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戏谈】我听川剧《三祭江》
59自来眼力不甚从心,而耳朵还尖。儿时起进剧场看戏,就喜坐前排,否则,看不清楚就听,于是便也培养起长期以来喜欢闭着眼睛看戏即“听戏”的习惯。前段时间,在悦来茶园看戏时,就有“一盘鱼”、“人间好”见我“眉闭眼合”的,以为我睡着了呢,提醒我,既怕我感冒,又怕我漏看了好戏。谁知我哪怕即使爱坐边边,也是听得一清二楚的。 散打几句开场,说明了耳的重要,“听”的内涵,还是回到标题上来吧。 时至今日,川剧论坛上已有几位网友上传的川剧《三祭江》若干版本,其中,全折的计有: 川剧《三祭江》(竞华); 川剧《三祭江》(王静平); 川剧《三祭江》(喻丽勋); 川剧《三祭江》(蒋淑梅); 川剧《三祭江》(马瑶); 川剧《三祭江》(秋菊); 川剧《三祭江》(周容); 川剧《三祭江》(周玉清)。 此外,尚有川剧《三祭江》选段(沈铁梅)。 川剧《三祭江》属于“三下锅”的纯唱功戏,演员在台上基本上是谈不上有甚么动作的。看这折戏,莫如说是在听这折戏,应当像听音乐会那样去欣赏。 以上所记9种,我均放来听了不下3遍,除去后几种实况录音,前3种基本上每天都在听。 我这几月天天听《三祭江》,有个切身的感受——贴切的说,应该是“入耳”的感受——这就是:王静平的《三祭江》值得长听! 为什么?就因为其严格的“依字行腔”,故四十多分钟的唱腔,不仅“字正”(不倒字),而且腔圆(旋律美),韵味十足,能入我耳!可贵的是,她唱腔中的抑扬顿挫、低回婉转,是依剧情背景、人物形象、唱词内容而定,并非像某些演员那样为了追求声音响亮而一味“憋剌剌”地吼,也不像某些演员那样为了所谓的“创新”、搞些个脱离剧情的“花花绿绿”而背离川剧音乐的规律,听得人毛骨悚然。 因其故,我之耳听了之后感到悦耳,我之心也就相当的惬意了。 59写于2006年12月27日下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