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恒山

秋色 古道 野趣 农家莱----南宝山中金山村

[复制链接]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祥瑞康巴 发表于 2012-11-5 17:55
巴适!

谢谢祥瑞康巴的欣赏!:handshake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绿茵孤客 发表于 2012-11-6 06:34
山青水秀  民风纯朴  好地方

恒山老师  这地方安逸哟

老驴好!明年开春我们一起去哈,模特儿你负责寻找。:handshake:handshake

2014年优秀摄影师 2015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2-11-6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恒山老师帖子介绍生动,照片巴适,偶一天到晚休闲还忙得时间分外紧张,片子也来不及整理,只好先顶了再说,稍后再慢慢跟几张花絮哈!:L;P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xiess 发表于 2012-11-6 22:05
恒山老师帖子介绍生动,照片巴适,偶一天到晚休闲还忙得时间分外紧张,片子也来不及整理,只好先顶了再说, ...

谢叔不急、不急哈。你是慢工出细活,况且近来跑了那么多地方,搞不赢哦!:P

发表于 2012-11-7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过恒山先生的美图,再读道法自然版主的链接,既赏了风景,又学了历史,不亦乐乎!
上次看贴时心想,马老师只说主人如何盛情,可惜无图无真像。今天再看,果然捧出了一桌盛宴:跑山乌骨鸡顿山药,蒜苗炒生态腊猪肉…垂涎欲滴啊!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2-11-7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空蔚蓝559 发表于 2012-11-5 22:28
小溪边的银杏,巴适

的确,临水的老银杏树似乎不多见。
谢谢天空蔚蓝雅赏。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song2007 发表于 2012-11-7 11:28
读过恒山先生的美图,再读道法自然版主的链接,既赏了风景,又学了历史,不亦乐乎!
上次看贴时心想,马老 ...

那位隐居深山的杜大爷租下了几百亩山林,遍植银杏、珙桐、红豆杉等珍贵树苗,又栽种各类蔬菜瓜果,伺养了鸡鸭猪鸽,因此一年四季纯天然食品供应充足。加之空气异常清新,泉水清冽甘甜,不长命百岁才怪。

发表于 2012-11-8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作深度游  有收获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2-11-8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3_46:}

发表于 2012-11-8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人的画面,让我想起老家的父母亲

发表于 2012-11-8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xiess 发表于 2012-11-6 22:05
恒山老师帖子介绍生动,照片巴适,偶一天到晚休闲还忙得时间分外紧张,片子也来不及整理,只好先顶了再说, ...

期待谢叔叔精彩PP

发表于 2012-11-8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恒山 发表于 2012-11-5 21:55
这是金山村一户千年的原住民----李姓家族的祠堂,约建于清代。

“李家祠堂”

