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089|评论: 69

[绝对必看]蓬安百科全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6 09: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蓬安概况

500×250

  山青水秀,风光旖旎的蓬安县位于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幅员1332平方公里。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上为这方山水积淀下深厚的底蕴,自然给这片热土赋予了独特的魅力。

  蓬安,春秋系巴国地,秦属巴郡,汉初置安汉县,公元507年置相如县,557的设蓬州,1913年改蓬州为蓬安。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唐代诗人元稹、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宋代大文豪苏轼都曾在蓬安留下了显赫的政绩或宝贵的墨迹。境内出土的汉陶、唐镜、宋瓷,工艺精湛。这片古老的土地,孕育了农学家兰梦九、哲学家伍非百、藏学家张恰荪、数学家物理学家魏时珍、革命先烈王白与等历代英豪。一代又一代的蓬安人,以生生不息源源不绝的追求和奉献,创造了和创造着自己的历史。

  这片富饶的土地,融合着大自然的恩赐和蓬安人的睿智,青山绿水交映,风景名胜遍布。琴台夜月的落寞惆怅,嘉陵晚渡的诗情画意,牛渚渔歌的愉悦欢欣,五马排空的磅礴奔放,广慈晓钟的凄冷孤寂,马鞍樵唱的恬适雅致,石壁睛云的绚丽多姿,双蓬叠翠的蜿蜒葱茏,古“蓬州八景”令人美不胜收;小乐山群佛雕像的巧夺天工,千里嘉陵第一坝的恢宏气势,巍巍龙角的纵横英武,滔滔嘉陵的飘逸俊秀,大深南海的神秘幽深,省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避暑山庄的清凉静谧,新“蓬安六胜”令人留连忘返。一代又一代的蓬安人,伸开热情的双臂,广迎八方的游客。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96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地理

500×250

  蓬安县土地面积为1332平方公里,折合为199.8万亩,其中耕地占39.62%,园地、林地、疏林草地占45.68%,水域占6.06%,城乡居民用地、工矿用地、交通用地等占5.2%;全境从西北至东南呈长条状,纵长横短,略似一条吐丝蚕。地貌以丘陵低山为主,浅丘带坝为辅,类型多样,平坝、台地、浅丘、深丘、低山、河谷兼而有之,适合于农业生产的立体布局。

500×250

  蓬安县山脉海拔不高,一般在500—800米之间,东有海拔达827米的山峰——白云山。

500×250

  蓬安县境里有大小溪河104条,总长600多公里。嘉陵江自县西北平头乡的古鸭滩进入县境,东流西弯,转山绕坝,蜿蜒流经16个乡(镇),由县西南猫儿溪流出县境,境内流程长达89公里,年过境水量220.2亿立方米。流域面积占全县幅员面积90%,嘉陵江上游兴建的马回电站栏河大坝享有“千里嘉陵第一坝”的美称。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口状况

360×244

  蓬安县辖46个乡镇、598个村,总人口6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8287人,占10.1%。

400×250

  蓬安古代主要是巴族,因宋末元初、明末清初,几次大的战乱,巴族已所剩无几,其后主要是外省汉人移民。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蓬安县经济概述

500×250

  近年来,蓬安国民经济健康发展,2002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0.65亿元,农业总产值8.07亿元,工业总产值19.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3亿元,县级可用财力1.82亿元。一、二、三产业比例分别为34.1 : 34.7 : 31.2。

  农村经济充满活力,年水果产量达4025万公斤,制种产量800万公斤,出栏生猪60万头,小家禽800万只,蚕茧、水产、蔬菜产量稳中有增,粮食产量3.1亿公斤,粮经比例调整达到5.5 : 4.5;森林覆盖率达27.8%,劳务输出15万人次,创收4.9亿元。

  工商经济快速增长。马电、嘉宝等一批扩张型企业加速技改,不断发展壮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6.02亿元,税费3430万元。商贸企业销售总额5.63亿元,实现税金1105万元。

  民营经济稳步壮大,个体工商户达9426户。招商引资248个,资金6.34亿元,海峡丝绸、齐祥食品、金华纺织、金坛电化等一大批企业落户蓬安,使私营企业达136户,从业人员2.88万人,年交税金3560万元,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文化

相如文化扮靓蓬安
西汉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就生长在蓬安。如今,这座建制达2000多年的古县,处处充溢着相如文化的浓烈氛围。

