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剧本我喜欢
三十五岁的李明璋,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写了两出大幕戏:《和亲记》《困邢州》(《李存孝之死》)。我很喜欢他的剧本和剧中的人物。
春 蚕
初见李明璋,觉得他有点“不修边幅”。个子不高,偏瘦,头发长,有点乱。左手夹一支烟,手指已被烟熏黑了。大家知道,这是李亚群部长调来的编剧,正在写《和亲记》。
剧团搬到状元街二十号的一个院子,以前这里是出版社的办公地,四周住着不少老成都人,大多是青瓦平房。院子大门开在状元街,坐北朝南。进去后是一块很宽的铺了水泥地面的篮球场。左边一小间一小间的平房全作男生宿舍,右边为公用的洗衣台和一间制作景片的大房子;顺着球场向前,有葡萄架和一个带边的花台,两层高的办公楼横贯东西;穿过通道,左边为排练场,右边是一楼一底的一排宿舍;再向北,院子的最深处,有一宽大食堂,食堂东面有一后门,可通向粪草湖街,但须经过居民房之间的一条狭窄过道,去盐市口都愿走后门。我们住集体宿舍,李明璋独自一人住在办公楼二层的最角落。
夜深了,唯有他的房间还亮着灯。第二天见他,眼里发红带着血丝。排练中曾到过他的寝室,他请我坐,随即又不好意思地笑笑:“有点乱。”房间里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单人床,全是公家配的。桌子虽旧,比较宽大。桌上的烟缸里,堆满了烟头。桌面上横七竖八堆着书、稿笺,到处是飘落的烟灰。
下班了,男孩子玩篮球,女生一旁助阵。他从球场不远处走过来,篮球落到身旁,碰在了身上,他没有感觉,也不拍去留在衣上的灰,径直向前走去。在他的世界里,除了写戏再没有其他东西。
头发长了,剧团的男孩子提醒他:“李老师,该剪头了。”强拉他到理发店。一天,他去找李部长,部长问有什么事。他说,有个请求:能不能去食堂买饭时不排队?说着说着还哭了起来。看着这个恨不能把所有时间全用来写剧本的年轻人,李部长很心痛,让他从此享受了不排队买饭的“特权”。 他拿着碗筷径直而来,买好饭菜径直而去,回到寝室,回到他的世界。
《和亲记》写出来了,我饰演小乔。剧本发到手中,读着读着,忘记了去背小乔的台词。我被整个剧本吸引了,某些唱段就像唐诗宋词:
梨花马,踏碎白云飞蹄后,
紫玉鞭,挥洒红叶漫山头。
引弹亡群兽,
回旗卷落鸥。
谁敢道——
盘马弯弓非女流。
这是吴国郡主孙尚香钟山狩猎的唱词,这些句子,几十年后,还能随口背出。
读李明璋的剧本,无形中提高了文学修养,提高了鉴赏能力,启发了丰富的想象。
《和亲记》上演之后,《困邢州》写出来了。排练中,邓夫人有几句唱词:“早知你父心残暴,何不当初投黄巢。纵然是同样把寿夭,未必分尸像今朝。”我感觉唱到第三句“把寿夭”三个字时,不太顺,去找李明璋,建议改成“捐躯了”听来顺些。“夭” “朝”都是平声,“了”是仄声,既避免重复,又好发音。他一听,立即拍板:“好。”没想到,还到排练场当着大家说:“这是左清飞改的,改得好!”
