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仅两年,丈夫就因车祸高位截瘫,为了不让丈夫长褥疮、肌肉萎缩,22年来,侯桂芬每天为丈夫擦洗按摩,从未间断。
一件红毛衣成就一段姻缘
西充县紫岩乡息马桥村是汉朝名将纪信的故里。1988年5月,20岁的侯桂芬嫁给了该村村民袁洪卫。
成就两人姻缘的是一件红毛衣。那年,侯桂芬经人介绍与袁洪卫相识,两人相约到紫岩乡场上去逛街,在路过一服装摊时,侯桂芬被一件红色毛衣深深吸引,一问价格要18元,侯桂芬看了两眼,便拉着袁洪卫走开了。细心的袁洪卫看出侯桂芬对红毛衣的钟爱,便借故折回,买下这件红色的毛衣,送给了侯桂芬。
再看见这件红毛衣时,侯桂芬说,“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也是一个细心的男人,嫁给他我放心。”
后来,那件红毛衣成了侯桂芬的嫁衣,也是她节日的盛装。每当赶集的日子、过年的时候,侯桂芬就会从箱子里拿出那件毛衣,穿一穿。
车祸导致丈夫瘫痪
婚后的日子贫困艰难,“我一定要盖一间自己的房子,给桂芬一个像样的家。”怀揣着这个梦想,袁洪卫奔赴广州打工,他拼命挣钱,省吃俭用,每年回家,用攒下的钱置办砖瓦。随着房前的砖瓦堆一年年大起来,离实现梦想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1990年9月,袁洪卫为了节约车费,搭了老乡的便车。为了赶时间,他的那位老乡昼夜不停地驾驶,在返回广东的那天夜里,袁洪卫已昏昏入睡,突然,一阵剧烈的摇晃把他惊醒,醒来后,他发现司机趴在方向盘上一动不动,驾驶室已严重变形。他试图打开车门,但发现手脚已不受控制,脖子不停地淌着血,但他却丝毫没有痛感。一阵恐慌后,他陷入了昏迷。
接到丈夫出事的消息后,侯桂芬急忙赶到医院,医生告诉她,袁洪卫颈椎骨折,导致高位截瘫,永远也站不起来了。
瘦弱的侯桂芬没有哭,她平静地对丈夫说:“我们是夫妻,有福同享,有难就应该同当。”她卖掉了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又贷款1万多元,为丈夫治疗。几个月后,钱用完了,丈夫的病仍不见好转,侯桂芬只得带着丈夫回家。
丈夫不能劳作,家里的全部农活都压在侯桂芬肩上,年迈的公公婆婆只能分担部分家务。
每天凌晨四五点,侯桂芬就起床了,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做饭喂猪、打扫卫生,再给丈夫擦洗按摩、穿衣喂饭。做完这些,她又要下地干活,还要算着时间回家,护理丈夫。忙完一天的农活,再次给丈夫擦洗按摩,等到入睡时,往往已是凌晨。因为每隔两个小时要给丈夫翻一翻身子,每天晚上,她都要起身四五次。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22年。
患难夫妻生死与共
22年是一段艰难而漫长的旅程。开始的几年里,看到妻子日渐消瘦,袁洪卫多次提出离婚,但是,侯桂芬坚决不离。为了不拖累妻子,袁红卫故意对妻子发脾气,甚至用恶毒的话语骂妻子,侯桂芬也不生气,只是默默承受,“我当时不晓得他是故意的,只是觉得他好好一个人变成这样,肯定心情不好。”侯桂芬用自己的善良包容丈夫,害怕丈夫想不开,她无论多累,每天都会陪丈夫说说话,讲讲村里的新鲜事,讨论儿子的成长。
2008年5月12日,袁洪卫躺在屋里的轮椅上休息,桂芬在门口喂狗。突然,墙壁摇晃起来,轮椅也晃动起来,“地震了,桂芬快点跑。”袁洪卫叫侯桂芬逃生,大叫“不要管我”。侯桂芬扔下手中的碗,跑进屋,推着轮椅就往院里跑。
当夫妻俩到了院里,发现院墙摇晃得厉害,随时有可能倒塌。侯桂芬把轮椅推到院门前,遇到一个近3米高的坎,轮椅下不去,“你快跳下去,跳下去就安全了,反正我都这样了,死了没关系,你快跳啊。”侯桂芬没有理会丈夫的催促,说,“要死就死在一起,我不会丢下你的。”她扑在丈夫身上,用她瘦小的身躯护着丈夫的头胸,直至震感消失。
本就破烂不堪的房子没能经受住地震的考验,成了危房。在灾后重建中,22年前攒下的砖瓦终于派上了用场,在乡政府和亲友的帮助下,夫妻俩终于有了一幢两层楼的新房。
“只要他活着一天,我就照顾他一天。”在温暖的阳光中,在宽敞的院坝里,侯桂芬推着轮椅和坐在轮椅里的袁洪卫有说有笑,谈论最多的话题,还是在外从事销售工作的儿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