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0年9月
事件:可牛CEO傅盛在针对“360隐私保护器”表示,打着安全幌子,打着保护网民隐私的口号去实现个人目的,这也是大家无法接受的。
结果:可牛与金山,百度,腾讯,遨游对于360杀毒的联合声明,表达坚决反对360不正当竞争的行径,并呼吁加强互联网行业自律,为中国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时间:2010年12月31日
事件:金山公司召开媒体发布会,称360安全卫士收集网民隐私
结果:双方表示互诉,三个月后,360董事长周鸿祎捏造事实诋毁金山,被判赔8万元。
时间:2011年初
事件:谷歌上搜索到360服务器储存大量国内互联网用户互联网的隐私记录,甚至包括用户登录网站或者邮箱的用户名、密码等。
结果:360通过公关手段删除了谷歌的相关显示内容,但是360的此种抓取用户隐私的行为已被业内熟知。
时间:2012年7月30日
事件:乌云平台发布漏洞报告称,360软件通过安卓系统漏洞获取用户手机敏感信息,可能导致用户敏感信息被黑客和第三方应用轻松获取。
结果:乌云将安卓系统漏洞曝出,奇虎360窃取用户隐私的手段被用户明白,从秘密半公开到手段曝光,奇虎360很有可能遭遇智能手机集体抵制。
时间:2010年8月
事件:知名网络安全漏洞平台“乌云”再次曝光的信息显示,360的搜索引擎能够探测到大量厂商的网站后台管理入口,部分厂商的用户名和数据库存在泄露风险。
结果:360股票遭大幅抛售 隐私问题已成硬伤
时间:2012年8月23日
事件:易观国际发布的证据显示,360收集的个人数据范围包括用户个人信息、联系方式、电脑唯一标识机器码、个人账户及密码、浏览及搜索记录等。
结果:360利用公关手段删除相关证据,不了了知
时间:2012年9月4日
事件:山东卫视在针对360浏览器泄露隐私事件的报道中指出:“360安全浏览器收集用户隐私,交给爬虫来抓取页面,非法窥探用户历史信息。这样可能导致用户信息暴露在网上,甚至引发账户被盗,财产受损。
结果:引起了360公司的强烈反弹,当晚即通过官方微博发表声明称山东卫视在未采访该公司的情况下污蔑其浏览器泄露用户隐私,将向法院提出起诉。随后,山东卫视调查栏目也通过微博声明,表示该节目是对新闻事件的正常报道,经客观采访形成,不存在不实报道的情况,并表示360公司无端指责节目报道不实,并通过弹窗等方式广为传播,严重损害了栏目声誉,将保留诉诸法律的权利。
时间:2012年9月10日
事件:360宣布推出“拇指计划”,声称用户可将网站域名提交给搜索并影响排名。Mozilla中国董事长兼CEO宫力在微博上调侃360拇指计划为“360浏览器成为了特洛伊木马?好大的木马!”。
结果:360浏览器为此在下面增加了一个“推荐到360搜索”的按钮——此前,正是由于360浏览器未经用户允许上传隐私被揭露,引发了国内多家媒体的集体指责。
时间:2012年10月9日
事件:“打假斗士”方舟子在搜狐微博上发起对360安全浏览器根本不安全、奇虎360偷窥用户隐私等一系列质疑,并建议独立学者社会评论家司马南慎用。此后几天,方舟子发出多篇微博质疑360,内容包括误导用户安装360浏览器、偷窥用户隐私、服务器没有安全防范措施等。
结果:引发网络口水战,“方周大战”持续升级,网民首次复现了360窃取隐私全过程,360深陷“安全隐私门” 股价累跌11%。升级最高级:10月25日,工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调查360侵犯用户隐私事件。
时间:2012年11月2日
事件:金山毒霸官方微博表态将提供360收集隐私证据
结果:360公关战求扭转局面
时间:2012年11月23日
事件: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主办的“隐私保护”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会上一份由中科院保密技术攻防重点实验室研究撰写的《个人隐私泄露风险的技术研究报告》报告揭示:一直以安全为名的360浏览器在架构设计、运作原理方面存在着三大隐私安全问题,将会给用户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结果:360引用工信部下属软件测试机构报告反驳,称其浏览器数据上传下载均已加密,并经过用户许可,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