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726|评论: 3

青衣江上那块明亮的玉石-----洪雅吴明玉 四川包产到户第一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青衣江上那块明亮的玉石-----洪雅吴明玉


吴明玉先生,父亲吴岗陵 洪雅罗坝人  ,24军第4旅第11团吴岗陵营长,1935年5月29日驻防海子山,这里地势险恶,左临波涛汹涌的大渡河,右靠峭壁悬崖,团长杨开诚命令在此险地固守。红军由早晨至中午与杨团的曾子佩营在海子山前沿阵地激战,曾营伤亡惨重,不得不经海子山下面小道绕过吴岗陵营阵地溃退。下午4时左右,红军兵分两路,一路由肖华率领二团主力向海子山正面的石门坎吴岗陵营发起猛攻;另一路由邓华率领第二营向纵深抄吴岗陵背侧,夺取海子山的最高点。同时,对岸红军又用火力支援。吴岗陵的川军受到三面夹击,伤亡很大,吴岗陵急派人到龙八铺向旅长袁国瑞求援,吴岗陵军不支,全部向化林坪撤退。吴岗陵在化林坪掏枪自杀未遂。

抗战胜利后,1946年,吴岗陵退出军伍,被推任洪雅退伍军官协会主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洪雅吴明玉,1939年出生于洪雅罗坝。父亲吴岗陵当时任职于24军。1946年,吴岗陵自24军退伍,被推任洪雅县退伍军官协会主席。1949年12月12日,参与24军洪雅起义,任首任洪雅公安局长,1954年去世?
        1935年5月25日,川军第二十四军第四旅,根据军部指示,以第三十八团 (缺一营,驻在芦山),由团长李全山率领,为第一钱右翼部队,兵力重点部署在泸定铁索桥;以第十一团三个营由团长杨开成率领为第一线左翼部队,位于海子山,冷碛一带防御;以第十团(缺一营,担任后方运输),由团长谢洪康率领,位于飞越岭,作为总预备队。旅部位于龙八步飞越领山下。
24军第四旅到达龙八步附近时,大约是5月27日,知道安顺场被红军攻破,第五旅的肖绍成团已经溃退,自己的左翼和后方联络线受到威胁。为了阻止夹江而上的两路红军,仍按原部署:以李全山团抢占泸定铁索桥,阻止对岸红军主力过河,以杨开诚团向下游摆开阵势阻止在安顺场过河后,沿岸溯流西上的那部分红军。
24军第四旅第三十八团团长李全山于5月28日派周桂三营跑步由冷碛向上游进驻泸定桥。周营于午后出发,派一个连,选出身体健壮的士兵一个排(约二十多人) ,跑步到泸定桥,傍晚到达,立即扼守泸定铁索桥两头,并动手拆除桥板,构筑工事。但由于雨天,夜晚士兵疲劳不堪,有的鸦片烟瘾发作,拆除桥板进度极为缓慢。营长周桂三率领其余部队(内有重机枪,迫击炮各一连)在泥泞道路沿河北上。时已入夜,对岸有部队打着火把急进,互相询问,对方回答系退下的友军(实为红军)。周营到达泸定桥时已二更,立即派兵拆除桥板,构筑工事。天明前,团长李全山率领李昭营到达。周营以守桥为主要任务。李昭营连接周营左翼进入阵地,并以机炮连位于桥头高地归周桂三指挥。李全山团部亦位于周营附近。29日天明后,对岸桥头已发现红军,因此其拆除桥板工作未能彻底进行。
29日,红军东岸纵队红二团在地形险要的铁丝沟与凭险扼守的24军第四旅十一团,进行了右纵队最为激烈的PK。
24军第四旅十一团团长杨开诚率部到达河岸后,为了阻截东岸红军北上,把部队摆成直角向下游重叠防守。曾子佩营位于海子山前面高地,吴岗陵营位于海子山及冷碛两地,余一个营作预备队。红军先和曾子佩营激战由晨至午,曾子佩营伤亡惨重,溃退下来;由海子山下面小道绕过吴岗陵营阵地退却。吴岗陵营及作为预备队的一个营又接应上去,在海子山激战,伤亡较大,双方处于胶着状态。