  在周(口)河(舒)一级公路上,新矗立起一个气势恢弘的古典式建筑———相如汉阙牌坊,它是由省博物馆魏学峰担纲设计,投资230余万元修建的,上有省作家协会主席马识途题写的六个端庄汉隶:“司马相如故里”。蓬安县在打造“相如文化”方面,又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传,司马相如在汉景帝时任蓬州(今蓬安)州官,偕文君建琴台而居,创酒坊以酿;抚琴赏月,把酒为赋。明代蓬州提学副使卢雍曾作《琴台夜月》赞曰:“城内多美酒,琴台飘酒香。”秉承相如、文君酿酒之法,几年前,南充相如酒业公司就手工酿制出了相如系列酒。同时,“司马相如”在农村已成雪梨的形象代言人,几次品种改良后,以黄坪乡为基地的“相如梨”而今硕果满枝。县内河舒豆腐、杨家手工面、石孔贡米、利溪粉丝等地方名特优食品,无不围绕“相如”品牌进行精深加工,也彰显出相如文化的经济张力。

  地以人传。近年来,蓬安县陆续开始兴修仿古建筑,在龙角山、大深南海建琴台酒坊,在司马相如出生地建司马墓,在白云山石崖上刻《子虚赋》、《上林赋》……1000米长、33米宽的相如大道两侧,都以仿古建筑为主调,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就此和谐统一。

  去年蓬安县成立了司马相如研究会,将相如文化的研究推向深入,为城市建设起到了智囊作用。关于相如文化研讨,7月上旬举办了省市名家赴蓬安的采风笔会;10月中旬,国际性专题大会也将在相如故里隆重举行。

  蓬安县以建设“一山(白云山)、一县(古相如县)、一城(运山古城)、一江(嘉陵江)”为重点,以挖掘相如文化为龙头,恢复蓬安“古八景”,塑造蓬安“新八景”,确立了做好宗教旅游、历史旅游、人文旅游、自然旅游、生态旅游的发展新思路。如今,“相如古县生态文化旅游”已完成了总体规划,下河街、蓬州及相如县旧城(锦屏镇)的恢复与开发业已启动,恢复建成了司马长卿祠,并对古街道、古民居、古铺面进行了如旧修复。这一切,以其独特的人文魅力,吸引着前来蓬安感受相如遗风、体验民俗文化的游人。

  源远流长的相如文化,让蓬安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魅力倍增。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土产特产

蓬安锦橙100号

  蓬安锦橙100号系我县农业科技人员1972年选育的锦橙优变柑桔名果,具有丰产、早熟、耐贮等特点,果实长椭圆形,果大、色艳、核少、汁多、味浓、化渣,平均单果重221—245克。该品种1982年获四川省政府科学技术研究成果奖,1985年、1989年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金奖,1995年、1997年获第二、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1993年赴泰国曼谷参展荣获银奖,蜚声海内外,现已载入《中国名特优柑桔目录》。

石孔贡米

  石孔贡米原名油香米,又名黄金米,浸白色,仅产蓬安县石孔乡玉皇村。清雍正十二年,皇亲朱毛里从蓬州(蓬安)精碾了300斤送往朝廷进贡,雍正皇帝吃后赞不绝口,从此石孔油香米便成为贡米。该米的主要特点是糯不腻,清香可口,似硬却软,似糯不粘,初揭笼盖,香气四溢,隔两三间屋可闻,凡吃过此米的均视其为佳品。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蓬安旅游资源概况

  蓬安依山伴水,旅游资源丰富。蓬安是司马相如故里,地处朱德故里、小平故里之间。又是嘉陵江流域独特的旅游景区,流经县域89公里的嘉陵江自然和人文景观都独具特色,属诗人描绘的锦绣嘉陵三百里的南段。省级风景名胜区白云山、大深南海幽深静逸,风光秀丽;市级文保单位古相如县城、小乐山摩岩造像、运山古城,古色浓郁,巧夺天工;龙角山公园、司马相如故里门阙、河舒桃花村新景突起,令人留连。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白云寨风景区

  白云寨风景区位于蓬安县南部,距县城33公里,紧靠318国道,为南充市最大的林区,面积7575亩,山脉属华蓥山系,最高峰海拔827.3米(县境最高点)。现已开发10景、2沟、33峰、26弯,山上建有白云寨避暑山庄。植被有马尾松、白木林、黄荆、马桑、女贞等乔木灌木丛林,还有樟木、檀木、红豆、水杉、银杏等珍奇树种,有草木植物400余种,有画眉、斑鸠、蛇类、狐狸、白鹤等飞禽走兽37种,有黄莲、人参、虫草、灵芝等天然药材几十种。风景优美,名胜众多。

  进入林区,花草芬芳四溢,灌木丛随风逐浪,苍翠欲滴。树木遮天蔽日,阵阵松涛呼啸而过,有如万人合哼一曲无名歌。进寨门不远便是白云湖,传说是仙女下凡洗澡的地方。白云湖中建有水中亭台,旁边是灯盏岩景点,清朝咸丰年间,反清义军准备在白云山建立根据地,后被团练李文通出卖,义军被重重围困,白娌为救义军,在岩上凿洞,用桐油点灯草照明,带领义军突围出山,后人将石窝命名为灯盏岩,记录义军壮举。

