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车站车坝建设问题
关于省车站车坝建设这个问题,2005年在网上出现过一篇帖子,我觉得点了到实质。现在把它转发,并想说说自己的看法。
2005年,当时听说车坝要修建商业住宅。这篇帖子在网上发出后,引起了全县上下网友热议,建设部门也作了回复,称原来“广场规划”没有变。可是2012年四月,政府发出了拍卖车坝的公告,从内容上看,这个地方真要修建30层左右的商品楼。后来在同年十月份,政府终于把建设图张贴了出来,车站果然要修建电梯公寓和商住楼。此一时的彼一时,叫我们老百姓信建设部门呢,还是信政府?我们到底信谁?
以下是那篇帖子。
关于老省车站的问题可以说是一个老问题了,只所以说老,是因为从当初规划它要搬迁到现在,至少有八年了,好一个“八年抗战”!国家一个五年计划都只有“五年”啊!通江县委、政府来了一拨又一拨领导,可就是搬不动一个车站,真是奇了!如今搬了,大喜事一件啊,大快人心。可最近老是听说在车坝里要修建商业楼盘,说得人心惶惶,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关于省车站建设的问题,我倒想说说。
一、政府的规划不能朝令夕改。省车站搬迁出城市中心是正确、英明的决策,符合城市规划原则。当初周茂琦书记在通江主政的时候,就下决心要把它搬出去,还出台了详细的通江县城规划图和建设期限。按这个规划,省车站搬出后要修建音乐广场和草坪,严禁再修建住宅区。记得当时畜牧局还没有修建现在的办公大楼,听说按畜牧局当时的设计图,是纵向临街,要占用车坝右边的一侧。后来为了配合政府的城市规划(即要修建音乐广场),畜牧局不得不改变当初的设计,重新找设计院修改图纸(又多砸出了巨额设计费),变纵向为横向,不再占用车坝,而且按照城市规划,畜牧局办公大楼一楼还留有十几个门市,以备以后使用(就是现在的样子)。可是后来(好像是2005年)听说车坝要修建商品楼,政府一位分管副县长还亲临车站“视察”(所谓现场办公)。为这事,引起了公愤,相关部门一些退休老干部还向当时的“书记信箱”(党政网上)写信反映此事,此信被签批到建设局,建设局迅速向有关部门出了回函,称政府原来的规划没有变,仍然是音乐广场和草坪。目前,车站真的搬走了,可听说仍要在车坝里修建商品住宅,这就让人不理解了,唯一感觉就是,政府的规划好像是揣在兜里的,想什么时候改就掏出来改,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如果一个城市的规划要以领导的意志为转移,换领导就换规划,像换领导干部似的走马灯换个不停,那城市规划岂不一年一个样,一年一个变?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巍峨挺立的基础是什么?是公信力啊!“言必信,信必果”,如果失信于民,朝令夕改,那老百姓以后还信谁?但愿这只是道听途说。
二、政府要以提高群众生活质量为己任。通江以前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广场的,东门大操场当时算是一个最大的场子了,但那是二中和一完小的操场,不算真正意义上的休闲广场。当红军广场投入使用后,群众纷纷从家里走出来,出现了形式多样的“大众文化”,这不仅提升了城市的品味,也使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从社会层面上讲,也增加了“和谐度”,因为人们多了交流和协调的机会与场所。如今,人们对红军广场和滨河路的建设是赞不绝口的。可谓功德无量啊!