东岸的激战仍在进行,红三团一部及时赶到增援红二团,继续进攻,吴岗陵营伤亡过半,营长吴岗陵派营副黄振到龙八步向旅长袁国瑞求援,袁加派手枪连上去,掩护吴岗陵营溃退到化林坪。红军乘胜追击,吴岗陵退到化林坪,听得这个名字很晦气,大叫一声,天亡我也,拔枪自杀未遂。

泸定桥方面,团长李全山召集两个营长研究对策,并在电话上向旅长袁国瑞请示怎么办,同时说明泸定桥很难防守。这时正受到红军袭击的袁国瑞情况混乱不堪,因而答复说:“我们这里也很紧张”。袁国瑞即将电话机放下—这时从电话机里可闻到枪炮声,听到有人喊:“旅长,快点,快点”。电话遂告中断。交集就是这样开始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顺着青衣江岸,记者来到罗坝古街上街街口,只见一座崭新的、四柱支撑的重檐歇山顶式仿古木结构楼矗立街口,上书“灵官楼”几个镏金大字,显得蔚为壮观,楼下方则是一个通道,若是有道大门则跟古城池相仿了。这楼主体于2006年10月下旬落成,但因缺钱还未全部完工。据街道老居民和知情人士介绍,过去的灵官楼是罗坝古街的标志性建筑,其位置也在此。它坐北向南,无台基,高两丈余、横近三丈,建于乾隆道光年间。其重檐歇山顶式结构在川西南民间古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清代只允许皇宫(室)建筑采用此形制,大约因过去这里山高皇帝远,才没被举报。因栉风沐雨百余年而巍然挺立,它在1986年被洪雅县人民政府颁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原罗坝镇政府落实了专人保护并划定保护范围,1990年代进行过三次维修,但因椽、檩、壁风化日重,出现整体倾斜10多度,镇政府希望采取“落架维修”,曾上报需维修经费3万多元。2003年10月,县上来人调查,认为已经严重破败,影响过往群众安全,且已经失去原有历史、艺术、科学和纪念价值,于是将其撤消了保护单位资格并于11月拆除。而当地居民非常怀念和珍惜这个祖先曾留下的老古董。2006年,在85岁的老居民牟玉枝、60岁的金绍祥、60多岁的欧跃松三老人带头倡议和奔忙下,当地群众和一些单位纷纷捐款、捐米粮,按照记忆中的模样将其重建起来。虽然不是保护单位了,也让他们感到安慰和自豪。牟玉枝告诉记者,已经花三万多元,现在还差万多元的木材钱,有些焦愁。

  从街面到屋顶:沧桑古街看点多

其街面是中间凸两边渐渐倾斜的鱼脊形石板街,街沿以条石铺坎。据说这是民国时一位驻地军官下令铺的;而罗坝古街则是清代时建的。保存较完好的老屋屋檐(从檐口到墙壁一两米的水平空间)的装饰形式记者见到至少四种:一类是凹弧形木块铺成,一类是凸弧形木块铺成、一类是笔直木板平铺成,同时还在檐口每隔一段距离垂一约尺许的雕花木柱,上面都有颗大钉(小铁环),据说是挂灯笼的物件。这里的老屋檐口装饰比柳江老屋的丰富得多,即使是著名的曾家园,其屋檐也用的最简单的笔直木板平铺法。而弧形木块需要迂制加工,因此更复杂也更美观。这里过去很繁华,水运发达,是乐山运盐、酒、布匹、粮食上雅安的必经地,可谓寸土寸金。因此其老房子一般都是面狭身长形,面即店面,前开铺后设旅店,天井非常小巧精致。

在石板铺就的罗坝街上和老房子中,大石块合砌成的长方形水缸很常见,跟仁寿民间整块石头掏挖成半圆、圆和方形缸殊异。其蓄水平时供生活所需,火情起时又是消防必需品。不过,街上的石缸大都已废弃,只有屋里的仍然沿用,有的缸壁已长满青苔和杂草,映衬着清水,给人深沉的凉意。沿街老屋到处可见顺墙搁放的小木船。有的在地上有的吊檐下。沿江有个别老屋的外墙上还横挂着约1米长的圆形蜂桶,就着冬日的暖阳,小蜜蜂嗡嗡地进出着。

  纵观古街整体:破损严重亟待保护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