  白云湖景区还有石鬼峰、神水洞、望苏亭等景点。

  白云山的夜让人飘逸陶醉,黑黝黝的山、黑黝黝的树、黑黝黝的影给山庄增添了几分朦胧和神秘,月光照到哪里,哪里就透出湿润的感觉,哗哗的涛声阵阵飘过,有如大海潮起潮落,风云奔放,山之神韵,夜之幽美。

  天刚亮时,沿回音梯,经龟蛇岭,登观景亭看日出,更是又一美景。山下白茫茫一片,云天相接处,泛出一道微红,慢慢扩散开来,颜色越来越鲜艳耀眼,天空、云海都镀上一层金红色。霞光散射,天空便出现淡蓝、金黄、桔红、鹅绿斑色彩。慢慢地,火红的圆球完全脱离云天相接的那一平面,把万缕朝霞洒向人间。

  白云寨风景幽美,景点众多。鹅立弯景区、观音庙景区、杨柳沟景区风景迷人。公主石、玉兔岭、印盒子、文君井、相如石、夫妻菩萨、美女岩、鼓锣山、方卵石、卧牛生崽等处处有景致,处处有故事。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深南海

  大深南海位于县境南部国道318线附近的大深南海,距县城30余公里,是50年代人工筑坝形成的中型水库,是蓬安最大的水利设施和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游览大深南海,首先投入眼帘的是雄伟的水库大坝和别致的雕塑栏杆,坝高38米,长219米。坝外坡上题写的“大深南海”四个大字苍劲有力,雪白的栏杆上,栩栩如生的金鱼、海豚图案点缀其间,大门似两个倒置的海螺,别有韵味。往里去是水库管理部门所在地和供游客休息娱乐的宾馆。

  从大坝边荡舟,沿湖优美的大自然景色尽收眼底。沿湖山麓,怪石嶙峋,微波拍岸;碧水幽幽,波光闪烁。绿色的山坡上,牧童扬鞭,逍遥悠闲;茂密的丛林中,田舍错落,炊烟袅袅;蔚蓝的天幕上,白云如丝,大雁南归。山是座落在水上的岛,岛是飘浮在水上的山,湖光山色,如诗如画,分不清是山的倒影还是龙王的宫殿。

  南海上最美的是皇冠岛,又名帽尔梁,形似浮水彩帽。岛上柑桔满园,秋季树上黄橙橙的果实压弯枝条。柏树、青杠、桃竹、芦苇依山傍水,景象迷人。别致的欧式建筑“迎宾楼”金碧辉煌,亭台水榭古朴典雅,在青山绿水的衬托下格外惹眼,让游人享尽异域风情,仿佛置身于人间仙景,世外桃园。

  大深南海以其幽深著称。五座山峰形成五个半岛,若干峡谷,汇集500多种植物,30多种野生动物。五马归槽、象鼻山、帽尔梁还演绎出许多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张献忠、司马相如、颜真卿、苏东坡等历史文化名人都曾在此神游和隐居。

  大深南海已成为集旅游、餐饮、住宿、娱乐、会议和商务于一体的“绿色环保度假村”。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角山

  龙角山位于蓬安县城周口镇西北,嘉陵江东岸,文化古老,是川北一座名山。危峰挺峙,直插云际,如卧龙饮水,屹立江边。山东南麓原有洞仙观、濂溪祠、万寿宫、画江楼等一系列古文化建筑;有1933年红军留下的石刻标语,山顶原有古庙龙角山寺,有红军亲手栽下的大黄桷树——“红军树”。

  龙角山及四周地形颇具特色,西边嘉陵江水从西北方向缓缓而来,穿过山麓,环绕蓬州古城,又向西南方向缓缓流去,将沙滩分为东西两半,江南岸形成“鱼”状(阴鱼),江西岸数里平沙滩形成另一条“鱼”状(阳鱼)阴阳鱼相互环抑,形成了巨大、典型的太极图地形。清代诗人周铭对龙角山的恢宏气势绝唱为“拏云气概势纵横,夜月如珠领下明。词客不须攀绝顶,狂吟唯恐卧龙惊”。

  为充分利用龙角山优良的自然资源,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从1988年开始,蓬安历届县委、县政府开始筹建龙角山公园,至1998年龙角山公园建设工程启动,规划占地面积700亩,投入资金5000万元,建成繁华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内涵丰富的名胜奇景,四季飘香的花卉基地,金黄的锦橙100号广柑基地,郁郁葱葱的林地为一体的高品位公园。建成的公园为热闹繁华的文化娱乐活动区和幽静舒适的休闲度假区,活动区的南大门、门内广场、博物馆、露天舞场、游泳池、儿童游乐场、餐厅、茶园、健身房、娱乐中心设备俱全。