《困邢州》是一个悲剧,一个让人震撼的悲剧。他是流着泪写的,用尽了他最后的心血。“春蚕到死丝方尽”,李明璋如春蚕。可惜英年早逝。好在吐出的丝,织成了精美的艺术画卷,之后他才离开了这个世界。
皇家气派
《和亲记》为新编历史剧,二度创作不好,很难吸引观众。
《和亲记》人物众多,有名有姓有台词的角色,达二十一人。其中十余人是《三国演义》中著名的历史人物。为这些角色安排最合适的演员,至关重要。
李部长把雅安的青莲(邓先树)请来,把成都市川剧院的导演刘成钧借调过来,先后担任导演。后来刘成钧被留省上任业务副团长。
一份近四十人的角色名单公布了:擅长表演的张继泽饰演刘备,在《白蛇传》中能一人贯通饰演白蛇(过去要几位演员分饰)的胡素蓉饰孙尚香,在《拦马》中演焦光普很出色的任庭芳,让他饰演周瑜,后又改演诸葛亮;新上的演员形象虽与周瑜吻合一些,但又缺乏周郎的武将风度,只好又把任庭芳换回来;所有人都欣然接受李部长的安排,不仅仅因为他是领导,更主要是他内行、公正,一切为了戏,大家心服口服。
我演小乔。剧本对这一人物着墨虽不是特别多,但人物性格鲜明、可爱。她第一次亮相是在钟山狩猎,一上场就道出:“不惯征鞍,汗湿罗衣透……”寥寥几字,就勾画出了她的娇憨;她热爱“将军卸甲胄,仕女漫郊游”的生活,喜欢“檀板歌红豆,酒帘绕画楼”的太平景象;对政治不懂,对权术不屑,真诚地认为“周郎多重义……”真心为“孙刘联姻”而高兴。在争王图霸宏伟而沉重的画卷里,她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喜欢小乔。很容易走近她,表演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1962年3月,《和亲记》上演了。一下就征服了蓉城观众。
刘备不再是那个“江山是哭出来的”可怜虫,而是“鸿门豪气效高皇”的英雄。吴国郡主孙尚香是“盘马弯弓”,“非天下英雄不嫁”的女中豪杰。文韬武略的周郎偏遇个娇痴的小乔夫人,还有他的岳父乔玄(王起久饰)“帮倒忙”,否则不至于落败。孙权(刘忠义饰)碧眼紫髯,胸怀大志,却输在了妹妹的“倒戈”。甘露寺相亲,佛堂内暗设伏兵,佛堂上张灯结彩。“媒人”吕范(张秉果饰)明褒暗贬,蒙在鼓里的乔国老,偏“鼎力玉成”。吴国太(冯玉芬饰)钟爱郡主,婚姻弄假成真。郡主随刘备潜逃,周瑜率重兵追赶,截住的凤辇中,却跑出来个莽张飞。刘备危急之时,诸葛亮(邱明瑞饰)一叶扁舟,飘然而至。引人入胜的剧情,演员入情的表演,舞台上的气势风采,把观众带入一个又一个的高潮。
使观众激动的还有那宏大的场面、整体的水平。
关羽(钱兆鸿饰)、张飞(张文饰)、赵云(墙方云饰),个个身高一米八。关羽红脸美髯,不离偃月刀;张飞钢须倒竖,手执丈八长矛;赵云白盔白甲,英气四射。虽是配角,个个耀眼。东吴四将,各色大靠也是人高马大;畅猎钟山,八个女兵,纵马扬鞭,身姿婀娜,个个秀美;梅宫寝宴,紫电四婢,筵前击剑,剑光闪烁,个个英姿飒爽,动作整齐划一。一位观众感慨:这些“穿角”(饰演群众角色)的女娃子,要放到下面剧团去,个个都可以唱主角。这话不假,饰剑奴的王竹慧,本来就是剧团的主要演员之一。
《和亲记》为中共四川省委宣传工作会议、全省剧目工作会议演出,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邓小平、彭真、陈毅等演出;去东北三省演出;去北京,进中南海演出;到中国戏曲学校(戏曲学院前身)演出,声名远播。阳翰笙、吴雪、陈其通、张庚、晏甬等戏剧家都给予肯定。
一路演来,一路好评。专家和观众给剧团总结了八个字“阵容整齐,台风严肃”,亲切地呼之为“李家班”。 这是对李亚群部长呕心沥血培养的这个“娃娃班” 的由衷肯定。这个戏显示的“皇家气派”,使剧团在川剧界甚至全国戏曲界独树一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