     一个跨越千年历史的家族的历史记录:“李家祠堂”位于金山村七组的雪坪,该祠堂约30平方米,它的四周及其屋顶全部用青石和青石板修成。在该祠堂的正面和左右两面大石碑。这些碑文不仅记载了李家原籍系雅洲罗纯白马泉人氏的事实,还记载了该家一代祖是金山村雪坪本地人,年轻时候到现在芦山县大川易门坎上门,三代祖时候重新回到雪坪安家,并返回本姓,到今天芦山县大川安家的事实和此后七代祖先的姓名;其八代祖是金仙寺庙护教神龙。尤其可贵是其中的有嘉庆十年(1805年)的碑文这样写道:兴周敕封大元帅,永镇西川保生灵;嘉庆十三年(1808年)碑文这样写道:常怀祖德,不忘根本。对这段历史可以做如下解读:
这些碑文大约记述了李家1100年的历史:其中李家八代人大约一百六十年,由于其八代祖曾经是金仙寺护教神龙,而金仙寺毁于明末,所以其一代祖最少应该是1500年前后的人。其二,其中提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风俗,那就是入赘他家的男子的后人在三代后可以恢复祖姓,所以其三代祖又改“易”姓为“李”姓。其三,“常怀祖德,不忘根本”这句话说明这李家祖先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其了不起在“兴周敕封大元帅,永镇西川保生灵”。“西川”作为行政区划名,开始于唐代,至公元757年,将原来的剑南节度使分为剑南东川节度使和剑南西川节度使,剑南东川简称“东川”,剑南西川则简称“西川”。到了宋代,又设置了西川路。从此,“西川”一词便为人们所熟知。这“周”则是690年-701年武则天所使用的国号,这大致可以说明这户李氏人家的祖先在唐朝武则天时期的功劳,那就是帮助武则天“兴周”,所以被敕封为“大元帅”,其镇守范围是西川;如果这个说法成立,那么从武则天的“周”到嘉庆十三年已经是1100历史。其四,是这李氏人家大概属于行伍世家,从其祖先被封为“大元帅”到其八代祖成为金仙寺“护教神龙”或许可以说明这一点;第五,这个碑文同时说明金仙寺刘沟一带李家和熊家的姻亲。当然,这个祠堂的碑文还保存目前发现的和金仙寺相关的唯一文字记载,这个就弥足珍贵了。
祠堂,它的作用除了作为本宗族下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族亲们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的场所外;它的主要作用是作为族人“崇宗祀祖”,即供奉、祭祀祖先或先贤的重要场所。
对于祭祀文化,我是这样理解的:表面看来,这是好像是我们人间“受人钱财,替人消灾”时俗做法的克隆,是对神灵的讨好与收买,是把现实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庸俗的求索酬报关系,推广到古代人与神之间为了沟通而产生的活动礼仪。这一猜测纯粹一己之见,是在根据想象胡乱联系,凭空解读历史,虽然迎合了世俗心理,但是亵渎了祭祀文化。
其实,古人之祭祀主要出于一种崇拜,而这种崇拜就基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和认知能力对自身之外的很多现象无法解释。今天,当我们拂去这些尘埃再来看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做这样的思考,说穿了,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都要面临生死问题,每个人都应该思索如何面对生死的问题,死者今天或许就是我们的明天。设身处境的换位思考,如果死后得不到应该的起码的尊重,那么还有没有人愿意在需要舍命的时候舍命,有没有人愿意在需要付出的时候付出,有没有愿意甘愿为子孙后代无私奉献。我们每个人的家庭还会不会和谐,父母还会不会任劳任怨,子女还要不要孝悌忠信,进而言之,我们每个家庭,我们这个社会还是不是那样的和谐,诸如此类的问题倒是值得深思的。
儒家很早就开始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并且引导中国人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建构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传家宝》及其《祭古墓文》正是这一思想的产物。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李洪楷身上儒家思想的影子,可以看到李家大院更深层次的文化,这就是和,从人和神的和谐到每个人内心的和谐,再到每个家庭的和谐,,进而就是社会的和谐。这或许就是中国人至今仍然对祭祀逝者乐此不彼的精神支柱,或许就是我们温饱和小康生活的来源。你认为呢

2014年优秀摄影师 2015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2-11-8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pzj737618411 发表于 2012-11-8 20:17
期待谢叔叔精彩PP

已发帖【金山村遇“仙”记】,还请版主指点一二,谢谢你的推荐与接待!
cgb

发表于 2012-11-10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有上来了,看了你的绝美照片,我喜欢这种质朴的农村原生态风格,谢谢你的大片。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cgb 发表于 2012-11-10 16:11
好久没有上来了,看了你的绝美照片,我喜欢这种质朴的农村原生态风格,谢谢你的大片。

cgp网友过奖了,谢谢你对我的帖子的一贯的关注和青睐。:handshake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1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清清 发表于 2012-11-8 11:42
又作深度游  有收获

谢谢山清清的关注,你走的地方很精彩,发的帖子也吸引人哦。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英子乐园 发表于 2012-11-5 12:04
恒山老师动作还快喃.我的pp还没整理喃.不过还是要先跟几帖多

