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安居才能乐业,由此可见“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住房的变化是衡量人们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从2004年到2010年6年间,乐加乡村民李治恩家的住房经过了三次变迁,从三四个人挤在一起的土胚房到100多平方米的砖房,再到300多平方米的小洋楼,老李一家的生活完全跟上了时代的节奏。 说到自己这几年居住条件的变化,李治恩是如数家珍,他首先带记者参观了曾经居住了40多年的土胚房。低矮的房檐下放着好几个大泡菜坛子,狭小的房间里曾经住着弟姐妹四五个人。老李告诉记者,这处土胚房算是家里的祖屋,当时家里兄弟姊妹加上父母一共10个人,住房只有三间,一间屋要搭两三张床。 这一状况在2004年得到了改变。老李夫妻二人从90年代开始养猪,年出栏生猪在20头左右。2004年,老李一家用积攒的6万元钱紧挨着主屋新修了一楼一底的砖房,一家人高高兴兴的从低矮潮湿的土胚房搬进了崭新的楼房。160多平方米的楼房4个人住,包括客厅、四间卧室,还有专门的厨房和卫生间,客厅和卧室贴上了城里流行的地板砖。 在这处当时比较时髦的楼房里,老李一家住了也不过6年多时间。2010年,由于儿女都到了适婚年龄,老李一家又花了30多万元在附近的场镇新修了一栋300多平方米的房屋。 老李新修的房屋外观漂亮洋气,宽敞明亮,不但包括 6间卧室、两间客厅、两间门面和水冲式厕所、厨房,就连装修也一点不比城里差。老李告诉记者,自己能够在8年时间内修了两次住房,居住条件越来越好,全靠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十年间,我县城乡居民不论是在人均居住面积,还是住房设施的齐备、功能的完善上,都有了十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灾后重建让居住水平至少前进了10年。仅仅从2008年以来,超过全县总数三分之一、82000多户农房完成了重建,8400户城镇住房进行了重建。(李治明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