  “休闲区”浓缩琴台夜月等古蓬州八景为新龙角八景,再现历史名人动人传说的“母思故里、道玄别野、周子讲学处、来苏山寺”等八大景观。以及俯临大江、设施齐备的“山水涧”度假村,公园景点配置小叶榕,广玉兰、红叶桃、楠木、雪松、垂柳等30多种树木和月季、芙蓉、牡丹、梅花、红莲、海棠等20多种花草,既有茂密丛林,又有茵茵草地,当你步入园中幽深的密林,踏上开阔的草坪,登上高耸的楼阁,俯视滚滚的嘉陵江水,大自然的原始美会使你心旷神怡,陶醉其中,仿佛置身人间仙景,美妙天堂。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子镇

  司马相如的故里蓬安县,有两个古老的小镇——周口镇与锦屏镇,它们婉如两颗璨灿的明珠在嘉陵江两岸相映成辉。

  座落在嘉陵江边的周口镇是蓬安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又因宋代学者、《爱莲说》作者周敦颐曾路过此地,并驻足讲学、著书,后人因此又称“周子镇”。古镇以上河街、下河街、盐店街(又称红军街)、顺河街四条古街为主,这里的古民居院落群保持着明、清以来原生状态,静静地覆盖在嘉陵江边。站在古镇旁边的龙角山上俯瞰,古镇、古院、古树、嘉陵江水、嘉陵漫滩(东门河坝)以及绵延不断翠绿的群山尽收眼底,令人情思悠悠。啊!真乃“嘉陵第一桑梓”也!

  两百多米长的盐店街,其街头街尾各长有一棵黄桷树。街头的黄桷树,在陈家小院内,六七人才能合抱,树龄至少在八九百年间。其辐射的枝桠,掩遮了一大片院坝,又伸向了古院落群的青瓦屋顶,更显古树的威严风范。街尾古驿道旁的那棵黄桷树,约要四五人才能合抱,其树龄不下于四五百年。那青青郁郁的树冠,涂抹着初秋的阳光,活力四放,令观者也倍增精神。

  远近闻名的“蓬安财神楼”位于周子古镇下河街街口的嘉陵江边上,始建于唐朝,毁于20世纪60年代的文革期间。2006年,蓬安县人民政府全力打造“嘉陵第一桑梓”旅游品牌,决定恢复周子古镇、财神楼等著名景点,并在尊重历史原貌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拟把财神楼建成集民俗游乐、特色茶饮、财神朝拜、江滩观景于一体的游客集散中心。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乐山摩崖造像

蓬安县城南9.25公里原河舒区镜内,有小锣山和大锣山。其山林壑优美,蔚然深秀,峭壁危峰,方圆十里。状如鲲鹏展翅,巍然挺立于河舒、柳滩、碧溪三乡镇之间。春日山烂漫,芳菲远溢;夏日瀑布飞流,雷鸣山谷;秋日野菊盛开,满山黄遍;冬日白雪皑皑,玉树银花。朝日初出,林雾飘拂,暮云归来,岩穴暗黑,忽暗忽明,变化无穷。海拔500余米的小锣山就在河舒镇境内。山上有高大的摩崖笑佛头像,人言可与乐山大佛媲美,故将小锣山称为小乐山。

  小乐山高险独秀,四壁峻峭,危路可通。人们从前山直上数百级崎岖石梯,才能到达山顶,好似上青天一般,便将山顶的寨门称为“南天门”。南天门上,山顶原有古庙,庙前有池,传说曾有金鸡戏水池中,名“金鸡池”。今庙毁池存。山崖上现有摩崖造像四处。

  千佛岩  在南天门左侧,造像龛长5.60米,高1.84米,龛度距地面0.80米,内镌0.10米至0.70米的小佛千余尊。此龛共分三部分:左连十四排,每排镌刻29—31尊,共533尊;右边刻十殿图像、千手观音、望乡台、峨眉山全景等;中刻送子观音、十八仙人、道观等。此处人们习称“千佛岩”,是佛道合一的造像龛。此龛被庙宇遮盖,20世纪80年代,活了120岁才逝世的老道士吕宗林就住在庙内,故造像未被风雨剥蚀和损坏,至今保存完好。造像大部分线条流畅,形象丰满,面容清秀,神态各异。虽无史专文字和碑刻记载,但从造像风格看,应为明末清初镌刻。

  大佛殿  在八仙洞左10米处,殿内镌刻佛像群,大者高4米,小者仅高1米,佛像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有的“双目失明”,有的耳垂脱落,有的下颚不具,有的缺手残足,没有一尊具备完整的形象。佛殿亦被拆毁。1983年及其以后,陆续修复了大佛殿,恢复了大佛群像。

