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概念的由来
国际红十字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以及国际输血协会历来都十分关注临床用血的来源方式。
1946年,国际红十字会总会与红新月会提出,血液在战时及平时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强调了供血者提供的血液应当是无代价的。这是最初通过的无偿献血概念。
1948年国际红十字会组织向各国呼吁,采取无偿献血、免费输血的原则。
1973年在德黑兰召开的第22届国际红十字会大会指出:出于人道主义动机志愿地献血,不领取任何报酬的无偿献血,才是血液需要最安全有效的道路。
1975年第28届世界卫生年会要求成员国在自愿无偿献血基础上促进各国血液服务的发展,并颁发有效的法律,指导规范本国工作。
1981年第24届红十字国际会议通红了《献血与输血的道德规范》。
1991年红十字联合会第8届大会作出决议,将自愿无偿献血定义为:“出于自愿提供自身的血液、血浆或其他血液成份而不取任何报酬的人被称为自愿无偿献血者。无论是金钱或礼品都可视为金钱的替代,包括休假和旅游等,而小型纪念品和茶点,以及支付交通费则是合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