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结婚当天,天下着蒙蒙细雨。张家杀了几头肥猪,办了五十桌酒席。乡亲们前来祝贺,以户感送礼钱,家境好点的感送铜钱,困难的则送玉米、小麦或黄豆,张作山站在礼房前,向乡亲们拱手作揖,表示道谢。
张家堂屋的神龛上贴着新写的“张氏堂上列代远高曾祖裨神位”的红纸黑字龛文,神牌下的条桌上点着两只大红蜡烛。所有门上贴着红色的“囍”字。
上午巳时,婚礼开始。两位年长的司礼先生分别站在堂屋门口的八仙桌两旁呼喊:“吉辰已到,升炮!新郎、新娘入华堂,行三跪九叩礼!”
他们没打轿子,只请了平乐镇的乐队,在鼓乐和鞭炮声中,新郎牵上系着新娘的红彩,在当地找一对多子多孙的长寿、结发夫妻作“开揖大人”陪伴,从天井慢慢步入张家堂前。王民武今天头戴黑色礼帽,帽上插了两支宫花,身着长袍,胸前佩戴着大红绸花,格外英俊。张启芬头顶着大红盖头,身着红色的新娘盛装。在新郎新娘行走的同时,司礼先生分别唱道:“吉日良辰,天地开张。一对新人,今日成双。白头偕老,福禄安康!” 他们又一人一句的高声唱道:“东方一朵紫云开,西方一朵紫云来,两朵紫云来相会,新郎新娘拜堂来。一拜天地”!开揖大人分别扶上新郎新娘面对堂屋门口的天井,跪在地上。只听司礼先生高喊:“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待他们拜了天地后,司礼先生分别喊着:“恭维张府堂上历代远高曾祖”!“二拜祖宗”!随着这呼喊,开揖大人分别将新郎和新娘扶转身来,面对堂屋的祖宗神牌,跪拜家神。又听司礼先生喊道:“恭请张府高堂大人入座”!张作山夫妇穿着一身崭新的衣服坐在堂屋门口,接受新郎、新娘的跪拜。另一位司礼先生:“三拜高堂”!三叩首后。“夫妻对拜”!新郎、新娘二人转身相对,互相作揖对拜。 “拜堂已毕,新郎新娘入洞房”!一对聪明可爱的“金童玉女”双手捧着大红蜡烛走在前面,开揖大人随着他们将新郎、新娘扶入洞房。 两位司礼先生同时高声呼喊:“天长地久,地久天长,恭贺张府喜气洋洋!” 洞房内布置简单,只放些崭新的床、帐、箱、柜等物。
随着支客师一声高唱:“各位客人请坐好,主人家的人手少。八个人一桌,坐好就开席”!乡亲们各自寻找座位入坐,酒宴随即开始。
办九碗的大厨房中,摆着各种大锅、大缸、砂罐和竹制蒸笼,下面燃着红彤彤的木炭,每个锅、缸、罐中分别装着川西民间盛宴的香、酥、烧、墩、膀、笋、糯米饭、渣面子、粉丝汤等九种菜肴。张家在平乐镇街上请来一位主厨正忙碌地操办着酒席,地方上那个经常办九碗的厨子在帮厨中悄悄观看今天这主厨的手艺。
这“香”指“香碗”,厨师以猪肚、猪心、猪舌、猪肺、火腿和响皮为原料,掺水煮上八分火,切成片摆在碗底,放上本地的山药或红白萝卜与姜、葱、盐等调料,在蒸笼里蒸好,揭开笼盖后,把用猪的心肺浸泡出来的血水掺在熬好的骨头高汤里烧开,去掉血泡和杂质,再把这晶莹透明的清汤舀到每个菜碗里,在碗口盖上一个碗端到桌上,再把碗翻过来揭开,香气飘逸,故称“香碗”。“酥”是用肉丁裹着鸡蛋清调和的精致麦面在八分火的油锅里炸好,冷却后加上姜再炖,撒上葱花,吃起来酥脆香甜,故名“酥肉”。“烧”是把猪的肝、腰和大肠等内脏加上豆辦和大香、三奈、花椒炒到六分火,掺上水烧,快烧好时,加上时令鲜菜,香味扑鼻。“墩”是用猪的肥肉做成的。“膀”则采用猪膀或后腿放在土缸里加上香料煨好,再用舂好的姜汁、豆辦、葱花和少量糖、醋,炒好后泼在上面,香甜可口,故称“姜汁膀”。当地的特产“牛尾笋”,经太阳晒干后,用米汤发胀,切成小片加上姜、葱煨成“灌笋汤”。还有红糖、白糖和猪油、菜油混合制作的红色糯米饭,上面盖上八片夹砂肉。另有红苕裹上糯米和籼米磨成米粉蒸制的渣面子。客人们吃到最后,再端上一碗用豌豆制成的银丝粉汤,加上黄花、木耳和少许姜、醋,粉丝如雪,酸味犹长。整个厨房里热气腾腾,香气熏天。
掌厨师将每种菜舀在大斗碗中,放上长条形的菜盘,端盘的人把菜托到每桌之间,桌旁站着下套的人高喊:“菜来啦,让开”!分别把每碗菜送到各桌。九大碗菜肴按照荤、素顺序,摆成三碗一排,像斗口一样方方正正的摆在八仙桌上,所以又称“九斗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