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530|评论: 3

【原创】长篇小说《大纸坊》连载之十一 作者 林一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5 12:01 | |阅读模式
第二章

        王民武来到蔡家说子女们无功不该受奖,蔡承宗好说歹说了半天,加上蔡夫人又出面:“你不要,是不是嫌少了”?说得王民武不好拒绝,只好收下。
       大清王朝建立后,天下得到安定,彻底改变了张献忠剿四川时人们只想逃命,不敢上街的局面。受朝廷富民国策的指引,百姓们恢复了农桑,百业兴旺。平乐镇的长庆街、福惠街、台子坝和江西街的粮、菜、牲畜与竹、木、铁等市场又逐渐活跃起来。特别是蔡承宗在卢沟建起造纸坊后,平乐镇河对面的纸市得到恢复。白沫江两边的几个码头上停靠着不少运货的船、筏,人们将纸捆从纸市附近的水码头上装船运往邛州或成都等地,整个集镇日夜繁华。
       纸市附近白沫江边的“剑仙楼”茶馆,不分昼夜,拥挤不堪。说书的津津有味,听书的座无虚席。堂倌们手提长嘴铜壶为茶客们掺水,忙得不可开交。
       每年三月十一,平乐的城隍庙会和六月初六金华山拜大佛时更是热闹非凡。周围几十里的蒲江、名山和雅安等川西十多个县的民众都要赶来,每次活动将近上万人参加,纸商们很早就准备了大量的纸,为供应这些活动销售。
       狮子桥和卢沟两边山上的一百多户人家,原来都靠刀耕火种生产,过着非常艰苦的日子。很多人户只有一条像样点的裤子,由上街赶场的人穿,回家后赶快脱来放好,以便第二个人上街时穿。有的人家三、两月甚至半年才能吃上一顿肉,称为“打牙祭”,大人刚把煮好的肉捞到菜板上,边切边被家里的小娃娃抓来吃了。偶尔有人上街进一顿馆子,至少在全村人面前津津乐道地说上三天,以示炫耀,那说的人和听的人都不停地吞着口水。一遇灾荒之年,家家都靠野菜充饥,“水芹菜”、“鹅脚板”、“蕨鸡苔”等野菜就是这里的家常便饭。
       自从蔡承宗在卢沟建起了纸坊,百姓们当上了造纸匠,挣到了钱,生活也得到了改善。有些不会造纸的人就背纸到平乐、邛州去卖,然后背碱和石灰回来,虽然肩挑背磨苦一点,但也能过上较好的生活。有山林的人家光卖竹子也有很大收入。整个卢沟的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穷了。过年时节,多数人家都能宰上一头肥猪,他们把半肥的猪肉煮好后,切成肉片,加上豆辦、酱和蒜苗一起炒,这四川“回锅肉”的独特香味飘得很远,哪一家吃肉都瞒不过周围乡亲。剩下的薰成腊肉、制成香肠或香肚,以作春节时吃。吃的好了,穿的自然也不错,每人都有一套新衣服穿。过年时还要放鞭炮,家家充满了喜庆气氛。
       每年岁末年初,卢沟总要飘上两、三天鹅毛大雪,这飘飘洒洒的大雪,正如同诗中所说“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这原始森林般的竹子和树枝上,全都挂满了晶莹剔透的冰条,满山遍野都是白皑皑的积雪。在这银装素裹的世界里,是小娃娃们最高兴的时光,他们三三两两地在雪地上堆起高大的雪人,然后用爆竹将其炸开,双手拍着、跳着、喊着。这几天纸坊放了假,人们或在家里,或走亲串户,烤着木柴燃烧的火,吃着腊肉,围炉饮酒,烹茶细谈,讨论着瑞雪兆丰年,盼望在新的一年能增加更多的收入。
       通过各地的纸商销售,用纸户一看盖有“蔡氏纸业”条印的纸,就知是蔡氏的家传造纸,大家都争相购买,这纸很快销往成都地区。纸价已长了五两银子,蔡承宗在两年时间就还清了州府衙门底垫修建造纸坊的资金。
