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何时开始,每星期总是会有那么一两天熬夜。熬夜的理由,或因为写作,或因为聊天,或因为在网络上看电影。至此,常常把时间忘记,直到父母来敲门警醒该睡觉了。但是等父母回到他们卧室,把门一关,又继续干自己的事情。熬夜不算什么,最怕的是失眠。一个人翻来覆去的睡不着,总是拿着手机看时间,心里忖道,怎么明天还没有来?失眠的时候,总是觉得脑中有太多的想法,我会把灯开着,直接上网发消息给熟悉的朋友。小时候很厌烦母亲总是劝阻我们“早唞”,觉得做父母的太罗嗦,或者管教太严厉。长大后直到父母放手让我们做事,才知道自己内心里其实很渴望有个人来道一声晚安。然而却不愿再次接受父母对休息的劝阻,也不再像学习时期可以找来几个同学玩扑克通宵,只能一个人默默面对漫漫长夜,或找个人倾诉,或尽量让自己忙碌,直到四肢麻痹,全身困乏,眼皮疲劳,然后才回到床上安睡。
回望过去的时候,心里却不禁茫然。有些同学在念完初中时候就结婚了,也就十六岁至十八岁的年纪,现在都生了好几个孩子。而我这个大男孩还是孑然一身,渐渐迈向“被剩”。有个伴侣确实是好,至少在夜归的时候会有一个人在身边道一声晚安。遗憾的是,我在感情的路上并不顺利。父母也曾经安排我相亲,却没有找到我认为合适的那一个人。现在被同学问起我的婚事,我总是打趣的说,我的另一半在丈母娘的肚子里还没有生出来了呢。不过遇上情绪低潮,会固执的认为这个世界不会有对我道一声晚安的那个她,认为没有人懂得自己的伤悲,没有人会真心关心谁。一声晚安,一声问候,其实长大了就是印证过去向往的幸福生活,只是慰问的对象还没有从父母转为夫妻之前,就当自己还在原地憧憬明天,孤单的世界更需要自己坚强。
走过岁月,才知道有些呵护是今生最美妙的事情。假若有人对我道一声晚安,我不会再厌烦地捂住耳朵,我会规规矩矩的躺到床上。年轻的时候太过自我,对于他人的言语总是有些极不情愿去聆听,对于别人的呵护总是对冷漠的面孔去对待。尤其是对待父母,电影里出现父母规劝子女休息的场景的时候,特让人心酸。我们很随意很恼火的一句“我知道了”,总是击碎了父母期望子女身体健康的念头。我那脾气火爆的父亲特看不得子女牺牲健康,家里就数我一人最喜欢看书,如果我晚上看书到十二点而还没有就枕,那么父亲肯定是破门而入,怒喝一声,“你到底还要不要睡觉?”母亲也会经常偷看,发现我没有睡觉,就会扭开门锁推开门,却伸进她的小脑袋,温柔地说,“睡觉吧,都十二点了,明天也是可以看书的。”父母对于子女的关怀态度也许不一样,但是还会有谁比自己的父母更疼惜自己的孩子,更懂得怎样去呵护自己的孩子呢?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没有人关心,没有人道一声晚安,难道跟我们自己没有关系吗?仔细想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们有哪一天去关怀过身边的人是否安睡?很多人只仰望你飞得高不高,但是亲人会关心你飞得累不累。我们也有义务去关心亲人的身体健康,让亲人在夜阑人静的时候能够安然入梦,而不是自私的自顾自睡到日晒三竿。所以,也并非没有人关心我们,也并非没有人懂得我们的悲伤,恰恰是我们自己封闭了自我的视野,对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抱怨。一丝春风,一阵细雨,都是生命中不可多得的感动,何况身边有着关心我们告诫我们安睡的人呢。我们不该冷漠,更不该抱怨,而应该对那些向我们道一声晚安的人,也给予呼应。
从现在开始,在未来的生活里,学会扬起笑容,热情关怀他人。
从现在开始,对身边的人,能够亲切地道一声晚安。
从现在开始,不再熬夜,学会去读懂生命的意义。
时光匆忙,人生短暂,但让我们彻底告别那些冷漠的世界,或者抱怨的世界。有个父亲对儿子这样说,不要抱怨生活,生活根本不知道你是谁。今天抱怨,明天必然懊悔,没有必要等到弓着身子的时候才懂得珍惜。也不要在自以为有尊严而板起冷漠的面孔,我以为懂得对父母道一声晚安,父母必然是如尝蜜糖,心里欣慰你的懂事。如果懂得关怀父母,珍惜拥有,不算是一种幸福生活,那么将自己浸染在悲伤中,四处抱怨,冷漠无情,就会幸福吗?不要拿着自欺欺人的话来糊弄自己,也不要被过去的阴霾蒙蔽了双眼,明天终究会到来,要向着好的方向看去。
对自己道一声晚安,给自己一个承诺,让自己心里保持一个正常作息的生物钟,做到不让父母担忧,不让自己茫然,不让朋友误解。夜深了,就自觉躺到床上,忘记所有痛苦的事情,至此,全世界都晚安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