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波的创业故事
■大学还没毕业就看准市场养泥鳅,去年净赚20万
■今年上马自然肥项目,两项产业年销售收入近千万
“没想到,真是没想到!”垫江县曹回镇大坪村,看看眼前的大片池塘,又指一指不远处机器鸣响的有机复合肥生产车间,胡红波感叹。
事实上,当地很多人也没想到,大学毕业才一年、刚过完24岁生日的他,靠着养殖泥鳅、生产肥料,实现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
近日,笔者来到大坪村,采访了这个在当地名气很大的“创业神童”。
在校大学生的梦想
胡红波是大坪村人。
2007年9月,他考入西南大学水产养殖专业学习。
胡红波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专业。
大一下学期,他有幸认识了学校一位专门研究泥鳅养殖的教授,几个月后,又顺利前往教授在武隆的泥鳅养殖基地实习,大开眼界。
通过进一步检索资料、市场调查,一个巨大的商机渐渐显现在他面前:目前重庆市场上80%以上的泥鳅来自外地,这意味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本地泥鳅的销路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进入大二,这名在校大学生有了自己的创业梦想:养泥鳅。
筹资百万元养泥鳅
从大二开始,胡红波开始鼓动三寸不烂之舌,四处游说父母和众多亲朋好友,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要养泥鳅。
到去年上半年,他筹到了100万元启动资金。
忙完毕业论文,他匆匆忙忙回到大坪村,租地30余亩挖建池塘,开始养泥鳅。
回想起一年半前的那段日子,年轻的胡红波脸上透出几分老成来:“起步太难!毕竟年龄不大,我很多事情缺乏经验。”
胡红波连一条小金鱼都没养过,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到去年底,他的泥鳅顺风顺水地上市了,产量两万余斤。
当时市场行情特别好,平均每斤能卖26元左右,销售收入总计50多万元,利润有20万元。而事实上,100万元启动资金,养泥鳅只用了很少一部分。
一个年轻人的魅力
一时间,登门拜访胡红波,希望搭伙养泥鳅的人络绎不绝。
胡红波当时反复对自己说:“你必须站在一个职业经理人的角度来看待这事,要想做大、做强,就必须有足够的资金。”
经反复思量,胡红波作出决定:在确保自己控股的前提下,一次性新吸纳资金348万元。
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年轻人,竟然有这么大的魅力!这件事折服了当地很多人。
今年初,胡红波将泥鳅养殖面积扩大到124亩。
这花不了多少钱,剩余资金投向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