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赋的特点及现状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随着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倡白话文,写赋的人已经很少了。近年来,随着文化的繁荣,国学的兴起,一批文坛志士重新挥笔作赋,赋坛逐渐繁荣起来,涌现出一大批赋坛名家,同时也创作出一大批思想内容健康,艺术性很强,以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讴歌改革开放的赋作。
辞为楚声,赋谓汉章。辞赋文体,语句华美,对仗工整,气势磅礴,最宜颂盛世,歌太平。赋的兴起和兴盛有赖于当时的帝王将相的推崇。“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真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赋自诞生之日便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西汉时期解读辞赋成为一种专门学问。因此,汉代的文人也以辞赋家居多。
赋的特点:
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一般一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
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七体、设论体、及唐代文体赋又都比较接近于散文,有的完全可以归于散文的范畴。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赋的种类:
赋的种类很多,除以时代划分为大赋(主要为汉代)、骈赋(主要为南北朝)、律赋(主要为唐代)、文赋(这要为宋代)之外,从内容、形式、长短等方面划分:骚体赋,这种赋主要是在体制上模仿“楚辞”,并且以名为篇的作品。还有俗赋、咏物小赋、七体赋、刺世小赋、连珠体等。还有些本属赋体,或接近赋体的,但不以赋命名者。如称“檄文”的,像骆宾王的《讨武檄文》。称“序”的,像王勃的《滕王阁序》。称“铭”的,像刘禹锡的《陋室铭》。称“颂”的,像刘伶的《酒德颂》。称“箴”的,像扬雄的《酒箴》。称“祭吊文”的,像李华的《吊古战场文》、韩愈的《祭十二郎文》。称“辞”的,像陶渊明的《归去来辞》。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依据网上的相关资料来看,目前国内辞赋创作大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1、从地域分布的情况来看,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达的省份或城市比较重视辞赋文化,经济落后的省份或城市,轻视甚至歧视辞赋作品。例如,东南沿海的省份,北京、上海、香港、天津、重庆等城市,出现的辞赋名家和辞赋作品就多。反之,则少。
2、从文化底蕴厚薄的情况来看,有文化承传关系。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博大精深的地方,辞赋文化发展就快,辞赋名家出现就多。反之,则慢,则少。例如,洛阳、西安、北京、成都、杭州、桐城、南昌等,都属于文化底蕴相当丰厚的城市,辞赋文化也相当繁盛。
3、从辞赋作家的年龄层次来看:①55岁以上的辞赋作家,大约占20%的比例,属于辞赋界的老前辈,是现代辞赋创作的领军人,换言之,是新时代辞赋开山鼻祖。譬如,香港中华辞赋研究院院长颜麒麟先生(73岁),洛阳大学辞赋研究所所长孙继纲先生(63岁),四川巴蜀鬼才、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魏明伦先生(66岁),南通市政府副市长、国家一级作家袁瑞良先生(57岁)等等。②55-35岁之间的辞赋作家,大约占65%比例,属于当代辞赋作家群的主力军,中流砥柱,赋坛精英。譬如,安徽的雷池赋翁,浙江的锡东刀客,江西的下府岸人,山东的兰花草,新疆的天山客,北京的雪川,等等。③35岁以下的辞赋作家,大约占15%比例,属于新时代辞赋创作的生力军,接班人。他们饱受老中辞赋人的影响与熏陶,也对辞赋文化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逐步走上辞赋创作的道路,立志为弘扬光大辞赋事业而奋斗终身。
4、从辞赋作家的男女性别比例来看,比例严重失调。男性占总数的91.3%,女性占总数8.7%,其性别的可比性、悬殊性,令人吃惊、瞠目结舌!偌大的中国,芸芸众生,女性能撰辞作赋的历来就稀少,东汉著名史学家、辞赋家班固之妹班昭,是一女史学家、辞赋家。本人未做考证,估计其他的女性能写辞赋的,历史上也绝对鲜见。当代的女性辞赋作家,也可谓凤毛麟角,鹤立鸡群。例如,湖南的月夜幽莲,福建的寒池青莲,东北的东方疯婆,海南的烟绿指冷等。
5、从辞赋作家的职业岗位来看,有政府官员、国家公务员、专家学者、大学教授、中小学教师、文联主席、会长、编辑、诗人、记者、剧作家、佛禅居士、道学高士、商界名流、律师、军人、秘书、文员、医生、农民、自由职业者、大学生、文学爱好者等等。
风格流派 异军突起
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赋坛新。任何一个文学属种的崛起都是在经济繁荣、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的历史大背景里发生的。汉唐均是在历史长期战乱之后的大统一,再次吸取统一王朝的教训,汉有“文景之治”,赋兴焉;唐有“贞观之治”,诗盛也。
1、有以雷池赋翁为代表的(安徽)“桐城赋派”(又名“神气辞赋派”)。该派主张“义言有物(辞赋的含义、观点、思想内容)”、“法言有序(用实物或资料来论证说明辞赋的功用)”、“神气与词章兼顾,铺排与考据并重”(辞赋的修辞、写作技巧、思维方式、取材方向等要义)的新思维创作赋见理念。
2、有以锡东刀客为代表的(浙江)“骈文赋派”(又名“现代骈文派”)。该派主张“用白话文写骈文辞赋,重对偶对仗。语浅文雅,词清意新。写别人之未写,创自我之特色”的新思维创作赋见理念。
3、有以下府岸人为代表的(江西)“骚体辞派”(又名“彭蠡辞赋派”)。该派主张“改风雅之体,而达讴歌时代关注社会之造化。把辞赋从个人的小圈子拓展到更大的题材范围”的新思维创作赋见理念。从而提出了“新骚体辞派”。
4、有以兰花草为代表的(山东)“韵文赋派”(又名“齐鲁辞赋派”)。该派主张“以流畅而意达、简短而意发”为追求目标,主张“融词诗体于辞赋,合理讲究平仄,合理宽范韵律,适当创造谐音”的新思维创作赋见理念。可以说,该派把韵文和辞赋系统地加以整合创新,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5、其他尚有以天山客为代表的(新疆)“边疆赋派”等为数不多的其它风格流派的存在,或处于逐渐形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