2012.11.4 096.jpg

2019年优秀网友 2018年优秀网友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1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恒山 发表于 2012-11-14 18:17

2012.11.4 097.jpg

发表于 2012-11-14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恒山 发表于 2012-11-4 20:51

要说起这“石马驴”,可和家喻户晓的八仙之一张果老有关。据张果老自称,在帝尧时代他官居侍中(侍中,官名,秦代开始设置),到唐初,已活了三千多岁,这个倒是不一定可信。可是,在历史上实有张果老其人,他是武则天、唐玄宗时代的一个名气很大的道士,“果老”是人们对他的尊称,也是因为他模样长得老,显得岁数大而得名。他常乘一匹白驴出入,而且是每倒骑之,日行万里;休息时,便把这驴像纸一样折叠起来,置于巾箱中,乘则以水喷之,便又成了真驴。
八仙传说,在我国民间流传久远,影响深广。最早记载可上溯到唐朝时期,北宋时期编撰的《太平广记》中也有八仙人物的记载;但其中所涉及的人物,并非我们今天所传的八位仙人;至明代吴元泰所撰《八仙出处东游记传》才认定:汉钟离、铁拐李、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八位仙人。由此,一直相传至今。从这些记载看,张果老最迟在明朝就成仙了,当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何况驴乎?
可这张果老的驴升天之后还十分留恋人间生活,于是选择了金山村作为它的人间天堂,时不时偷跑下凡落脚金山村小憩。天上一日,人间十年,久居人间,这驴还真禁不住人间美味的诱惑,动了凡念,尤其有一年是寒冬腊月,金山村四处冰雪覆盖,无草可吃,于是它就乘夜幕掩护,跑到今天水口曙光村(当时叫五童庙)吃了当地人的麦苗。它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可是数日下来,感觉有些蹊跷的主人便在晚上带上弓箭来自己地里守候。
大概是这驴久居天上,不食人间烟火,也不懂人情世故吧。大凡世间之事只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可是,一个月后,在一个月光普照大地的晚上,它又来此地偷吃麦苗,谁知就在它吃的正欢时候,田主人看准时机,憋足力气,张弓搭箭,向它射去;箭声响过,一声嘶鸣,一道白光,望西而去。谁知它回到彭家营后,大概是热血耗尽,已经变不回原形了,于是就化作一尊似驴似马的石头。再说,那麦苗的主人一想到自己的麦子不明不白被吃了那么多,有些于心不甘,于是就在次日早晨顺着血迹一路追踪,一直追到彭家营,追到今天的‘石马驴’处时,发现突然没有血迹了。他感觉很奇怪,于是就向当地人打听,当地人也来帮他找,可是当地人到了这个地方之后才发现,原来的平地上居然出现了一个似驴似马摸样的石头,而且发现这只似驴似马的石头的一只前脚是断的,于是这才认定就是这尊神物吃了自己的麦苗。神奇的是,这尊“石马驴”前面还有个类似马槽的大石槽;更神奇的是,这石槽上面居然还长有一颗金山村特产的,国家保护珍贵树,被称为“国宝”植物的红豆杉。人言“好马配好鞍”,我说,这是“国宝配神仙”,或许是对张果老的最大安慰吧!致于责罚果老管教不严之事就留待玉皇大帝吧!你说呢?
今天,你来了,不要忘记到这“石马驴”的背上看看,体验一下张果老倒骑毛驴的感觉。张果老之所以倒骑驴是因为他觉得:正着走的时候自己的背对着后面人的正面,不礼貌、别人的背对着自己的正面,太吃亏;而倒着走的时候自己的正面对着别人的正面,表示礼貌,别人的背对着自己的背,很公平。
《东游记》曰:“举世多少人,无如这老汉;不是倒骑驴,万事回头看”。你觉得呢?你沾到“仙气”没有?你觉得这“仙气”是什么呢?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