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游仙女湖
孔子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乐,仁者寿。
九龙多高山峡谷,而高山怀抱中常常散落着蓝宝石般的高山湖泊,令人心驰神往。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故这里可以乐山,可以乐水。
六月,正是仲夏季节。
一个午后,暖暖的阳光从窗棂洒进来,斜射在白色画布上,清的画室很是光亮,偶尔微风轻轻吹来,掀动紫色的纱,一浪一浪的……
清盘腿独坐在原木本色的地板上,从调色板上醮上颜色缓缓地在涂抹,勾勒……那是清构思了许久一幅的关于《雪落伍须》的油画,近景中那棵树的描绘清遇到了瓶颈, 几易其稿,总是不甚满意,迷茫中……
放在桌上的iphone熟悉的清脆铃声开始在画室回响,惊醒了清的构思。
宣传部环哥的来电,叫清备好器材,明天一早随队去仙女湖考察。而他正在返程的途中。清也正好到大自然中去收获,去感悟,去获取继续前行的动力。
第二天一大早,虽然昨夜下了一宿的雨,清还是早早背上器材赶到县委大院,还有些小雨,清正在担心天气,环哥已经到了。他是一个比较低调的人,脸圆圆的,特爱抽烟,待人温和,总是笑眯眯的,环哥接过清的器材放在路霸车的后备箱里,并告诉清到山上住宿的行军被还有雨衣都已经备好了,多细心的人。七点半,大部队终于开始出发了,出了县城,清给还在睡梦中的兰发了一封手机短信告之已经出发了。
一路上,清回答了降秋大哥的几个关于相机的问题,向他推荐了一款相机。闲谈中不觉就到了仙女湖所在的距县城大约60公里的乡政府。稍作休息后,大家便同早已等候在那里的乡领导一道开始向仙女湖前行,沿着陡峭的山路又开了13公里,到了一个叫石头沟的村落,车是不能开了,于是每人选了一匹马,除了相机,其余的器材专门找了两匹马驮。
山路越来越陡峭,清几乎是抱着马脖子走了一段,到了稍微平缓一点的方才直起身子,由于时值雨季,沿途植物茂盛,路比较泥泞,为了安全大家都下马徒步,向导指着半山腰的斜坡上比较矮的灌木丛,告诉大家,如果早来半月,将会看到那满山的白的粉的红的拳头一般大的杜鹃,在满山的粉绿、中绿、深绿的色彩中摇摇曳曳地绽放着……清的思维开始穿越了。
慢慢的适应了马上生活,清开始把相机架在左肩,利用马行走中的瞬间平衡拍摄队伍行进的状态。墨尔多山人将之称为“随拍”。墨尔多山人,一个头戴毡帽的中年人,白皙的鼻梁上架着一眼镜,着一袭蓝色的山地服,显得很儒雅。他使用的是佳能5DII,之前清不知道墨尔多山人拍摄水平怎么样?不过一路上听他的谈吐应该是不错的(后来才知道居然是省摄影家协会的会员)。中午两点左右,到了一个叫鲜花坪的地方,开始歇息。鲜花坪到处都开满以紫色为主的花,不过大部分都已是凋谢的状态了,也不知道是什么花,清觉得倒是有点像凡高画的《鸢尾花》。鸢尾之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彩虹,花色有红、橙、紫、蓝、白、黑,是上帝的信使,几乎分布于整个温带世界,在我国常用于象征爱情和友谊。简单用餐后,向导告诉大家,还有一半的路,要抓紧时间。又开始下雨了,大家开始添上雨衣。经过几个小时的徒步与骑马并用,在大家都感觉疲惫不堪之际,终于到达山顶了。这里有两三间破败的石头房,几乎都没有房顶。这是当地人在这里放牧时的临时居所。先行的当地人已经把顶棚搭好了,天蓝色的,很是醒目。休息了十多分钟,已是接近下午六点了,这时向导过来告诉大家仙女湖就在前面的山坳处,墨尔多山人急不可待地要去看看一直悬在脑里的仙女湖究竟怎么样美丽动人。看看天气,清有些不在意,估计拍摄不到好的片子,但还是去了……
翻过山坳,眼前豁然开朗,山的环抱中一大片云雾弥漫在清的脚下。由于是雨季,云雾把仙女湖遮掩了。这也是预料中的,清并没有奢望,然而,就在这时,云雾开始向左运行,洞开了不大的一块,显现了仙女湖的一点丽质,就像一阵微风袭来,不经意掀开了少女的面纱,啊,清和墨尔多山人都呆在了原地,周围的山峦是绿色的,云雾是白色的,仙女湖是湛蓝色的......就像是一块蓝色的宝石镶嵌在山的怀抱中,那蓝色甚至让人感觉失真,墨尔多山人用双手在胸口比划,说了两个字:震撼……接下来开始急急地各自寻找最佳的拍摄地。清看了看地势,仙女湖南北走向,便朝左小心翼翼地慢慢攀爬。
