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老不中用

[生活•情感] 【纪实.贴图】 洞外——洞内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1031 (20).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1031 (17).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3127.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3128.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1031 (26).JP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3166.JPG

发表于 2012-11-4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time::dizzy::sleepy::hug::victory::handshake======

发表于 2012-11-4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熟悉不过了,记得大人说当初是用来引水,结果高矮没弄对水流不过去,慢慢就用来通行了,以前那里面还没谱水泥板,还要打火把走,走过去鞋子裤子上全是泥巴。

发表于 2012-11-4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辛苦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7:54 | 显示全部楼层
bryan072 发表于 2012-11-4 12:2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再熟悉不过了,记得大人说当初是用来引水,结果高矮没弄对水流不过去,慢慢就用来通行了,以前那里面还没谱 ...

现在洞里是水泥路,两边洞口几米处滴着水,像在下雨一样,返回时在洞中还有遇到一个年轻人,慢慢地开着摩托穿洞,后面还搭载两个人哒。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4 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布衣瞎客 发表于 2012-11-4 13: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辛苦

不辛苦,是在休闲。

发表于 2012-11-4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些天骑自行车翻莫家沟后面的山到东一村,水泥路到村委会前就没有了,当地人说半山头有个洞,穿过去就是临江了。结果我没有走那个洞,而是继续顺着机耕道向前走,结果,机耕道都没有了。只能骑车在羊肠小道上穿行,走了好久,才到石坎村的村委会驻地。从那开始又是水泥路,翻过高山,到临江。
     虽说是水泥路,但是坡度太大了,上山下山,多数路段我都是推着车走的。如果是机动车的话,可能也是很靠技术的。
     我想,如果没有两头的大路,那个地方应是比较闭塞的了。沿途见到的要么是老人要么是小孩。老人在田间劳作,阳光照在新翻的平整的田畴上,很有诗情画意。不过,两村交界的那段曲折悠长的小路给我留下的印象却要深得多。老人,小孩,破败的院落,谁在守望着乡村?
发表于 2012-11-4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又让我看到那个地方。有多少年没走过那个洞子了。
发表于 2012-11-4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万 发表于 2012-11-3 14:1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挖这个洞的原因是啥子喃???

交通不发达,翻大牛山又不好走,东一的人才开了这个洞,翻遍到冷铺子及到盐亭,现在应该还有人走。

发表于 2012-11-4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爽的地点!!!:)

发表于 2012-11-4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我知道的情况来对老先生的内容做个补充:
   以前东一村村民,来往县城,临江公社【那会叫公社,后来叫乡】,卖个鸡蛋,公粮统购,买些农药化肥,来往都要翻越横亘在东一和临江之间的大牛山,那时因为没电连打个米,磨个面都要到原乡政府的冷铺子,所以交通极为不便,翻过这座山办点事没有半天时间是不行的。
   后来临江公社决定成立一个基建队,在临江村8对后面,大牛山的半山腰开挖一个山洞,也方便人们行走,那时没有机械,全部是人们使用锤锤,簪子,经过几年不分严冬酷暑辛苦的努力,终于挖出了一个几百米的山洞,用于人们行走。
   由于那时的物质基础太差,一直没有在里面通上电,安上灯,所以人们行走那个山洞的时候,都要带上一个竹筒,里面装上柴油,做个火把,因为携带不便,人们在钻出山洞后就把火把藏在附件的茅草里面,回来的时候才有照明的,因此经常可以在洞口周围找到许多的火把。
  承包到户后,很多的农户收水田需要大量的水,就在冷铺子的提灌站抽取梓江河水河水,经过那个山洞,但是由于路线太长,那时候的水渠设施很差,有时候抽一晚上才能到达,也由于沟渠经常垮塌,浪费不小,成本太高,最后引水的功能就放弃了。现在从县城三溪口往穆家沟往上走的水泥路修好好后,东一村的居民就很少穿越这个山洞了,更多留下的是人们对那时候交通不便那段历史的回忆。
   不过,如果县城那些喜欢远足的人们,经过三溪口到郭垭,顺着东一村的水泥路在穿越这个山洞后,经盐蓬路临江桥,再到县城一圈,看看沿途的野花野草,农户民居,呼吸农村清新的空气,真是个锻炼身体的好路线呢!身体条件好些的可以顺沟而下,经过原来的石坎村五叉树【那颗五叉柏树对以前黄甸,三元,金孔那边到盐亭县城的人们印象还是很深的】,翻越光禄山,体会古官道的历史意味也是不错的,只是很难看到过去的石板路了。

发表于 2012-11-4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回了那么多的说明到哪里去了?

发表于 2012-11-4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不中用 发表于 2012-11-4 10:4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苦柬子,小时候还打过去供销社卖,据说拿去造药了。

发表于 2012-11-4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今天还是第一次听说,而且是第一次看到,谢谢兄长!:handshake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2-11-5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IMG_3161.JPG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