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103线彭山城区过境段于去年实施改建,将原来已使用十年部份溃烂的刚性水泥路面,改建为水泥混凝土路基沥青混凝土柔性路面,俗称"黑化".该路段去年夏天交工投入使用,几个月后即出现局部溃烂;在完工一年多点的今天,局部溃烂已发展为大面积的溃烂,笔者在今天(2013.1.11)下午五点前后在烈士陵园上方原棉花仓库至县车队约四百米路段拍下十张照片,可见其路面溃烂已迅速扩大加深,个别数月前修补过的路面又重新溃烂,已成蔓延之势.
省道103线是成都至眉山,乐山的主要货运通道,大动脉,又是省内唯一的运输大件的大件路.如此重要的战略公路的改建工程,居然在完工不满一年这样短的时间內就溃烂不堪,堪称"史上最短命豆腐渣工程"! 个别路段已成搓衣板,车行其上跳振不己,毫无舒适度可言.人们不禁要问:公路作为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有没有额定或预期的使用年限?如果有,应该是多少年? 工程的设计,招标,施工,工程监理,道路管理养护诸环节是哪里出了问题? 其中有没有腐败问题和失职渎职行为?作为普通公民和纳税人,有权利知道真象.
我们希望县政府及市县两级道路交通主管部门尊重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积极回应民众的质疑.毕竟每一次改建都耗资巨大,这些钱虽不是公民直接出资(当然书记县长局长们也不会用工资来搞基建),却肯定出自公共财政,那里面哪一分不是百姓的税负?更何况每一次改建都会给交通造成拥堵,沿路商铺和企业生产经营及居民出行都带来重大影响,间接代价不可低估.三年两头修修补补折腾不已,难道没有人该为此负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