走了一段路,清选了一处可以拍摄仙女全貌的一块突兀的岩石,架好脚架,开始等待。云开了,雾散了,只是还有些许云雾不愿离开仙女,依偎在半山腰,山的倒影在湖上,一半是深蓝色的状若仙女飘动的长发,另外的一半是渐变的浅浅的蓝,奇妙的是左面湖与岸边相接的地方呈现出形若美丽少女的面部轮廓,发髻下深遂的眼窝,高挺的鼻梁,性感的嘴唇线清晰可见,尖削的下颌微微有些前突。现在清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断的按下快门......事实证明,老天只给了清和墨尔多山人十多分钟的时间,之后便浓雾弥漫,把美丽的仙女遮得严严实实。返回驻地,袅袅炊烟中,彝家特有的腊肉炖土鸡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大家都肌肠咕噜了。晚餐后,大雨如注,大家都躲在简陋的棚里,听着顶棚在雨的敲击下发出巨大的声响,无人入睡,大家开始闲聊,清和墨尔多山人交流了今天的片子。雨有些小了,在当地人热情的酒歌和笑话声中,清钻进行军被里慢慢进入了梦乡……
次日凌晨六点,预设的闹钟开始在被窝里震动并大声的响着,怕影响别人的好梦,清急忙关掉,这时墨尔多山人亦翻身坐起,他走到门口看了看,然后回头非常着急地叫赶快去拍摄,太阳就要出来了。清一翻而起,快速拿上器材奔出门外,甚至走得摔倒了也顾不上查看伤势。到了一处稍平的地方,支好脚架。清开始观察这早上的景色,不由得佩服墨尔多山人的经验老道,如果再磨蹭一下将会错失美景。仙女湖海拔4300米,人迹罕至,向导昨天就说这段时间雨水丰沛,肯定会看到云海。果然,放眼望去,那简直就是人间仙境,仿佛一幅极具中国韵味的山水画,让人不由陶醉。趁着太阳还没有出来,拉近,截取,突出主峰,中景若隐若现的山峰,激流而下的云海……
不觉间太阳已悄然出现,透过天空厚厚的云层,一束光投射在山峰的右侧,美轮美奂;开始有了变化,云层渐渐移动,变换,光线随之而变,远处明亮的云层和暗的主峰形成对比,更远处云海波涛翻滚;云层加厚,太阳即将喷薄而出,四周开始变暗,光明到来前的黑暗,群山都成了剪影,几束光投射在翻滚的云层之上。清听到墨尔多山人的赞叹,亦寻声望去,只见金黄的阳光洒在身后的草甸上,几头牦牛和黄牛三三两两安静地面朝太阳沐浴在晨光里,远处山坳却在暗里显得神秘,有点像电影中的背景。这十多分钟里快门的声音此起彼伏,伴随的是不断的惊叹赞美声……
拍摄云海后,清急忙来到仙女湖边的山顶,这时太阳已经躲了起来,开始起雾了,仙女若隐若现,湖边整齐的树,近处低矮的灌木丛,雾在树间缭绕,若淡若轻,再近处裸露的岩石……仿佛神仙居住的地方。
从山顶下到湖面的途中,清晰可见湖的边缘起伏的曲线,完全是美女的侧面轮廓,湖的蓝,绿的树、静谧淌漾其中。到达海拔 3800米的湖泊,踏着松软的草地沿湖而行,仲夏季节的粉绿色,新绿色,中绿色,不一而足,远处的山峰倒映在湖里,形成不规则的对称图案。
树叶已经化为尘土,凌乱而又规律的树桠在湖面展露。平静湖面上的山涧,一条山泉飞流直下,总让人觉得和湖边的灌木丛有着某种内在的联系,左下角的野花开得正艳,俨若一种象征抑或隐喻。
清换了角度,调转镜头、用广角拍摄灌木丛、草地、野花、倒影。还需要多说什么?退后几步,把画面分割成四份,又是不一样的风景。
没有原路返回,清顺湖而下,向导说比来路近但是比较陡峭不能骑马,一路上,墨尔多山人体力充沛,在山涧高声歌唱,清很是钦佩,大家一路上都在谈论美景、相机还有拍摄心得。开始下雨,并且越来越大,雨水从帽檐不断滴落,清拖着疲惫之躯向山下走去。在看到几百米远外等待的路霸车时,清反而走不动了,一下坐在了路边了,被同行的人们善意地嘲笑起来……
痛并快乐中回到县城,清肌肉酸痛,三四天都不能下楼梯。
清开始整理选择把得意之作放入自己的空间,他每天只要有时间就蹲在电脑边关注点击量,看看有多少人分享了那不为人知的美景。清向他的学生们讲述仙女湖之行。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自然之美,让人流连忘返;自然之美,可以让灵魂得以安宁;自然之美,可以荡涤体内的浑浊之气。回归自然,是现代都市人的一种奢望,清只希望追寻自然之美的人们,能把脚步放轻,不要践踏自然的草,花,树,山,与那让人心灵澄明的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