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followme

[原创·贴图] 猫眼看营山:那城!那人!那事!(待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6 23:18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3-1-7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太有才了,好好把营山了解了一盘呢,谢谢

年味推荐官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3-1-7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味无穷,
期待更新。

发表于 2013-1-7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


发表于 2013-1-8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太厉害了   学习了

发表于 2013-1-8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你喝彩.gif

发表于 2013-1-9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视觉有广度,思维有深度,文笔优美,乡情厚重。赞!!

发表于 2013-1-12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帖必顶:victory: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0112522.jpg
昔日的川剧团旧址!
20130112521.jpg
疯狂岁月人疯狂,川剧变脸戏中戏。偶们听不到喧闹锣鼓声、钵儿声、二胡声了,也听不见那伊伊呀呀的说唱声了。川剧虽比不上国粹京剧,但它同样历史悠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变脸更是川剧中的一绝。然对于川剧,额看不懂、听不懂,是出自于川剧的慢节奏吧。只是在70年代初期,当时还小,偶尔配伴老人去看看、听听,打发一下时间而已。在这个时期,最为疯狂滴莫过于八大样板戏,《海港》、《红灯记》、《智取威虎山》等海报、画册铺天盖地,除了川剧,就是看样版戏。今天所讲滴是一场戏中戏。那是在文革末期,好象是过什么节日似的,县城照例举办不知是川戏还是京剧之类的戏。当时的情景是人气高涨,意气风华,在19时许不到,单位滴职工、街坊滴居民都涌入川剧团。那个年代,打着红旗看戏是必不可少滴项目,整个礼堂四周红旗招展,那个景观,可以用“风展红旗如画”来形容。坐在礼堂里的人们交头接耳,期待着、等待着节目的开始。20时许,大幕徐徐拉开,女报幕员走上前台,宣布节目正式开始。顿时,锣声、鼓声夹杂着巴掌声响彻整个礼堂。前面旌旗飘动,不停地飞舞招展。而就在这里,坐在十二、三排的某人突然拉开嗓门,叫了一声:“前面的,把红旗打倒”。至此,戏已不是先前的戏了,一场更大的好戏开头了。说这话滴人顿时雕堡了,也不知道马上快大祸临头了。周围的人看着他,前面的立起身、转过头望着他,后面的更是站在椅子上翘盼着。“捉住他!”、“抓住他”!“把死不悔改的走资派弄上切”,整个礼堂人头攒动。只看见从最前排跑来两人来到他的座位,连拖带拽拉到过道上后,左右夹击,将其双手反剪背后,这人的身躯立即成90度的直角,被拉到台上,偶们这才看清说这话的人不过是20出头的毛小子。于是,批斗会开始,整个批斗的程序不外乎喝令其跪下,“向某某请罪”,随后由所谓滴积极分子口头宣读批判稿,声音高亢,咄咄逼人,更有嗓音宏亮的人,不时带领观众喊口号,先是喊“…阶级…革命…胜利万岁”、“战无不胜的…………万岁”、“某某不投降,就叫他灭亡”,礼堂里的群众,跟着振臂高呼,吼声如雷,批斗大会,持续了整整个把小时。至今回想起来,那不是一场戏,而是一场时代悲剧。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0112520.jpg
今天下午陪坛坛罐罐走茶盘至济川,心中油然升起“回家,回家咯”的感觉!凡是游子看到它,心里都格外的鸡冻,特别是现在年关将至,更是如此。

发表于 2013-1-16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敬业精神强,为营山论坛输送了美好的贴子。建议:2013年楼主进入板主委员会成员。
发表于 2013-1-18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营山,认识营山,从此帖开始~~~

发表于 2013-1-20 09: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喜欢吃凉面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0120534.jpg
东门口
2013012053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0120537.jpg
南门口(旧时的老人—民—医—院)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0120536.jpg
十字口
20130120539.jpg
十字路口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20130120540.jpg
无论城市怎么变化,但人滴思维总是固定而又僵化。偶发现,城里人滴“口”文化现象十分独特,犹如这座城一样。旧时老县城方向也以口来命名,东门口、南门口、北门口,为何没有西门口,后面慢慢表述。十分繁华的地段不外乎东门口——十字口——电影院,走出南北两个门,便是大片农田。人生活在“口”字形的城中,便成了“囚”。从此,成了笼中的小鸟,失去了自由,再慢慢滴变老,直至西去。西去的路上不能封闭,逝去人们滴灵魄才能得到安息。所以说,旧时的西边没有西门口这种叫法。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影响到居住在这座城人们的思维,最为明显莫过于城市建筑,再好再靓的高楼大厦,城里人装修起来,总喜欢把自己的小屋封闭起来,从以前的普通高楼到现在的高层电梯,无不装上防护栏。偶不明白,到底是城里人钱多,还是治安状况不好。防护栏本是安全防护措施,却变成了最大的安全隐患,要是发生火灾,怎么办?到时真那样,可能要凉拌咯。
20130120533.jpg
城市中滴鸟笼:lol
20130120541.jpg
楼层不高,建筑不算漂亮,没有防护栏的楼房就是最好的脸面咯;P







发表于 2013-1-21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有一写意。

发表于 2013-1-21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followme 发表于 2013-1-21 10:17
无论城市怎么变化,但人滴思维总是固定而又僵化。偶发现,城里人滴“口”文化现象十分独特,犹如这座城一 ...

      无论城市怎么变化,但人滴思维总是固定而又僵化。偶发现,城里人滴“口”文化现象十分独特,犹如这座城一样。旧时老县城方向也以口来命名,东门口、南门口、北门口,为何没有西门口,后面慢慢表述。十分繁华的地段不外乎东门口——十字口——电影院,走出南北两个门,便是大片农田。人生活在“口”字形的城中,便成了“囚”。从此,成了笼中的小鸟,失去了自由,再慢慢滴变老,直至西去。西去的路上不能封闭,逝去人们滴灵魄才能得到安息。所以说,旧时的西边没有西门口这种叫法。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影响到居住在这座城人们的思维,最为明显莫过于城市建筑,再好再靓的高楼大厦,城里人装修起来,总喜欢把自己的小屋封闭起来,从以前的普通高楼到现在的高层电梯,无不装上防护栏。偶不明白,到底是城里人钱多,还是治安状况不好。防护栏本是安全防护措施,却变成了最大的安全隐患,要是发生火灾,怎么办?到时真那样,可能要凉拌咯。



--------深刻见解,眼光独到。谢谢你的解说,让我更了解营山,了解我的家乡

发表于 2013-1-22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整得瓜安逸,看完了的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