾“中央社”报道,台“海巡署”13日将安排500吨级“连江”舰和600吨级的“花莲”舰赴钓鱼岛海域进行护渔勤务交接演习。
对于如何宣示钓鱼岛“主权”,台湾社会提出的办法包括发行“钓鱼台邮票”,在宜兰县头城邮局设立专柜,让民众“一人一信”寄到日本;发行“钓鱼台属于台湾”中英文字样的10元硬币或流通纸钞等。《星 岛 日报》报道称,香港保钓行动委员会多名成员12日也游行到日本驻港总领事馆,并表示希望在9月18日前再赴钓鱼岛宣示主权。
《纽约时报》曾评论说,反日已经成为中国人伦理道德的一部分,它有别于其他转瞬即逝的民族主义情绪。美国福克斯新闻网站11日的文章称,在中国反日情绪背后,是中国对日本二战时期在华犯下罪行的愤怒之情。而日本的情绪是,他们惧怕中国崛起。
中国的强硬似乎有点出乎日本预料,日本媒体纷纷猜测中国下一步还将怎么做。日本帝京大学教授志方俊之12日在《产经新闻》撰文称,中国军方可能对钓鱼岛采用法律战、舆论战、心理战的“三战战略”,也许有一天,训练有素的中国军人乔装成为渔民,在遭遇到恶劣天气的情况下向日方寻求人道援助,中方或会借此机会登岛。他还说,中国可能会采取在南海同样的方式,在钓鱼岛设立“钓鱼市”。
在俄罗斯《观点报》看来,中日间重演英国和阿根廷“马岛冲突”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中国还没准备好与日本背后的美国冲突。因此,这场纠纷极可能通过“经济战场”解决。而且两国间似乎已经出现经济战的端倪。日本很多媒体12日都报道了中国取消与日本交流合作的新闻。《读卖新闻》称,山梨县的两家温泉旅馆有大约260名中国客人取消预约。该旅馆联盟理事长说,如果情况继续恶化,将向日本国会议员提请解决办法。日本TBS电视台也报道说,北京一家旅行社称,约40%的人取消前往日本旅行的计划。日本富士电视台评论说,这都是中国反制日本的办法,而且他们一定还在寻找新措施。
“请日本停止危险的赌博”,韩国《中 央 日 报》以此为题的文章说,在即将进行选举之际,日本通过刺激历史和领土问题争取右翼选票,但它应该明白东北亚的版图不再和以前一样。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称,虽然当前中日领土纠纷的风暴狂烈且可能恶化,但这一局面也并非一无是处,而是带来一线至关重要的希望。那就是迫使日本有识之士认真考虑同中国政治和经济关系长期恶化的代价。文章说,中日两国彼此需要对方,但代价不同。对于日本来说,那将成为国家的彻底灾难,且关系未来几十年。
“关于中美关系,邓小平有一个著名论断:中美关系好也好不到哪里,坏也坏不到哪里。不知道这话是否也适用于中日关系?”香港《亚 洲 时报》11日提出这样的问题。法国电视二台评论称,中日政府都不愿真正走向全面冲突,甚至爆发战争,但就钓鱼岛而言,摩擦可能会旷日持久。
美国究竟站在哪?
据法新社12日报道,谈到中日目前的钓鱼岛争端,美国助理国务卿坎贝尔表示,美国“希望在当前环境下更冷静的头脑能占上风”并重申华盛顿在亚洲日益激烈的领土纠纷中不持立场的观点。但日本NHK电视台报道说,日民 主党政策调查会长前原诚司在华盛顿与坎贝尔举行了会谈。他向美国说明把钓鱼岛“国有化”是为在安静环境下进行有效支配。对此,坎贝尔表示理解日本政府的应对。
“美国在中日纠纷中到底站在哪?”,提出这个问题的日本《外交学者》杂志显得有些着急,文章说,日本很明显在寻求美国的帮助,但美国的态度只是在“搅浑水”。法国《世界报》称,美国肯定更偏袒日本,但出于本国利益最大化考量,将至少在表面上作出“不偏不倚”的外交姿态。在CNN关于钓鱼岛事件的报道下,有美国网友评论说,美国不能既保护日本又保护以色列。如果美国牵扯进这件事,那以色列就得靠自己了,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
但在新加坡《联合早报》看来,事实上,出于东海及整个亚洲地缘政治的考虑,美国是在纵容日本,并试图通过钓鱼岛问题搅混东海之水,改变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而且台湾《联合报》12日评论说,与日韩之间的独岛(日本称竹岛)问题、日俄之间的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问题一样,钓鱼岛纷争就是美国在战后东亚“故意”留下的历史迷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