  大佛头像  在佛殿左侧的秃兀岩石上凿成高6米,宽8.70米的大佛头像。佛像耳长1.30米,宽0.80米,鼻长1.20米,嘴宽1.20米,厚0.80米,眼长3.80米,宽1.30米,圆脸高鼻,大眼弯眉,两耳垂肩,张口微笑,面容慈祥,神情娴静,远眺远山,俗称弥勒笑佛。奇特的是,头下山体即大佛的身体,两边山梁犹如大佛两臂,在酷似膝盖的山梁上,分别镌铸大佛的两手。如足的山脊随山势走向延伸于数千米之外,好似百余乐山大佛合体端坐于崇山峻岭之中。山中的竹木花草,恰好装点笑佛的袈裟,随着春夏秋冬四时季节的变化,呈现出红黄蓝白种种颜色,委实壮观,因此,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大佛山”。大佛山对面的山峰叫冯家梁,近年来在上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可以眺望大佛全貌,游览的人们将此亭呼为“望佛亭”。至今,大佛头像保存完好。可惜手掌石早年被附近农民打成石条建修房屋用了,今已荡然无存。关于大佛的凿造年代,老百姓说是清代建造的,但无资料记载,只有在佛佛头像侧见到一块清乾隆十三年(1749)整修寺庙的残碑(功德碑),根据造像的风格看,可能是清代乾隆年间凿造的。

  1983年7月23日,蓬安县人民政府公布小乐山摩崖造像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15日,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小乐山摩崖造像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在观音岩恢复了观音像,在八仙洞恢复了八仙像并新凿坐狮一对,在大佛殿恢复了大佛群像并重新修建了大佛殿,在观音岩东面(右侧)新刻了吼天巨狮头像。小乐山现已成为蓬安县境内主要的参观游览胜地。

  小乐山高险独秀,四壁峻峭,危路可通。人们从前山直上数百级崎岖石梯,才能到达山顶,好似上青天一般,便将山顶的寨门称为“南天门”。南天门上,山顶原有古庙,庙前有池,传说曾有金鸡戏水池中,名“金鸡池”。今庙毁池存。山崖上现有摩崖造像四处。

  千佛岩  在南天门左侧,造像龛长5.60米,高1.84米,龛度距地面0.80米,内镌0.10米至0.70米的小佛千余尊。此龛共分三部分:左连十四排,每排镌刻29—31尊,共533尊;右边刻十殿图像、千手观音、望乡台、峨眉山全景等;中刻送子观音、十八仙人、道观等。此处人们习称“千佛岩”,是佛道合一的造像龛。此龛被庙宇遮盖,20世纪80年代,活了120岁才逝世的老道士吕宗林就住在庙内,故造像未被风雨剥蚀和损坏,至今保存完好。造像大部分线条流畅,形象丰满,面容清秀,神态各异。虽无史专文字和碑刻记载,但从造像风格看,应为明末清初镌刻。

  大佛殿  在八仙洞左10米处,殿内镌刻佛像群,大者高4米,小者仅高1米,佛像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严重破坏,有的“双目失明”,有的耳垂脱落,有的下颚不具,有的缺手残足,没有一尊具备完整的形象。佛殿亦被拆毁。1983年及其以后,陆续修复了大佛殿,恢复了大佛群像。

  大佛头像  在佛殿左侧的秃兀岩石上凿成高6米,宽8.70米的大佛头像。佛像耳长1.30米,宽0.80米,鼻长1.20米,嘴宽1.20米,厚0.80米,眼长3.80米,宽1.30米,圆脸高鼻,大眼弯眉,两耳垂肩,张口微笑,面容慈祥,神情娴静,远眺远山,俗称弥勒笑佛。奇特的是,头下山体即大佛的身体,两边山梁犹如大佛两臂,在酷似膝盖的山梁上,分别镌铸大佛的两手。如足的山脊随山势走向延伸于数千米之外,好似百余乐山大佛合体端坐于崇山峻岭之中。山中的竹木花草,恰好装点笑佛的袈裟,随着春夏秋冬四时季节的变化,呈现出红黄蓝白种种颜色,委实壮观,因此,人们又将此山称为“大佛山”。大佛山对面的山峰叫冯家梁,近年来在上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可以眺望大佛全貌,游览的人们将此亭呼为“望佛亭”。至今,大佛头像保存完好。可惜手掌石早年被附近农民打成石条建修房屋用了,今已荡然无存。关于大佛的凿造年代,老百姓说是清代建造的,但无资料记载,只有在佛佛头像侧见到一块清乾隆十三年(1749)整修寺庙的残碑(功德碑),根据造像的风格看,可能是清代乾隆年间凿造的。