       又过了两年,承宗在狮子桥盖起了一座豪华的四合院,中间有个很大的天井,一条八尺宽的小沟把卢沟的流水引到天井正中的大水池里,池里堆着造型很好的石山。院中凤尾森森,流水潺潺。一座修建精致的小桥横跨沟上,据说这叫“小桥流水人家”。宽敞明亮的客厅里,放上刚从成都买来的一张古色古香的桌子和几把雕花椅子,漂亮极了。在新房的落成典礼上,成都知府和邛州知州、邛崃知县等各级官员应邀前来祝贺,镇上和卢沟的乡亲们都来庆贺,蔡承宗带上王民武早早的到平乐镇上去迎接府、州、县官员,还有平乐镇的里长等人作陪,蔡承宗高唱:“欢迎各位大人前来赏光”!官员们:“祝贺兄台新房竣工之喜”!进入卢沟后,官员们坐着轿子,蔡承宗和王民武穿着雪白的汗衫,骑马相随,将官员们迎进蔡承宗的新房,场面非常热闹。
       大家吃过乔迁之宴后,蔡承宗又特备酒席,邀府、州、县官员视察了纸坊,他客气地说:“要不是大人当年帮助我建造纸坊,蔡承宗何有今天?”
      “当初帮助你修建纸坊是知府大人的指令,你建起纸坊,方便百姓用纸,发展本州经济,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知州大人呷了一口茶,“你兄台是在成都第一个采用竹子造纸的,充分利用了竹源,应予表彰。”
       饭后,蔡承宗同王民武把官员们送到平乐,大家说了很多客气话才分别。
       蔡承宗有一个貌若天仙的妻子,他们在原籍生有一个女儿,到卢沟造纸的第三年又生了一个女儿,蔡夫人在生第二个女儿时得了病,承宗到处寻医问药,找了很多郎中为她诊治,但由于医疗技术太落后,无非是“四物汤”、“逍遥散”等汤头,无法根治,便留下了病根。这几年,她的病情加重。临死时,她叫人从造纸坊找回蔡承宗:“相公,我要走了,你要好好照顾两个女儿!”
       承宗的眼泪直往下流:“贤妻,这么多年来帮助我开办纸坊,照管女儿。你我情深意切,不能丢下我就走了,让我一个人孤孤单单的活在这世上!”
       妻子的眼泪从脸颊上流下,“我晓得自己的病”,喘了几口气,断断续续地说:“相公,自从我们成婚以来,这么多年,你没有三妻四妾,对我感情深厚!可我没有给你生下儿子,是我对不起你。我走后,你一定再娶一个能给你传宗接代的人!”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听到这样的话,蔡承宗泪如雨下,“今生有你就满足了,你走后,承宗绝不再娶”!说完,蔡夫人就走了。
       蔡承宗为妻子举行了隆重的丧事,亲自披麻戴孝。整个卢沟人都来参加葬礼,将妻子厚葬于狮子桥附近。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2:12 |
有人在电话上问,过去了卢沟人的生活真的那么差吗?是的,我想在那么多年前不仅是卢沟人,恐怕整个百姓的生活也好不到哪里去啊,这只不过是一斑而已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2:16 |
有人电话问我,卢沟人的生活真的那么差吗,是不是作家的夸张啊?我说在那么多年前,不仅是卢沟人,恐怕整个老百姓都是如此啊,我所写的只是一斑而已。

发表于 2012-11-11 08:43 |
正如楼主所言,以前,我估计不仅是芦沟,各地的生活都差不多吧,应该说,楼主所描述的芦沟百姓的生活是我们很多百姓生活的一个缩影,我们小时候就与那个状况相差无几!当然哈,多亏了蔡承宗,乡亲们的日子才稍微好点,这个比我们今天农村百姓的生活又如何呢?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