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园艺山下来的车排长队,需要等3-4个红绿灯才能通过;部分机动车在非机动车和行人专属的匝道上肆意穿行,存在严重安全隐患。连日来,本报陆续收到读者和网友对三里桥通行困难的反映。 反映: 道路拥挤 放行率低 机动车挤占匝道 昨(20)日下午4点30分,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还没有到下班高峰,但从园艺山方向来的车已在三里桥排起长队。为了节省时间,一些汽车纷纷开上人行便道,与电动车、自行车和行人争道。 “这个便道本来就是非机动车道,机动车经常挤上来,弄得我每次路过时都格外担心。”市民陈大姐告诉记者,一到上下班高峰,匝道上会挤满机动车,逼得行人只好贴着栏杆行走,安全隐患严重。 走访: 交警全面剖析三里桥现状 “三里桥为何会如此拥堵?”“红绿灯放行率为何这么低?”“两旁匝道究竟能不能走机动车?”“匝道口为何不设置固定隔离桩?”带着市民的种种疑问,昨日上午,记者走访了交警部门,对三里桥现状进行全面剖析。 疑问一: 三里桥为何如此拥堵? 三里桥,地处剑南路西段与一环路西段交叉位置,上通园艺山,下连金柱园,是车辆入城的主要道路之一,以前一直是双向四车道。去年6月15日,为配合高铁建设而进入封闭施工,直到今年1月才正式通车。改造后的三里桥仍是双向四车道,但由于中间位置多出一个桥墩,整条道路呈现出“喇叭状”,剑南路和园艺山两个方向的入口较大,中间桥墩位置的道路相对狭窄,导致部分车辆进入三里桥后,必须变换车道通行,无形中增加了拥堵压力。 车流量的猛增也是三里桥拥堵的重要原因。今年6月,伴随着双碑立交桥和绵中铁路桥的相继封闭施工,原本通过临园干道进入城区的车流被分散到三里桥、飞来石大桥、平政高架桥等地,导致各路口车流量均不同程度增长。三里桥由于地处重要节点位置,车流增加更为突出。加上附近集中着大量居民小区以及石油库、肉联厂、兽药市场、火车货站西货场等交通出行需求量极大的单位企业,交通严峻状况可见一斑。 疑问二: 为何不提高放行率? 既然三里桥如此拥堵,交警部门为何不通过延长指示灯时间,提高车辆通行率呢? “由于三里桥衔接高新区、科创园区、涪城区、游仙区,从出入城路线上看,都是最短的,但道路条件不理想,加之还衔接金柱园、东方红大桥、科委立交桥等交通节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交警一大队民警告诉记者,如果三里桥延长了放行入城绿灯时间,金柱园方向车流会激增,到时,包括临园路都会出现拥堵。交警表示,三里桥是整个城市交通容量的一个重要闸阀。交通指示灯的管控应该是站在有利于整个城市交通循环高度进行,否则,只会造成“上个路口通畅,下个路口更堵”。 三里桥通行率低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原因,那就是大型货车集中。由于三里桥与一环路相接,附近正好是火车货站西货场。从货站出来的大货车无论是上一环路,还是开往其他方向,都必须经过三里桥。 “货车体积大、载重多、转弯半径大,所以不管是起步还是转弯,都很缓慢。”交警说,一旦有大型货车经过,整个路口基本被堵塞,桥下其他车辆不能正常通行。 疑问三: 为何不强制隔离便道? 有市民建议,能否在人行便道上设立隔离桩,以此杜绝机动车驶入? 对此,交警首先给予肯定答复,匝道属非机动车道,机动车禁入。当然,杜绝机动车进入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安全性。原来,匝道所处位置底端是上世纪80年代修的排水管道,科创园区的污水都是通过这根管道排出。当初为实现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分离,施工方只用预制板搭了一个平台,匝道中间部位是空的,如长时间受机动车碾压,安全隐患很大。 那设置水泥柱、隔离栏等固定设施呢?交警解释,下山右侧匝道中间位置是三里巷,此路为“断头路”,里面是三里四社千余居民,还有私家车近50辆,匝道是他们回家的唯一通道。“如果设置了固定隔离设施,这些居民的车子也无法通行。如居民区遇紧急情况,救援车辆也无法进入。”交警曾多次与社区沟通,希望在社区外找一个集中放车辆的地方,但由于居民意见很大,最后不了了之。 采访结束时,交警希望通过本报呼吁广大市民,理解并主动遵守交通规则,按道行驶,保障自己和他人的交通安全。【转载自 绵阳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