  1983年7月23日,蓬安县人民政府公布小乐山摩崖造像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15日,南充市人民政府公布小乐山摩崖造像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在观音岩恢复了观音像,在八仙洞恢复了八仙像并新凿坐狮一对,在大佛殿恢复了大佛群像并重新修建了大佛殿,在观音岩东面(右侧)新刻了吼天巨狮头像。小乐山现已成为蓬安县境内主要的参观游览胜地。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逢州八景

  琴台夜月  琴台,又名相如琴台,位于蓬安老城(现锦屏镇)公园内,是后人为纪念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而修建的。台高2米左右,周围长10米,台左是玉环溪,再过去是玉环山,台后有一大池,池周古木参天,风景秀丽,每逢晴夜,皓月当空,琴台月景映入池中,格外引人入胜。相传司马相如遭奸臣嫉恨,被贬为州官小职,晚年丧妻,子女远在边关,独自一人对明月弹琴解闷,表达对朝廷忠心,以琴声月夜度晚年。

  嘉陵晚渡  蓬安老城南门外嘉陵江对岸杨家店渡口,昔日蓬州水陆交通咽喉。当年蓬州辖蓬安、仪陇、营山诸县,为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商贾云集,热闹非凡,每当夕阳西下,金光灿烂的晚霞与对岸山色交相辉映,绚丽夺目,如诗如画,美丽至极。

  牛诸渔歌  传说距县城30公里的石梁沱,在嘉陵江两岸相隔的石门寺与地藏寺之间,石梁子前端巨石如象一头大水牛,横卧江上,沱水很深,沱弯盛产淡水名鱼——江团,渔民常在此捕鱼,歌声不绝,过着愉快的生活而称之“牛诸渔歌”。

  五马排空  距蓬安老城(锦屏镇)2公里的五马山,由天然的五座大山组成,五岭并列耸崎云天,犹如五匹高头大马,飞奔天空,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故名“五马排空”。传说中五匹“天马”下凡,被五马桥隔阻不能重返天宫,天上神马营救也无法脱身而留下形象。

  广慈晓钟  蓬州老城内关帝庙后,原有广慈庙宇,梵宇巍然,雕艺精湛,寺内有一大铜钟,每日拂晓,钟声响彻云宵,故称“广慈晓钟”。

  马鞍樵唱  今县城周口镇东南面的马鞍山,山势陡峭,两峰对峙,山谷间林木茂盛,风景幽美,山间常有樵夫砍柴,歌声悠扬,故称“马鞍樵唱”。

  石壁晴云  蓬安金溪镇与大泥乡交界处、嘉陵江右岸的“红崖子”,悬崖陡壁,势若刀劈,高耸云天,半山腰的岩层为红色页岩,经长期风化形成红鳞片状,旭日初升时霞光映壁,如彩云腾空,随着云彩千姿百态变化,绚丽多彩,美不胜收,故称之“石壁晴云”。

  双蓬叠翠  在今营山、仪陇县境内,古为“蓬州八景”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利溪镇大夫第

大夫第,即伍氏祠堂,在蓬安县嘉陵江边利溪镇南1.5公里处,建于清同治至光绪年间,是一座单檐歇山式房顶,穿斗木结构建筑,由朝门、前厅、正厅、左右廊道、厢房、书房及后厅组成。其设计、用材、施工均十分讲究,一丝不苟,布局、规格和气派,在南充境内农村民居建筑中位列前列。这里,清末和民国时期住着伍氏后裔,新中国成立后,于1950年改作荣誉军人学校,1952年又改作利溪小学,至今未作变动。

  百余年来,历经水灾和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几经拆改,部分房屋已拆除改建为楼房,朝门已改造,昔日的花园亦不复存,正厅、右厢房及书房等主要建筑物保存完好。现存房屋总建筑面积为2700平方米,朝门外两侧各植一株金桂树,今虽已枯死,但树干犹存。

  在蓬安利溪,伍氏是望族,清代晚期以来,文人学士和朝廷命官迭出。如:

  伍联芳:字级庵,清道光五年(1825)拔贡,以州判署江西,再佐南安府总捕水利同、丰城知县。

  伍德全,贡生,贵西观察。

  伍桂芳,附生。

  伍兰芳,禀生,候选训导。

  伍云深,湖南零陵县丞。

  伍蓉,同治九年(1870)拔贡,以同知衔任湖北知县。

  伍宗汉,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

  伍联珠,光绪二十三年(1897)岁贡。

  伍彝超(1871—1923),字辟尘,在家乡创立蚕桑学社,于青衣山和利溪场新建蚕房两所,置有天棚地楼,开创蓬安新法育蚕之先河,四川总督锡良赐赠“树艺可风”黑漆镏金匾额悬挂于住地万桑园以资嘉奖。

