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日,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5名流浪儿童死亡事件引起媒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目前,5位小男孩死因已经查明,5人均因在垃圾桶内避寒而导致一氧化碳中毒,网民将其比作现代版“卖火柴的小女孩”,舆论的焦点随之转向城市如何管理流浪儿童的问题。(来源:大众网) 事故发生后,包括七星关区民政局局长在内的8位相关责任人都被免职或停职。七星关区民政局常务副局长罗彦明表明这起悲剧清晰地暴露出七星关区在救治流浪儿童工作方面的漏洞:例如专业救助站缺位、巡查队人员不足。 以民政局为主的多个政府部门也展开了全方位的整改。罗彦明透露将开通流浪乞讨人员求助电话,同时在街道重要路段设立救助指示牌,让群众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向我们进行求助,再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使流浪乞讨救助工作家喻户晓。
此外,受助儿童档案不全直接影响着救助工作的效率。 但也有网友反映,长远来看,这些都只是权益之计。收留流浪儿童相对简单,但更重要的、也更复杂的是怎样才能把流浪的孩子照顾好、管理好。救助流浪儿童也并不是民政局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这次事件让社会各界倍加关注流浪儿童群体,对于这些得不到家庭关爱的孩子,我们应该反思:社会该对他们做些什么,尽最大能力照顾他们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做好心理疏导,让他们愿意接受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等。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应各个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建立一套长效的救助管理机制,让更多的流浪儿童在这个冬天里不再寒冷。 此次事件,社会各界、多方政府也相继作出反应,出台一系列措施。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近日专门出台相关《意见》,要求建立起以省、市、县三级救助管理机构和以乡镇(街道)、社区救助网点为平台的网格化救助管理工作体系,全面提升救助管理水平。 贵阳市每天增派“流浪儿童街头救助车”,专门搜救流浪儿童。被救助的儿童除了吃、穿一律免费外,还将根据意愿送部分儿童到正规公办学校读书,让他们得到良好的教育。 重庆市救助站的流动救助车则在车站、码头、各大商圈、地下通道、地铁站等地寻找流浪的孩子。12支专业劝导队伍还对孩子进行教育矫治,为他们建立健康的心理,帮助他们主动回归家庭。 孩子的失助源自家庭、社会、政府部门各个责任主体的角色失位。保护孩子健康成长绝不能仅止于“饿了送饭冷了送衣”,应该给渎职官员以教训和惩处,完善制度,给冷漠路人、失职家长以警醒和教育,各方司其职,共担关爱之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