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青川黄酒
青川职高刘继贵
青川黄酒,色黄、浑浊、浓香而醉人,酒精浓度20度左右。劳累时,喝上两碗,疲劳顿消,精神倍增。飘飘然,荡荡然,不知其所以然了,它也因此而闻名于远乡近邻。那么,它产于何时、何地,为何人首酿?查遍所有文史资料而均无答案。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国黄酒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多以大米、糯米为原料酿制而成。最有名的是绍兴黄酒,襄阳黄酒。据说襄阳黄酒为三国历史名人诸葛亮之妻黄月英酿创,故而得名。然而,青川黄酒的产时、产地、酿创人虽不可考,而酿制原料、方法和盛产之地,却值一提。
青川黄酒是以玉米为原料。酿制过程是:先炒,炒有技巧。既不能炒黑,又不能焦,黑、焦都会影响酒的色、味,只能炒成淡黄色。将玉米炒黄后,起锅,把锅洗尽。否则,影响色泽,然后掺水煮。不能煮的太pā,太pā了,发酵时会成粥糊;也不能太硬,太硬了不好发酵,味道也不好。然后铲起,将水滤干,凉冷,拌粬发酵。发酵时间约3至7天,最后装缸,密封,大约3个月左右方可开缸。舀出,用开水浸泡一两个小时,方可饮用。浸泡时间长,才能泡出味。饮用时只喝汁水,酒渣泡到无酒味时就倒掉喂猪。嫩玉米煮黄酒别有风味。酿制过程与前相同,不同的是嫩玉米黄酒可以像醪糟一样摲càn了喝,可以连渣带汁一起吃掉。清香而可口,止饥而解渴。由此,我联想到了它的产地。青川37个乡镇,唯独黄坪,瓦砾,孔溪,板桥,上马,木鱼,兲隍,骑马,清坪,观音,洞水这11个乡镇为盛产之地。其余乡镇,闻所未闻,这为何因?是何人酿创?发源地在哪?这一系列问题,将会成为难解之谜。谜虽难解,但产地酿制高手却多。若能将这些高手云集起来研究开发,是带动青川经济的一条很好门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些盛产之地的大街小巷都有妇翁在叫卖,5分钱一小汤碗,后来买到一角钱一小汤碗。八十年代初,卖到5角甚至一圆钱一小汤碗。而如今却不见踪迹了。
要使青川黄酒得以开发,首要的问题是解决保鲜。青川黄酒最大的缺点是容易生霉,不耐贮存,隔上五六日,色香味尽去。这是一个技术难关,若能攻破,青川黄酒名扬全球不是梦了。
2012年10月22日晚9时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