  伍彝章(1873—1951),字玉雯,光绪二十三年(1897)禀生,后就读于四川省高等学校,毕业后任西昌县教谕、蓬州劝学所视学兼学务总董,民国元年(1912)任四川省临时省议会议员,民国十年(1913)任蓬安县议会议长及川北师范学校校长。从民国十七年(1928)起,先后任国民党四川陆军第五师秘书、蓬溪县知事、开江县县长、二十一军教育处长、四川省政府秘书、蓬安县修志局局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以特邀代表身分出席蓬安县首届各界人士代表会议。

  伍鹤,字群一,肄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民国初年任蓬安县政府教育科科长。

  伍剑禅,毕业于北平中大、日本东京高地大,回国后,曾任多所大学教授,后任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

  伍非百(1890—1965)字程骥,光绪二十九年(1903)秀才,同盟会会员,曾任成都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大学教授,并在南充西山创办西山书院和川北文学院,系中国著名的墨学家,著有《中国古家名言》传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川北人民行政公署委员、川北大学校务委员会副委员、四川省图书馆馆长、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四川省常委委员、省文史馆研究员等职。

  伍极中(1896—1984)字正统,民国期间历任小学校校长、交通部航政司航务科科长和副司长、军事委员会航运统制局少将专员、佛光轮船公司经理、强华轮船公司秘书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公私合营江华轮船公司董事会秘书。

  伍应,抗美援朝烈士。

  伍善甫任贵州省黎平府古州厅同知时,见苗族人民衣服褴褛、无食者多羸于苦役,慨然曰:“此独非吾赤子乎!”于是,他先购入红花种子,教苗人播种,改变苗人不事生产的习俗,使苗人销售红花后获利非小,改善了生活,从而也积极从事农业生产;继而修文庙,置学田,建榕山书院,让民子入学学文化、礼仪教育,土习巨变。时民患多夭,厅无良医,伍善甫精医术,亲自为民看病送药,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病多痊愈,众欢呼曰:“伍公活我,活我!”于是署知镇宁州施秉县。时贵州大饥,伍善甫请宪平粜,开米厂、创冬生局,使饥民全活者五千余人,人皆善之。朝廷因伍善甫之功,诰赠其祖伍德全、生父伍桂芳,养父伍兰芳等三人为朝议大夫,一时利溪伍代荣耀非凡。于是伍善甫父子(伍彝超、伍彝章系伍善甫之子)及其族洼洼轪,合力修建“大夫第”以作伍代宗祠,同治年间始建,光绪年间峻工。历经百余年,多次改作他用,现存正左、右厢房、书房等主体建筑保存完好。作为研究清代晚期官宦门第、宗祠建设的实物建材,也是抚今追昔,考察相如县故城遗址和双休日、节假日游览的好去处。

  百余年来,历经水灾和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几经拆改,部分房屋已拆除改建为楼房,朝门已改造,昔日的花园亦不复存,正厅、右厢房及书房等主要建筑物保存完好。现存房屋总建筑面积为2700平方米,朝门外两侧各植一株金桂树,今虽已枯死,但树干犹存。

  在蓬安利溪,伍氏是望族,清代晚期以来,文人学士和朝廷命官迭出。如:

  伍联芳:字级庵,清道光五年(1825)拔贡,以州判署江西,再佐南安府总捕水利同、丰城知县。

  伍德全,贡生,贵西观察。

  伍桂芳,附生。

  伍兰芳,禀生,候选训导。

  伍云深,湖南零陵县丞。

  伍蓉,同治九年(1870)拔贡,以同知衔任湖北知县。

  伍宗汉,光绪十一年(1885)拔贡;

  伍联珠,光绪二十三年(1897)岁贡。

  伍彝超(1871—1923),字辟尘,在家乡创立蚕桑学社,于青衣山和利溪场新建蚕房两所,置有天棚地楼,开创蓬安新法育蚕之先河,四川总督锡良赐赠“树艺可风”黑漆镏金匾额悬挂于住地万桑园以资嘉奖。

  伍彝章(1873—1951),字玉雯,光绪二十三年(1897)禀生,后就读于四川省高等学校,毕业后任西昌县教谕、蓬州劝学所视学兼学务总董,民国元年(1912)任四川省临时省议会议员,民国十年(1913)任蓬安县议会议长及川北师范学校校长。从民国十七年(1928)起,先后任国民党四川陆军第五师秘书、蓬溪县知事、开江县县长、二十一军教育处长、四川省政府秘书、蓬安县修志局局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以特邀代表身分出席蓬安县首届各界人士代表会议。

  伍鹤,字群一,肄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民国初年任蓬安县政府教育科科长。

  伍剑禅,毕业于北平中大、日本东京高地大,回国后,曾任多所大学教授,后任四川省文史馆研究员。

  伍非百(1890—1965)字程骥,光绪二十九年(1903)秀才,同盟会会员,曾任成都大学、南京中央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大学教授,并在南充西山创办西山书院和川北文学院,系中国著名的墨学家,著有《中国古家名言》传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川北人民行政公署委员、川北大学校务委员会副委员、四川省图书馆馆长、省人民委员会委员、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四川省常委委员、省文史馆研究员等职。

