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概述]“周妈妈”真名周德芬,现年69岁,中共党员,是阿坝州某公安某看守所退休干部,现居住都江堰市龙潭湾社区金羊新苑小区。 讲述“周妈妈”的故事,还得从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说起······ 当时,地处都江堰市龙潭湾社区的藏羌新村家属区房屋在地震中全部毁损,家园重建,邻里能否相聚,路在何方?谁能站出来,肩负此重担?此时,年近七旬的“周妈妈”站了出来,本应退休后好好修养的她确主动承担重建重任,人说女人能撑起半边天,年近七旬周能否扛得住这两个家属区居民重建重托,一切都是未知数。为早日实现开工重建,周妈妈不怕辛苦不怕累,天天起早探黑走访邻里相亲,当义务宣传和联络员,收集大家重建意愿。一日一日,在其努力下,2009年2月20日,周妈妈组织召开了都江堰市第一个灾后重建动员大会,决定采取“组合式”重建模式修建新小区,取名“金羊新苑”;意愿选定了,周妈妈是帮里有忙外,一方面积极筹措资金、管好居民建房钱,又要忙于跟到社区跑建设;4月9日,金羊新苑小区破土动工修建;2010年2月9日,小区首批住户满怀喜悦、乔迁新居,这一切无不饱含着“周妈妈”的心酸苦辣,此刻的“周妈妈”笑了。可是在“周妈妈”眼里,她没有把功劳归于自我,而是倡导居民群众一起深情感谢党和政府,对此还在金羊新苑小区大门口两侧张贴的一幅“党委领导人民支持天塌地陷何所惧;政府关怀群众理解乔迁新居谢党恩”的大红对联。 作为一名“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受害者,也是灾后重建的亲身经历者,回顾整过灾后重建所经历的艰辛历程,无不让人感慨万千,回味悠长,“周妈妈”从此成为了居民的依托,她用行动让邻里们信服着…… 周妈妈说:“金羊新苑小区新房的分配过程中一段让她久久难忘的事情”。在金羊新苑新房建成进行分配时,住原羊子口电站3楼的一位户主,因在统计上报时,将其3楼居住地误填写成了6楼,该业主对其分到6楼极为不满,在社区板房办公室里找到周妈妈,情绪非常激动,认为是周妈妈欺骗了她并大声嚷嚷道社区和小区业委会暗箱操作。她一边大吵大闹,一边拿出手机给其亲属打电话搬“救兵”。大约十多分钟后,一位衣着光鲜、体态稍胖的中年妇女,自称是该住户的亲属走到周妈妈面前,不问青红皂白,就以一种盛气凌人的口气说:“你们是干什么吃的,知道我是谁吗?”,对周妈妈动粗语,可是周妈妈说:“你是谁没关系,就是中央领导来吗也要讲一个‘理’字嘛”。可是这位妇女就是不听说。 晚上回家后,“周妈妈”就此事反复地想了很多,逾想逾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委屈。不是吗?为了金羊新苑小区这个重建住房,他不顾自己已近70岁年龄的身体,整天奔波于重建点位与市上规划局、房管局、重建办等部门之间,为此不知付出了许许多多的心血,还不是为了大家能早日住进新房?几十年来,她从没跟别人红着脸吵过架,今天没想到竟然受到如此辱骂,想到这些,她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老伴见她流泪、一副委屈的样子,就开导她,别想太多了,都这把年纪了,身体要紧。正当周妈妈还在气头上时,家里的电话突然响起,原来是白天蛮横无理的妇女打电话给她道歉,对她说:“周阿姨,白天的事,都怪我有些冲动,向你道个歉,我想找你谈一谈,行吗?”当时正为这事感到伤心的周妈妈,真没想到对方主动向她道歉,心中的恼气一下就消了。下来,周妈妈带着小区业委会通过核实了解,的确是羊子口电站当初在报送业主住房楼层的资料时,填报错误,事情澄清后,及时进行了更正。 在重建金羊新苑的过程中,周妈妈流下的泪、奔波的路,只有脸上的皱纹才是最好证明。周妈妈认为:“自己是一名老党员,就应该为小区居民服务,理所应当讲奉献,受点委屈也值得”。在周妈妈的付出下,金羊新苑成为了都江堰市第一个入住的地震重建安置小区,也探索出了灾后重建“组合式”模式,让灾后重建积累经验。当前,金羊新苑已成为党员干部教育实践教学基地,从中央到地方纷纷有领导到都江堰金羊新苑考察学习,省领导蒋巨峰、李春城等纷纷看望过“周妈妈”。 奔波心累三年,“周妈妈”没有停下奉献服务的脚步。现在,又牵头组建小区院落议事会、腰鼓队。为构建和谐小区,在发挥自己的余热。如今,走进“金羊新苑”小区,无人不知这个和蔼可亲的“周妈妈”,小区院落的规范管理和邻里和谐相处,一切都来源于这位年近70的“周妈妈”,很多年小晚辈也叫她“周阿姨”。阿谀奉献的周阿姨说:“今天,看到金羊新苑重建她觉得自己的付出很有价值,无愧于自己是一名老党员,只要自己走的动,愿意继续付出”。 编者语:小强强笔者的“周妈妈”的故事还有很多没有讲出来?要想了解她,不妨到金羊新苑去问居民,他们能给一个最正确的看法和评价,希望大家像这位周阿姨学习,她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真正的价值和作用体现,让我们在这里说一声:“周妈妈,辛苦了”。
“周妈妈”给大家讲院落管理
“周妈妈”给大家讲院落管理
“周妈妈”给大家讲院落管理
“周妈妈”给居民发放宣传单
发放宣传单
周妈妈给社区干部讲院落
周妈妈给社区干部反映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