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义乌商贸城有“埋伏” 沿省道103线从眉山北大门进入市区就是宽阔笔直的东坡大道,远远的就可以看见右侧的一幢在建大楼外墙上飘动着一大片红黄相间的条幅,走进一看全是某某品牌入驻义乌商贸城的内容,这就是号称西部第一家的“义乌城”。这个修建在眉山市高档住宅区之间的商贸城一开始就引起了众多争议。 招商协议起争端 2004年7月15日酝酿一年多的眉山义乌商贸城开发有限公司与眉山市政府签订了一份招商引资协议,将位于东坡大道和环湖东路交汇处的两百亩优质土地规划给义乌商贸城。原本35万/亩的价格最终以15万/亩的低价出让给商贸城,并免收城市配套费及各种规费,这样一来这两百亩地相当于市政府拱手送给了义乌商人。义务商贸城开发有限公司则承诺投资2亿元建设商贸城,同时引进800个知名品牌入驻。此协议签订后顿时惹来一片争议,大多数人认为义乌城是以批发为主的物流集散市场,选址应当确定在远离市中心交通方便的高速路口附近,不应该选址在市内高档住宅区,一旦建成必将扰民。这一项目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选址不科学;议论最多的是地价,都想不通为什么市政府会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出让给义乌人,认为市政府为了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厚此薄彼,一碗水不端平。一时间本地商人人心思动,业界因此传出一句话“招来女婿,气走儿子。” 或许是因为反响激烈的原因,义乌城工程迟迟不能上马,直到2006年1月10日眉山市政府召开了一个专题会议,会上调整了义乌城的用地范围,由于原规划200亩中有40亩是学校,短期内无法拆迁,因此同意缩小用地面积至160.92亩。会议特别强调开发公司要按照商贸功能与配套住宅功能分区合理的原则,建设配套住房的面积不得大于用地总面积的30%。 建设违规问题多 2006年8月31日义乌城在一片争议声中破土动工,售楼部也在一街之隔的璧辉园2期底楼开业,开始大肆对外预售商铺和住宅。 人们很快发现参与修建义乌城的并不是什么知名的建筑商,竟然是一名外号叫“羊儿疯”的杨老板,很多人都不知道他建筑公司的大号,这个杨老板对外宣称义乌城表面上是义乌人在运作,实际是他说了算。业界还传言他是以40万/亩的价格从义乌人手中买土地来自己修建,因此大家认为政府招商引资走了样,最后还是为少数人牟利。 随着工程的进展,人们进一步看出了端倪,义乌城中心地带的商铺楼被改建成了宾馆,由成都的大老板整体购下,取名“凯联·金荷花大酒店”;用于解决商家住宿的住宅楼被打造成了商品房,大肆对外高价出售,价格每平方米从1700元——2000元,住宅面积为110平米——204平米,6种大户型,更主要的是整个住宅用地面积达55亩,超过政府规定的30%的用地范围,超标达7亩之多。 2007年2月4日,义乌城第二期销售开始,更是主推住宅。此时同地段地价已经飙升至75万/亩,有人说义乌老板单是地皮就可白赚一个亿,加上住房和商铺销售所得,至少会有两个多亿的收入。 义乌城内有埋伏 就种种争议和猜测,记者采访了眉山义乌商贸城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先生,金先生满口生硬的普通话,很费力的向记者解释道:我是商人,没有必要做违法的事情。我是眉山市政府招商引资请过来的,从签协议到开工建设,市政府拖了我两年,不诚信;原本说给我200亩地,又减少成为160亩地,不诚信,为此我找过市国土局长,质问他为什么把我的地拿给别人。有人说我擅自改变规划修宾馆错了,错了就按法律规定罚款嘛!建商贸城自然要完善各种商业形态,酒店也是商业开发的一种形式,哪里错了?说我住宅占多了面积,也是经过规划局批准了的嘛,总不能要我切掉半栋楼;说我涉嫌搞房地产开发,我本身就是开发商。至于我把义乌城卖给了杨老板,你想可不可能嘛?营业执照是我的,土地证是我的,当时工程招标,三建司的张老板中标,是张老板邀请杨老板一起合作开发的,这关我什么事情?金老板非常激动地向记者喊道,虽然他竭力为自己辩解,但他还是承认了酒店和住宅的违规。为了证实他自己的话,他向记者出示了与市政府签订的协议文本。记者注意到协议中特别规定金先生要完成投资2个亿和引进800个知名品牌,如果完不成这个硬指标,眉山市政府将按照35万/亩的价格追偿土地出让金(义乌城实际支付的土地出让金仅仅只有几万元/亩),也就说现在购买了义务商贸城商铺和住宅的业主有可能不能像开发商承诺的那样在交房后90天内拿到产权证,这点几乎是所有业主都不知道的内幕。 金老板指着义乌城模盘对记者说,他的商铺已经对外完全出租完了。“是卖完了吧?”记者以为听错了说道。“租,不是卖,我们是先租后卖。”金老板强调说。原来义乌城在业主购买商铺时会与业主达成三年内业主不能自主经营的协议,由公司统一经营,公司会一次性将商铺三年租金返还给业主抵扣购房款,其实这一招只是售楼时用来吸引消费者的优惠措施而已。现在商铺的价格在7000元/平方米左右,反租后商铺的实际价格仍然高达5500元/平方米,而义乌城修建成本及各种费用合计每平方米不过千元,因此精明的义乌商人在此项目上定然会赚得盆满钵满。 记者注意到眉山义乌商贸城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仅1000万元,对建筑承包商采取分期付款,主要是靠商铺和住宅楼预售资金支持,开发模式与其他房产别无二致,唯一的区别就是以招商引资为由低价拿地,以政府重点工程为招牌,取得消费者信任,高价售楼。 眉山市政府要求引进800个知名品牌,义乌老板就投其所好,先在尚未完工的商住楼外面悬挂一大片各种品牌入驻的标语虚张声势,然后采取返租的方式说明自己的商铺全部对外出租,自己却在暗地里大肆赚钱。当然现在说义乌城完不成引进800个知名品牌为时过早,眉山城即使能引进了800个品牌最终又能留住多少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4 0:45:45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