曾经在新闻联播中看到这样一条新闻,让我颇有感触。说是一个大都市(具体名字我忘了)有一块黄金地段,政府为了让群众有一个休闲的空间,顶住各方压力,没有拍卖出去修建商业楼盘,而是政府征用下来,全力打造了一个绿树和鲜花掩映的特大休闲广场,老百姓赞不绝口。为此,中央台还专门制作了新闻在全国宣传,影响强烈。
2010年3月,全国人代会召开期间,温总在报告中就民生问题讲了很多肺腑之言,专家在解读中动情地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大国,是靠出卖土地来支撑政府财政收入的……”真是掷地有声啊!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通江县城人口越来越多,越来越拥挤,住居环境越来越差,君不见满街车辆乱停乱放,大街小巷都在“大兴土木”,河道断流,污物四溢横流,居民休息娱乐空间愈发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不要只想着去拍卖土地,恨不得把每一寸地都拿来赚钱,还是要多为子孙后代留点生存、休息的空间,特别是城市中心地带,多留绿色,少修房,努力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有人会说,政府很“穷”,拿不出钱来“摆平”各方关系。通江的财政的确很“穷”,这无庸置疑,但“穷”不能“志”短,不能处处以“穷”为借口,只顾眼前利益,破坏城市发展长远大计,甚至以“穷”为遮羞布,为开发商谋利!同时,解决财政的贫穷,要从区位来思考,痛下决心,要扬己之长,利用通江的资源来发展自己的特色产业,而不能只做“土地财政”文章。当然这又需要一个务实的政府来做,不能今年发展这,明年发展那。这是另一个问题,在此不谈也罢。
三、政府应为城市发展乱局负责任。温总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创造条件让老百姓批评政府!那么就通江县城的建设情况我要批评两句,就当我胡言乱语吧。
近年来,网上关于通江城市建设的话题很多,矛头直指建设局,建设局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理应受责,但真正应该问责的是政府!因为城市发展规划大计掌握在政府手中,只有政府才有权利制订城市的发展规划。近几年,群众对城市建设颇有微词,这也难怪,因为我们的城市的确乱了,而且乱得一塌糊涂。车辆越来越多,无处停放,而新批的建设项目为何不设计地下停车场?政府在干什么?河道污秽不堪,生活污水直排河道,为何不在河边两侧埋设大型管道集中排向下游(如有污水处理厂,直排入厂更好)?难怪群众说县城的河道是通江最大的化粪池。政府又在干什么?城市住宅区布局越来越密,严重影响采光,是不是符合住宅建设间距标准?街道老是这么窄,新批的建设项目为何不向后退出几米,逐渐把街道做宽(建筑公司大楼不是做得很好么,大家不妨去看看)?有的在退,有的没退,是何道理?政府又在干什么?所有这一切,政府仿佛是旁观者,而实际上,房地产市场和城市建设的背后到处都有政府的影子!出现这样的局面,政府不负责,谁来负责?
一个有威信的政府,应当是勇于担当的政府!
省车站搬走了,留下一块空地,空荡荡的,但老百姓的心里不能空啊,希望政府能让百姓空荡荡的心里充实起来,一种希望的充实,一种信心的充实。
如今,这块空地不再空了,大批的机器设备在车坝里轰鸣。目前正是元旦期间,国家法定假日,理应让群众过一个宁静祥和的节日,可是高耸的机器就立在畜牧局住宅楼的窗前(机器高度到了九楼),天天轰鸣不止,震耳欲聋,简直就挨着窗玻璃了,不说在家里看个电视,就连在家里家人互相说话都听不见!这是什么样的工作、生活环境?单位退休职工和家属来找畜牧局的领导反映此事,可他们也不愿出来为单位说句话,也不与县委政府和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他们一是怕丢掉自己头上的帽子,二是自己没有在这栋楼上住,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他们的行为可以理解,只可惜失了人心啊!你们怎么能赢得职工的尊重与支持?你们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啊!维护单位和职工的切身利益,为本单位呼吁一个更好的工作、生活环境,是你们的不二职责!这点要求不过份吧?你们千万不要失职。
目前,畜牧局老职工已在向有关部门反映此事,不排除亲赴省、市上访,进一步寻求更合理的结果。目前,出现这样的局面,政府是应该负全责的,不应该再躲在背后不吱声了。建议做一些以下工作可能会好点:
一是由政府、建设、国土部门主持,在畜牧局召开由全体畜牧局职工、综合楼住户及周边楼盘住户参加的车坝建设通报会,向群众通报这个地方的规划建设情况。
二是如果规划有修改,就要说明修改的理由。群众并非无理取闹,并非不通情达理,只要把情况说清楚,只要规划修改有利于县城的总体规划,有利于百姓生活环境的改善,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大局,群众是可以接受的。现在有关部门开口就说形势在发展,规划也要变。这话偶一听有道理,但问题是怎么变?变的基础是什么,是朝好的方向变,比原来更好呢?还是暗箱操作,官商勾结,以损害群众利益为开发商谋利,朝坏的方向变?把一个绿树掩映的休闲广场变成一个商住楼,不知道这个“好”体现在哪里!显然,变是可以的,核心是朝什么方向变。
三是畜牧局的正门、消防通道和一楼的十几个门市要全部预留足够空间,不能被封闭和堵死。这是畜牧局的正当合法利益,不能被忽视。
四是在建设过程中,不能影响畜牧局正常的工作以及住宅楼职工的生活、休息,特别是机器轰鸣声,环保局要加大监管力度,不能失职。
只有加强互动,充分做到公开、公正、透明,相互勾通,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没有一个相关部门出来解释、说明相关情况,群众信息不通,猜疑四起,谣言不断,积怨越来越来深,最终导致冲突甚至更严重情况都有可能,政府应该引起重视。同时,畜牧局领导也要勇于担当,敢于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