  伍极中(1896—1984)字正统,民国期间历任小学校校长、交通部航政司航务科科长和副司长、军事委员会航运统制局少将专员、佛光轮船公司经理、强华轮船公司秘书主任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公私合营江华轮船公司董事会秘书。

  伍应,抗美援朝烈士。

  伍善甫任贵州省黎平府古州厅同知时,见苗族人民衣服褴褛、无食者多羸于苦役,慨然曰:“此独非吾赤子乎!”于是,他先购入红花种子,教苗人播种,改变苗人不事生产的习俗,使苗人销售红花后获利非小,改善了生活,从而也积极从事农业生产;继而修文庙,置学田,建榕山书院,让民子入学学文化、礼仪教育,土习巨变。时民患多夭,厅无良医,伍善甫精医术,亲自为民看病送药,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病多痊愈,众欢呼曰:“伍公活我,活我!”于是署知镇宁州施秉县。时贵州大饥,伍善甫请宪平粜,开米厂、创冬生局,使饥民全活者五千余人,人皆善之。朝廷因伍善甫之功,诰赠其祖伍德全、生父伍桂芳,养父伍兰芳等三人为朝议大夫,一时利溪伍代荣耀非凡。于是伍善甫父子(伍彝超、伍彝章系伍善甫之子)及其族洼洼轪,合力修建“大夫第”以作伍代宗祠,同治年间始建,光绪年间峻工。历经百余年,多次改作他用,现存正左、右厢房、书房等主体建筑保存完好。作为研究清代晚期官宦门第、宗祠建设的实物建材,也是抚今追昔,考察相如县故城遗址和双休日、节假日游览的好去处。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铜鼓寨

  蓬安铜鼓寨位于蓬安鲜店乡,距仪陇县城新政仅10公里。奇峰怪石,风光奇美。

  蓬安县西北的鲜店乡是革命老区。鲜店乡的东南有一座山,叫铜鼓山,寨子习惯称铜鼓寨。铜鼓寨在群山拱卫之中,四面峭削,高高耸立,可谓蜀北险山。

  铜鼓寨,山顶微凸而平,近5平方公里,山壁几乎全为悬崖绝壁,高约50丈,四门一闭,可称天险,南门上曾有对联,云:

  此地巍峨,允矣,坚如铁柱;斯门险要,卓矣,固若铜城。 

  因为它险峻的地理形式,加上它地处古新政县至蓬州、渠州、通州的驿道旁,它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晴天站在山上,好似站在高楼之顶,近处山沟山坡绿树中的村舍,几乎一一可数;远处薄雾中的新政、徐家、诸家等场镇历历在目。雨天站在山上,好似站在南天门上,山下被雨雾遮盖,仿佛一片汪洋大海,除了几个低矮的山峦犹似海中的小岛,剩下的只有苍苍茫茫。大雨之后四周山岩有喷珠溅玉的瀑布,飞流直下。铜鼓寨已成为蜀北风景名山旅游胜地。

 楼主| 发表于 2007-4-6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锦屏镇

  司马相如的故里蓬安县,有两个古镇,周口镇与锦屏镇,隔江相望。

  锦屏古镇是南北朝时期梁天监年间置相如县的地方。相如县存在了900年,明洪武年间才被撤并入蓬州。镇里有六棵保护完好的古黄桷树,都位于古相如县南门的县衙门和州衙门的遗址处。原衙门边的两棵黄桷树,如今都被居民的住房所包围,“房中长树,树长房中”。再往上行,有四棵黄桷树,赫赫然站立两边,形成一种威然态势。这六棵古树,树蔸砌有石条围护,树围均要五六人方能合抱,树龄至少在六七百年间。而今,这些阅尽人间世事的古树,依然青春勃发地生活在天地间,令人肃然起敬。

  锦屏山怀抱有文庙、武庙、抚琴台、洗砚池等古时建筑和遗迹。武庙天井中的两棵古树,很有故事。一棵是三四百年的金桂树,开花时节,香飘四野,为人们尊崇。一棵是两三百年的山楠树,常年绿叶拂翠,引得众鸟停驻其间,有百鸟朝林之盛。更为特别的是,武庙后有棵千年黄桷树,其身缠满藤蔓,长着掌状树菌,披有绿苍苔,呈现出一派沧桑、遒劲的景状。

发表于 2007-5-4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

我是蓬安人

发表于 2007-5-4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惭愧啊,生为蓬安人,竟不知道家乡有那么的好!以后一定常回家看看![em07]

发表于 2007-5-9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em13]

发表于 2007-6-9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惭愧!

我也是蓬安人!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