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751|评论: 5

【原创】长篇小说《大纸坊》连载之四 作者 林一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6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三声炮响,州府资助承宗在狮子桥修建的造纸作坊竣工了。所谓纸坊,就是在一个三尺多高的锅台上用木板围成直径一丈二尺、高一丈的圆甑,下面放置一口九尺直径的大铁锅,以煮竹篁之用,俗称“篁锅”。又在附近挖了几个三丈长、一丈宽、深近一丈的大窖坑。人们把较嫩的竹子(俗称“竹蔴”)砍成几尺长截的,放在大窖坑里泡好后捞进篁锅中,装一层竹蔴加一层石灰,再加上和竹蔴一样高的水。灶里烧着山上砍来的木柴,燃着熊熊大火煮上十二天,由十六个青壮年男子站在篁锅上舂打竹蔴。
       只见这十六个人头上盘起长长的辫子,身着对襟坎肩,扎着粗布腰带,天气热了就光着上身,浑身冒着汗珠。他们手握一丈多长的木头“舂杆”,这舂杆少说也有几十斤重,但他们却轻松地挥舞着接连舂打三天,把竹蔴打成料团,再把这料团装进“篁锅”煮上七天,为了让纸变白,最后还要加上草碱煮熟。然后将煮好的料又捞到牛拉的石碾中碾成浆,倒在石缸里,加上适量的花药粉搅匀,再用竹簾抄起纸浆,层层叠好,堆到半干后,一张张揭来晾起,在太阳下晒干,便成了“纸”。再用磨纸石磨好,就运到市场上出售。
        一篁锅料可造八十担纸,按市场行情,价值在二十两银子左右。
        蔡承宗就把这个作坊定名为“蔡氏纸坊”。并在纸坊中央供奉着造纸祖师蔡伦的塑像,将蔡伦奉若神明,每天清晨顶礼膜拜。
        由于蔡承宗待人宽厚,他虽然远道而来,但他把每个造纸弟兄当成自己的亲人,每天管造纸弟兄一顿午饭;不论纸的销售如何,他每月都按时发工钱;并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祖传的造纸术传给大家。弟兄们把这个千里之外的东家当成自己的亲密朋友,无论有啥困难都愿意向承宗摆谈,承宗对他们的求助也是有求必应。所有纸匠都乐于为这个东家吃苦耐劳。这样一来,这家纸坊的纸质在附近就比别人高出一筹。
        在整个造纸匠序中,打竹蔴是最费力的事,为了统一十六个人同时用力,由其中一人高声领唱“嗦依咗”,其他人则异口同声地喊道“嗬”!领唱人接着喊“嗦依咗嗬”、“哟嗬嗬”!“嗨呀吗咗来”、“嗨呀咗”!“蔡伦先师把纸造来嘛”,“嗨呀咗”!“王母娘娘加药方来嘛”,“嗨呀咗”!“学生拿起做文章来嘛”,“嗨呀咗”!“武举闻名天下扬来嘛”,“嗨呀咗”!“嗨呀吗咗来”,“嗨呀咗”!“哎嗨哟嗬哟……”,“嗨—呀”,“嗨咗”、“嗨咗”……这十六个人的喊声,就是一首男高音大合唱,那声音地动山摇,响彻云霄。大家边唱边提起手中的舂杆用力舂打竹蔴,这十六根舂杆敲打竹蔴时一致发出“噼噗”、“噼噗”的声音,好像在为这首大合唱作打击乐伴音,于是形成了山里特有的一首歌谣《竹蔴号子》。
     随后,人们又把一些当地的山歌引进竹蔴号子:“对面的幺妹想啥子”?“嗨呀咗”!“妹妹是不是想哥哥啊”?“嗨呀咗”!“哥哥天天都想妹子来嘛”,“嗨呀咗”!“今晚约你见一面来嘛”,“嗨呀咗”!这男欢女爱的山歌融进号歌后,就使原始的《竹蔴号子》变得有趣起来。
更令蔡承宗感到兴奋的是,他似乎生活在歌的世界一般。这首百听不厌的《竹蔴号子》,让他越听越高兴,有时他也跟着纸匠们一起哼唱,甚至手舞足蹈地做着打竹蔴的动作来。
        路人有诗赞道:昔日谷中杂草长,山高不见鸟飞扬。而今听得号歌起,遍地绿风吹纸坊。

未命名.JPG
                                                                                   作者    林一阳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2-11-2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小时候,常常听老人们说烧簧锅,那个时候总是想当然的认为是黄色的锅,更不知道那个簧锅是干什么用的,现在终于看到了古老的簧锅,看到了聪明智慧的邛崃人民在这片土地上是如何创造自己的生活的,说实在的看罢此文,收获不小!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敬爱的读者朋友,你的感想很好。你可能以为我小说的标题为大纸坊,而开篇就应写出平乐的纸文化。我则以张献忠剿四川的战争场面作引子,从而引出湖广填四川这一说法,使故事的主人公蔡承宗从湖南迁到成都。而在张献忠剿四川的描写中,又把小时候听说的活麻扎了张献忠的说法写了进去,使他的剿杀带有民间故事的色彩。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平乐造纸历史悠久,的确是始于宋而盛于清。小说中说过去是用树木等料造纸,蔡承宗到卢沟后改用竹篁造纸,所以煮竹篁的甄被称为篁锅,现今卢沟尚有当年他造纸的遗址存在。

 楼主| 发表于 2013-6-16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去的纸坊,无非就是一个作坊,但它可以加工出大量的纸,以满足人们生活之必需。

发表于 2013-6-25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